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7章 规划未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接下来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智宵带着部队先后又清理了七个野人聚居点,财货方面的收获几乎没有,俘虏了将近两千人。

如果不是智宵缺乏劳动力,没有其余的方式获取劳动力,比如暂时没有财帛购买奴隶,着实不会这么劳心费力抓捕野人。

出战的四百名士兵,他们参战之后今年不必再交税,哪怕俘获了两千野人,以当代人的理念来算是智宵亏了。

他们重新返回“曲梁”之后,恰好是秋收的时节。

“我所需之物已列名单,秋收之后务必备妥。”

智宵让准备的是一些用来制作冶炼炉的材料,再来便是先储备一批煤。

当前的中原一般会春季播种粟(小米)、黍(黄米)或麻,黍到夏季就是收获黍的季节,粟则是到秋季收获。

种黍会在收获之后补种一些菽(大豆),秋季又能收获一次粮食。

因此中原一般是选择黍来春播,好补种一批菽。

麻其实就是桑麻,处理之后成为线,能够用来织布,只不过现代人穿触感很粗糙的麻衣绝对会受不了。

智宵在视察“曲梁”的秋收。

开发度比较差的“曲梁”耕地总面积绝对不会超过四千亩,以当地人口来算,自给自足都办不到。

现在,智宵又带来那么多人,不用想也知道没有寻找新的渠道,无疑对本就缺粮的“曲梁”会造成一种雪上加霜。

智宵已经跟智跞谈好,前三年会得到家族在粮食供应上的支持,但也仅仅是供应三年而已,之后就要智宵自己想办法了。

秋收的粮食入库。

作为邑宰的智宵点算了一批山货,诸如动物皮毛、肉干之类的东西,装车派人送往“智”地。

当前,直属中枢的县直接向国家交税,属于各个家族封地的城邑则是向本家族交税。

这些家族要不要交税看情况,国家爆发战争的情况下集结部队纳赋,不需要参加国战则是交纳财帛或其它充税;同理,一个家族封地内的其余附庸贵族或是“士(准贵族)”、“徒(武士)”,纳赋就不用交税,没有纳赋肯定要交税。

所以了,智宵抵达“曲梁”立刻对周边的野人动手,哪怕没有做什么恶行却遭殃的野人都只能自认倒霉,理完全在智氏这一方。

“需再开垦耕地,愈多愈善!”

智宵经过计算,以当前“曲梁”约八千的总人口,一年下来亩产的粟或黍约在现代重量单位的两百斤左右,菽的亩产是粟或黍的一半,至少需要再开垦出约三万五千亩的耕地。

并且“曲梁”不会永远仅有八千的总人口,维持不变代表智宵的失败,相应的耕地开垦或其它获取粮食的渠道一定要跟上。

“开炉冶铁之后,我需要先将用于耕作的农具制造出来,便于更有效率地开垦耕地。”智宵心想。

不大的房间之内,智宵坐在主位,左边是带来的家臣以及本地胥吏,右边则是新近网罗的一些可用之人。

知道搞笑的地方在哪吗?堂堂的邑宰住处,别说是一块砖,木板更是没有,地面是天然的泥土地。

哪怕泥土长期被踩踏变得结实又光滑,为了不坐得一屁股的泥土,蒲团可算是显示了它的作用。

另一个事实是,烧砖还容易一些并且不那么废人工,切木板在缺乏相关工具的前提下,哪怕是老师傅来切木板耗时都会很长,并且不敢保证成品率。

工具?或者说“发明”出不属于当前时代的工具?

智宵最大的幸运是,他不是第一次穿越。

在第一次穿越后,智宵有三十来年用来“发明”和“创造”的时间,着实没少搞东搞西。气人的是好些东西没来得及享受成果,脑袋连带发明创造出来东西变成赵氏、魏氏和韩氏的战利品了。

轮到第二次魂穿,智宵不再追求提高生活质量的发明创造,一门心思扑在研究武器和甲胄上面。只是他被听不进劝的智瑶杀死,不知道那些研究出来的武器和甲胄最终便宜了谁。

已经有两世人经验的智宵虽然不记得全部,一些基础的知识却是记得,可以节省非常多的时间。

来“曲梁”之前,智宵已经做好了相关的计划方案,包括抓捕野人充作劳动力,开炉冶铁制造农具,开垦数量足够的耕地,制造一些精良的军用器械,再训练出一批足够精锐。

自然还有一件不能缺少的事情,也就是挑选八岁到十岁的孩童进行教导,使他们在未来成为自己的班底!

智宵当然不能忽视一点,哪怕是培养未来要用的班底,选择出身上该有的讲究不能缺失。

用一句话来说,当前是“王侯将相有种”的时代。

所以了,智宵一旦挑选出身太低的人作为自己的未来班底,要么是“入乡随俗”让他们头顶的天花板很低,不然就是与“整个世界”为敌。

当然,智宵可以去打破那种限制,只是吸收出身太低的孩子成为自己的伴随,极可能让身边的人离心离德。

毕竟,能够跟随再智宵身边的人,他们出身最低也是“徒(武士)”的身份,发现智宵竟然不顾阶级差距,会不乱想才是奇怪了。

“宰欲效仿孔丘?”程集问道。

智宵想了想,觉得还真的是有点像。

在刚才,智宵给了程集嘱托,希望透过程集的嘴巴告知他人将家中的孩子接到“曲梁”,程集肯定会问接孩子来做什么,第一时间想到了鲁国的孔丘。

孔丘就是孔子,二十七岁开始设立私学收徒,事情闹得比较大,遭到了很多人的批判。

之所以会遭到批判,主要是孔丘收的弟子太多,并且还在代表鲁君稠跟三桓进行抗争。

至于不顾阶级传播知识,有教无类很是博爱?看看孔丘那些弟子的出身,一个个都有“氏”。而有“氏”,要么是有过封地,不然就是当过官,代表他们的祖辈都阔过。

孔丘广收门徒肯定有教化育人的想法,其中不乏培养帮手跟三桓对抗的这个出发点。

智宵要做的事情注定需要帮手,还有比打小自行培养更合适的方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