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74章 事急从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前的时节是冬季,并且已经开始下雪,宋国、卫国和鲁国却选择这个时候进兵,能够猜测到是多么的急不可耐。

魏驹并不知道“晋阳”那边的战况,多少会因为列国再次出兵有不好的推测。

“赵氏已然被灭?”魏驹想到了最不好的结果,很是忧心忡忡地问了一句。

智宵说道:“赵氏经营‘晋阳’已有十数年,迁往此处黎庶不下十五万。如今中军佐不计出身征兵,赵氏亦到生死存亡时刻,必拼死而战。”

尽管范氏、中行氏和其他围攻“晋阳”的家族,他们联合起来的兵力很可观,以“晋阳”的城防以及人口、储备,想来没有那么快失守才对?

赵鞅也是一位很会带兵的人,他更明白一旦“晋阳”失守就等于赵氏要灭,一定是一个接着一个对参战人员许诺。

想要改变自身命运的黎庶与奴隶,没有选择逃跑就会拼死作战,换取赵鞅许下的那些诺言有实现的一天。

这种情况下,赵氏或许会打得很艰难,短时间内战败则是不太可能。

“我的前两次穿越,赵氏两次都坚守了两年,没道理这次连一年都坚持不住吧?”智宵心里多少因为某些事情出现改变而有点忐忑。

按照计划,智氏、魏氏、韩氏和公族等家族明年开春之后才会重新集结部队,地点选在晋国都城“新田”的郊外,誓师之后才会北上。

局势除非是出现大变,要不然智氏、魏氏和韩氏根本不会打乱自身的计划。

宋国、卫国和鲁国又出兵进入晋国境内不算大变,他们的战斗力挺一般,无法做到雪中送炭,顶多就是锦上添花。

如果五万齐军冒雪开拔,情况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以目前诸夏的格局,晋国和吴国算是超级强国,一流强国则是楚国和齐国,二流强国是秦国、郑国和宋国,三流国家有越国、鲁国、卫国、莒国,其余的诸侯国则是不入流。

异族那边,较为强大的有鲜虞、义渠、白翟、楼烦。

燕国?他们跟中原已经失联了百多年,谁都不知道燕国到底还健不健在。

巴国、蜀国、代国等跟中原列国有保持联系的国家,他们没有被算作诸夏主流体系的一份子。

算作是一流强国的齐国,他们的军事装备其实比超级强国吴国要好不少,奈何光有好装备不顶事,决定战争胜负的永远是人。

齐国之所以是二流强国,经济实力的占比绝对超过六成,余下四成才是包括军队战斗力在内的总成份。

有时候越是担忧什么就越有可能发生。

某天,智宵派出去的斥候回来禀告,说是宋军、卫军和鲁军抵达“沫”的时候,五万齐军拔营离开了驻地。

“都城并未有指令传来。如今五万齐军拔营北上,并有宋、卫、鲁六万大军入驻‘朝歌’,我等将如何行事?”智宵问的是要不要干点什么。

魏驹看着赵伯鲁,问道:“可有‘晋阳’消息?”

赵伯鲁摇头说道:“伯鲁已有数月未与父上通信。”

现在是冬季,一定是“晋阳”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才吸引齐军不顾大地已经铺上一层银装依旧拔营进入行军姿态。

悲观一些的设想,极可能是围困“晋阳”的敌军不顾寒冷的气候坚持攻城,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得到通报并确认消息的真实性,高无邳才会急不可耐地率军开拔。

历史类的穿越者,他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就是了解历史进程,能够提前避雷。

穿越者的另一个优势是掌握了领先的知识,充分又合理地利用那些知识,怎么都不会混得太差。

智宵在改变历史进程之前,很清楚自己会失去优势,关键问题在于不改变不行。

“若齐军绕行‘邯郸’往‘肥(石家庄)’,必是赶往‘晋阳’。”智宵幽幽说了这么一句。

太行山这一座山脉连绵近千里,当前“孟门”和“壶口”都在智氏的控制之下。

没有获得智氏的允许,任何势力都无法快速通过太行山,平时大军绕路至少需要多花费四个月以上,冬季则有可能耗时超过半年。

智宵说的那个路线,过“邯郸”之后就是“甲氏”了。

以现代的地理位置,包括“邯郸”、“甲氏”在内属于河北,目前那边因为黄河改道的关系环境特别差。

比如说“甲氏”就是一片沼泽地,继续往北则是湿地,没有熟悉当地的向导带路,能走进去不一定能出得来。

魏驹大概懂了智宵的意思,说道:“我等过‘孟门’再走‘壶口’,可先于齐军抵达‘邯郸’北面。”

韩庚可算是知道智宵打算拦截齐军,迟疑声说道:“我部兵寡,且都城未有军令……”

关系到赵氏的生死存亡,赵伯鲁当然希望能够出兵,只是很清楚自己不应该开口讲话,诧异地看了一眼好像不愿意出兵的韩庚,再用期盼的目光盯着智宵拿出决议。

在智宵的料想中,也许“晋阳”真的到了危机时刻,五万齐军也许是压死赵氏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救援“晋阳”需要的兵力太多,他们仅有两万多兵马肯定办不到,将齐军拦截下来,进而避免“晋阳”被最后一根稻草压死则是可以办到。

智宵看了一眼韩庚,再对魏驹点了点头,说道:“决不可坐视齐军向北,事态实属紧急,无有军令亦可出兵。”

魏驹跟着点了点头。

韩庚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倒是赵伯鲁掩饰不了喜色。

当然不是几个小伙想出兵就能出兵,还需要说服各自的长辈。

这件事情由智宵来做,有理有据很轻易就说服了几个家族的长辈,大军在一天之后开拔。

他们为了不被敌军发现行踪,先是向西北方向行进,抵达“孟门”穿过太行山,随后再前往“壶口”通过关隘来到太行山的东部。

整场行军耗时十七天,恰是冬天最为寒冷的阶段,期间不得不从“潞氏”获取一批冬衣以及被褥。

这些物资并不是智氏白出,后面各个家族肯定要买单。

也算是智宵在办公事时,不忘给自家再拉一笔买卖。

他们又花了两天的时间行军,尽管两万大军抵达“邯郸”北面的“邢”地时,有五千多士兵掉队,又有将近两千多士兵生病留在途经的城邑或村庄,真正抵达的“邢”的部队仅有一万五千余。

尽管出现很多状况,掉队以及生病都比较严重,可是在冰天雪地气候下耗时不足一个月行军八百余里,便算是当代军事历史上的一项壮举。

“齐军并未抵达,我等先行休整,待斥候汇报齐军动向,再行部署!”

当地的地形很复杂,智宵从“潞氏”带走了极多的白布,本就是打算狠狠地阴一下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