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340章 人在河西,听闻异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0章 人在河西,听闻异事

智宵光在“汾中”、“少翟”和“潞氏”视察就耗费了三个月多,等待抵达河西已经是冬季时分了。

因为战略上面和思维模式的转换,智宵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视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否则三个月只能算是走马观花,哪可能做什么太精细的事情。

既然智氏都打算灭掉秦国,再在那边进行经营,类似于“汾中”、“少翟”、“潞氏”必然会成为外围的地盘。

说不定某天智氏就会失去这些地方,哪怕不失去也要耗费极大的力量去固守,以情况而论肯定不划算。

只要将秦国灭掉,再将函谷关修建起来,智氏就能保证不被消灭。

这样一来,智宵不止会慢慢将人口与一应设施转到西边,新的生产基地也只会设置在靠西的位置。

那么,智宵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变成了关注河西以及周边有什么矿产,农业的发展也必须进行重视起来。

他们来到河西的时候,大地已经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雪。

“此为‘梁’地,今后便是我家极重之地。”智宵站在城墙之上,眺望着周围的景色。

这个“梁”地在大河的西岸,北边是一座又一座群山,南边则是非常开阔的平原,东边便是大河,西边是梁山山脉。

智宵选定“梁”来作为接下来主要开发的区域,原因便是该地得到地理位置多少算易守难攻,最为重要的是周边不缺矿产,还有南面的平原可以开荒。

“此地极佳,理应重视。”程朔考虑的是攻打秦国期间,该地能够成为一个物资供应地。

在“梁”的西面还有几座属于智氏的城邑,它们分别叫“新里”、“彭衙”、“汪”、“邧”,基本都是小城,城内居住人口最多也就五千余,包含行政区下的村庄最多两万余。

而“梁”地跟“辅氏”相连,过了大河到东岸便是“智”地。

如果智氏有能力修建一条跨河大桥,连接大河的西岸和东岸,一切就将完美。

然而,智氏没有在大河三峡附近修建跨河大桥的能力。

不是说智氏的人力物力不够,完全是没有那个技术。

智宵根本不懂设计桥梁,拿不出修建跨河大桥的方案,智氏有再多的人力物力又怎么样,无法修就是修不起来。

非常要命的是,当代所有诸侯国都没有那种人才,搞得智宵想聘任或绑架都找不到相关的人物。

有人会说了,以船为基搭建浮桥,或是弄铁索来支撑搞铁索桥。那是以为弄这两种桥梁太简单,没有考虑到其它方方面面。

比如说以船为基搭建浮桥,是不是应该搞明白大河的汛期,弄清楚想要建造桥梁河面的水流流速。

搞铁索桥的模式,两岸是不是要有支撑点,怎么去建设靠谱的地基,该地的土壤情况允不允许之类。

智宵要的是可以长久使用的跨河大桥,不是只在短期内进行使用,真要那么简单的话,不至于到现代修建桥梁都要各种勘探和严谨的设计了。

拿修建浮桥来说,搭是能够搭得起来,随后遭遇汛期被摧垮,汛期每年都会来一次,智氏要耗费多少人力和资源去维持?

所以,没有靠谱的方案之前,在大河三峡附近修建长期可以使用跨河大桥属于想都别想。这一点不止春秋时代办不到,到了战国、秦、汉、隋、唐、元、明、清一样没有办到,可以想象修建跨河大桥的难度之高。

智宵已经派人前去探勘附近的河段,汇报上来的就是附近的水流不但湍急,河床亦是礁石密布。

这个可真没有毛病。

从上古到长久的以后,这边的河段都是属于不适合走船的状况,许多朝代都有相关的记载提到过该困难。

所以,不管是战国还是其它时代,进军秦地的路线,要么是从大河南岸行军,不然就是从大河中上游行军,头铁非要从大河三峡行军,要么是走至半途自行放弃,不然就是遭遇埋伏战败退兵或是全军覆没。

既然有大河三峡作为拦路虎,智宵为什么非得选“梁”作为前进基地?原因跟魏国一度选择“梁”作为都城的理由一样,就是便于向西进攻啊!

对于智宵来说,选择靠近梁山的“梁”城,理由还有已经在梁山探勘到了四座铁矿以及六座煤炭,其中两座煤炭属于露天状态。

“我家在此大兴土木,秦国必然无法坐视,需时刻紧盯秦国动向。”智宵这句话是对程朔说的。

程朔答应下来,又说道:“听闻秦国去岁遭遇义渠偷袭。”

去年,秦国不是集结四万大军在“泾阳”驻守吗?

四万的军队对晋国来说不算多,对秦国来讲则是超过一半以上的兵力了。

秦国跟义渠的摩擦一直挺多,一半还是义渠入侵秦国进行劫掠,秦人属于被动防御的类型。

另外一个会时不时入侵秦国进行劫掠的还有乌氏,只是相对义渠对秦国的频繁劫掠会显得少一些。

曾经的智宵以为秦国都一开始就很牛逼,等待真正了解实际情况,才知道春秋早期、中期、后期,秦国不止落后和野蛮,还显得极其国穷和民寡。

实际上,秦国到战国初期也是被欺负的角色,一直到商鞅在秦国变法才让情况得到改善,随后又在秦惠文王的努力下,先后吞并了巴地和蜀地增加底蕴,最终变成那个使关外六国为之恐惧的暴秦。

所以重点是什么?智宵灭掉秦国还不够,必须连巴国和蜀国一块攻灭。

事实上也是那样,光关中的底蕴不足以争天下,必须再搭配上巴、蜀、陇西这三个地方。

关中是人口密集区,也有开展农耕的条件。

蜀地有成都平原,只不过想利用必须将水利设施建设完善,才是那个天府之国。

陇西出产优良的战马,并且因为适合放牧的关系,能够招募到寄多的骑士。

巴地则是属于向东扩张的一个战略要地,配合从大河三峡出兵,两处攻势结合成为钳形攻势,不管是向南进攻,还是向东进攻,结合起来的两路攻势能够更好达成军事目的。

智宵呢喃了一声:“义渠……”

现如今的众多游牧族裔中,哪一个的侵略性最强呢?

毫无疑问就是义渠与东胡。

其余像是乌氏、楼烦、林胡、无终、屠何、白翟都是属于存在感不强的势力。

怎么还有一个无终?这个不是智氏从赵氏抢来那个叫“无终”的地名。他们是一个在燕山附近的小国,曾经派兵参与过周武王灭商之战。

讲实话,智宵对义渠的了解不多,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有个义渠王把秦昭襄王的娘亲睡了,秦宣后还为义渠王生了一个还是两个儿子。最后秦宣后欺骗义渠王要秦昭襄王禅让,让秦国与义渠合并,义渠王来当合并之后的国王,将义渠王骗到“咸阳”给毒杀了。

当然,那些事情还没有发生,不出意外也不会再发生。

智宵心想:“西征的事情,看来远比想象中复杂,真的进行灭国之战,很难只打一个秦国。即便成功灭掉秦国,还要面对义渠等西边的势力啊!”

这样的话,智氏是不是灭掉秦国之后,压根无法立刻展开对巴蜀的攻略,需要先灭掉乌氏、义渠等等那些游牧联盟呢?

智宵刚要走下城墙,来到过道迎面碰上急匆匆赶来的程集,差点就发生相撞。

“宗子?”程集即时收住脚步,行了一礼,做出伸手的姿势,递出手中的盒子,说道:“都城有加急讯息。”

智宵接过盒子,检查封泥再打开,拿出里面的布条读阅,脸上出现奇怪的表情,对众人说道:“赵氏大肆外嫁其女。”

有“大肆”这个词,代表一时间要嫁出去很多赵氏女。

也许是一种历史延续,赵氏与代国还是约定联姻,赵鞅要嫁出一个女儿给代君。

同时,赵鞅还跟鲜虞部落首领达成联姻意向,选了一名女儿要嫁给鲜虞首领的嫡子。

赵鞅除了选女儿嫁给两个势力的首领或首领继承人之外,他们从列国进行了挑挑练练,要与齐国、宋国、吴国的一些贵族达成联姻关系。

赵氏会嫁给列国贵族的女子,大多数并非赵鞅的亲女儿,属于从族内进行挑选。

“明岁赵毋恤便会护送其姐往鲜虞、代国,护送队伍多达五千余人。”智宵的表情变得很奇怪。

看来代国最终还是没能逃过与赵氏联姻,不知道什么时候代君会到赵氏作客,再被赵毋恤下令都成肉泥。

这一次鲜虞也跟赵氏联姻,也许鲜虞首领也要跟代君做伴,成为悲催人物。

智宵之所以脸色奇怪,在乎的是赵氏怎么出动那么多人手。

单纯的送亲队伍不需要那么多人,肯定有其它目的,比如需要从代国或鲜虞带回大量的什么东西。

智宵问周边的人:“听闻代地产良马?”

没有人能给智宵答案。

智宵有那么一问,主要是记得到了战国时代,赵国边骑以代地骑士为主。

“这一下,赵氏要成为亚洲的哈布斯堡家族了啊!”智宵其实能理解赵氏的选择,认为赵鞅走这一步多少算是不错的破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