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故事在民间 > 第591章 秀才整天坑蒙拐骗害亲戚,妻子说:青楼才是你的青云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91章 秀才整天坑蒙拐骗害亲戚,妻子说:青楼才是你的青云路

明朝宣德年间,汾州境内的凌巷村里住着一位名叫李焕尧的读书人,此人从小就聪慧过人,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十几岁上就能将名家书画临摹的惟妙惟肖,甚至可以到达七八分的神韵,如果不是精通此道的行家很难看出真伪,在当时被人称之为文曲星下凡,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世间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虽然李焕尧才学过人,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但他的相貌却极为普通,普通一点也就算了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可是他的头上却没有头发,一年四季顶着个大光头十分难看。他这个样子并非天生,只因为小的时候头上得过非常严重的湿疹,经过好一番诊治才终于治好了湿疹,结果病好了却落下了不长头发的毛病。

他十五岁就考上了别人梦寐以求的县学,而且还以优异的成绩获取了一个禀膳生的名额,每个月都能领到县里给发放的银两和粮食来补助生活。

二十岁的那年父母给他娶了同村的王氏为妻。父母因为操劳过度在他娶妻的第二年里就相继去世,没有了爹娘的管教,他就放松了学业,开始仗着自己的那点小聪明不务正业,整天和一些狐朋狗友混在一起,不是招猫逗狗,就是吃喝嫖赌。

结果自然不用多想,没过多久他就将父母留下的那点家产全部败光了,口袋里没了钱,他就开始干起了各种坑蒙拐骗的营生,有时为了几两银子他连自己的亲戚都没有放过,为了搞到钱他可以说是毫无底线可言,不管是朋友还是亲戚,甚至连自己的老丈人他都坑骗过。

就这样靠着坑蒙拐骗过去了五六年,如今的亲朋好友见到他都是避之不及,跟着老远看见都得绕着走没人愿意搭理他,到最后他说得话在别人耳中没有丝毫可信度而言,因此也骗不到钱,实在没有办法为了生活他就开始在街上和乞丐混在一起,他的妻子实在受不了这种毫无盼头的日子一赌气就带着儿子跑回了娘家。

他见妻儿跑了就到岳父岳母家大吵大闹,两位老人早就看他不顺眼,于是连骂带打就将他轰出了家门,两位老人心疼女儿这几年受的苦,因此骂的是要多难听就又多难听,下手也比较狠,李焕尧被骂急眼了,夸口道:“你们这些人简直就是鼠目寸光,以我的才华想要博取功名富贵简直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你们不帮我直上青云也就罢了,竟然还如此的辱我骂我。既然你们看不起我,那我就龙游四海出去闯荡一番,到时候等我发达了,我倒要看看你们一个个是如何跑过来向我摇尾乞怜的。”

妻子王氏听到这话顿时笑的前仰后合,仿佛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一般,指着他的鼻子说道:“让我看,粉门勾栏,赌坊妓院这些地方才是你的青云之路,你也不看看这几年多少亲戚朋友被你连累,现在大家对你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就连村口的大黄狗都不拿正眼看你。你有今天的下场都是因为自己不务正业坑蒙拐骗这才导致的,现在却反过来怪罪在别人头上,难道你不觉得害臊吗?你要是真的跑到外面去当乞丐,也算是你还知道什么叫做羞耻。”

李焕尧没有想到平日里看起来唯唯诺诺的妻子今日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当即就气呼呼地离开了。

一转眼过去了好几天,这段时间他将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找了一遍,一一通知他们自己要离开这里去外面闯荡一番事业,希望亲戚朋友能够在他走后帮忙照顾一下自己的妻儿,还说以十年为限,如果不能混出个人样来,这辈子再也不踏进村子里一步。

类似的话李焕尧不知道说过多少遍,亲朋好友根本就无人相信,甚至还有人出言讽刺道:“十年之后你的儿子早已长大成人,只要你不在这里继续祸害他们母子,将来他的成就肯定会比你强,你就不用在这里瞎操心了。”

听到这话李焕尧也不生气,只是淡淡地说道:“我的儿子的确有官宦子弟的相貌,但是和我相比却要差的多了。”

那些曾经被他骗过的族人说道:“但愿如此,你就放心的走吧!不管以前你做过什么对不起大家的事情,但咱们毕竟也是同族,他们娘俩在这里肯定饿不着,不管有什么事大家都会出手帮忙的。”

李焕尧闻言突然双膝跪地对着族人连磕了三个响头,感谢乡亲们不计前嫌还肯照顾他的家人,磕完头后便要转身离去。族里的老人见他这回好像是要动真格的,于是说道:“你也不用这么着急离开,要是真心想要出去闯荡,我们可以为你凑点盘缠,毕竟穷家富路,身上有点银子也能应个急。”

可他却连连摆手道:“以前是我不懂事干了很多对不起大家的事情,也不少拖累你们,这回就真的不用麻烦大家了。”说完便大步流星回家收拾行李。

其实他也没什么好收拾的,这几年家里能卖的已经被他卖的差不多了,只有几件不值钱的破旧衣服,收拾好行李他就义无反顾地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村庄。

离开家乡才七八天他就后悔了,人在外面真的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因为囊中羞涩,白天的时候他就沿路乞讨,晚上也没钱住宿,只能躲在两面漏风的桥洞里面睡觉,这还是好的,有的时候找不到地方就在别人家的房檐下靠着睡上一宿。

天地之大他也不知道何去何从,想要回家,可当初自己已经在全族人的面前说下那般豪言壮语,如果刚出来没几天就灰头土脸地回去了,到时候村里人还不知道要在背后如何嘲笑自己,他实在不想丢这个人,于是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一转眼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此刻的他蓬头垢面,衣服也因长时间没有洗过上面都已包了浆,一手拄着打狗棒,一手托着一只豁口破碗,在外人眼里活脱脱就是个乞丐,谁能想到他曾经也是一名秀才。他漫无目的地在大道上走着,突然他看到前面不远处的地上好像躺着一个人。

走近一看,竟然躺的是个和尚,和尚身上满是酒气应该是喝醉了,和尚身边放着一个担子,担子里面装的是和尚的行李,看样子这个和尚应该是个不守清规戒律的酒肉和尚。起先李焕尧也没有当回事,只是看了一眼便继续赶路,可走出去十几米后他却突然停下了脚步,只见他伸手在自己的脑袋上摸了摸,眼珠一转似乎想到了什么,便转头又走了回去。

再次靠近和尚,他小心翼翼地拍了拍对方,不料那和尚却睡得像死猪一样,任由他如何拍打就是不醒。环顾四周确定四下无人后,他就将和尚拖到旁边的小树林里,找了一处隐蔽的地方将和尚身上的僧衣脱下,挑起和尚的担子便快速逃离那个地方。

李焕尧一口气走出去十多里的路,找了一处无人的地方翻看和尚的行李,希望能从里面找到点值钱的东西,结果将行李翻了个底朝天只找到一些散碎银子加在一起也就一两多,但他却发现了一张度牒,上面写着“普善”,这应该就是那个和尚的法号。

他觉得自己本就是光头,如果假扮成和尚这样讨饭或者借宿可能就会容易一些,于是便换上了僧袍,嘴里念着阿弥陀佛倒也真像那么一回事,自从他假扮成和尚之后乞讨起来的确比以前容易太多了,不管是普通人家还是高门大户,对待他的态度都是客客气气,如果遇见信佛的有钱人还会将他请进家里,一口一个师父喊着,并且还会专门为他准备一桌上好的斋饭。

就算夜里去别人家借宿,一般情况屋主见他是位僧人都不会拒绝,而且还会拿出家里的吃食热情款待。路上如果遇见寺庙,他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去,只要拿出度牒给那里的住持看看,住持就会给他安排一个房间休息,离开的时候还能得到几两银子做为盘缠。

之前去的地方都是乡野之地,他觉得如果去大地方可能得到的好处更多,于是几经辗转来到了福建一带,专门寻找名山古刹前去拜访已获得更多的好处。

这天,他来到了一处古寺,只不过寺庙里发生过火灾,很多建筑已经被烧毁,如今空气中还残留着木头烧焦的气味,从现有的断壁残垣可以看出这间寺院曾经一定十分宏伟壮观,经过打听得知,这间寺庙名为白云寺,曾经是方圆百里最大的一间寺庙,附近的达官贵人,豪绅巨商初一十五都会来这里拜佛烧香。只可惜前不久因为寺庙里的一名僧人用火时一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大雄宝殿和藏经楼都被烧毁,万幸的是人员没有伤亡。现在寺院的住持正在四处化缘,准备重新修建寺院,只是所需费数目巨大到现在没有筹齐。

李焕尧觉得这里不错,虽说寺院部分建筑已经被大火烧毁,但留下来的依然不少,于是他便找到住持,将度牒递上说自己想要留下来。

住持接过度牒翻看了一遍,询问道:“不知普善师父精通什么佛经。”李焕尧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回答道:“在下就是个粗莽和尚,不认识字,也不会诵经,但我能吃苦干活,挑水扫地,劈柴做饭,这些事情我都能干,恳请住持让我留下来吧!”

住持本就心善,再加上他伪装的十分老实可怜,于是就让他留了下来,并且给他安排了一些挑水劈柴的事情。李焕尧进入寺院之后就把自己伪装成一副老实木讷的样子,干活从来不怕苦也不怕累,就算挑粪这样的脏活他都是笑呵呵地去干毫无怨言。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算寺庙这样的清修之地也不例外,并不是所有和尚都是侵袭寡欲之人,有些和尚见他老实巴交的就会经常欺负他,面对这种情况他也不生气老老实实地受着。

过了一段时间,老住持见他干活踏实,为人老实,便派他到附近的集市采买日常所需的各种物资。每次买东西的时候他都就将整个集市转遍然后挑最便宜那家去买,而且每次买完东西他都会恳求店主或者伙计将物品价格清清楚楚地记录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主持发现他买回来的东西都比别人买的便宜,而且账目清晰一米了然,打心底觉得他这个人诚实可靠,于是就将寺庙采买的工作交给他全权负责。就这样又过去了大半年,附近的人们都知道白云寺新来一位法号普善的和尚,此人为人真诚,从不偷奸耍滑深得主持信任,唯一缺点就是不识字。

李焕尧之所谓将自己伪装成憨厚老实的样子,目的就是为了博取人们的信任,消除对他的戒心,因为他在酝酿一个惊天的大阴谋。

他借着外出采买的时候私下偷偷买了一个紫金钵和一套袈裟,然后在一天深夜,趁着大家都睡着后偷偷来到被大火烧毁的大雄宝殿,宝殿已经破败不堪三尊佛像也已经被大火烧的面目全非,唯有中间的那座释迦佛像还算保存完整于是他就将紫金钵和袈裟藏在了佛像的莲花宝座下面。

第二天清晨,天才刚刚泛起一抹鱼肚白,寺院的僧人随着鸡鸣声响起也陆陆续续醒来,就在僧人们准备前往大殿做早课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只见李焕尧头戴毗卢帽,身披袈裟,盘腿坐在被烧毁的大雄宝殿门前一动不动。

僧人们见状纷纷跑过去看热闹,有人上前好奇地问道:“普善师弟,你穿成这样坐在这里干什么?再说了,你怎么可以随便乱穿主持的衣服呀,要是被师父发现肯定要责罚你的!”对于僧人们的询问李焕尧充耳不闻,坐在那里就如老僧入定一般纹丝不动,几名经常欺负他的僧人见状有些生气地上前拉他,可他还是不动。

这时几名年纪略大的僧人察觉出有些古怪,便跑去告诉了主持道:“主持,那个普善师兄不知道是不是疯了,坐在大殿的废墟上一动不动,任由我们如何叫他都无济于事,就连有人上前拉他都拉不起来。您快点过去看看吧!”

主持闻言连忙过去查看,果然如那人所言一样就连自己叫他,李焕尧依旧不理,就在众人不知所措的时候,李焕尧却突然缓缓起身,对着主持说道:“贫僧有佛旨在身,就不给师父行礼了。”

主持见他说话突然变的文绉绉,与之前认识的那个憨厚普善简直判若两人,疑惑地问道:“普善,你这是怎么了?”李焕尧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后,说道:“弟子昨天晚上梦见了释迦佛降临,他告诉子弟,要想庙之兴,惟汝能为,其勉力募化,以结善缘。

可惜弟子天生愚笨不知此话何意,好在佛主没有怪罪弟子,还微笑地伸手抚摸我的脖颈,并且赐予弟子一颗五色神珠让我吞下,佛主告诉我,那五色神珠乃是得道高僧的舍利子,吃下后便能领悟一切佛法。

佛主还告诉弟子,释迦佛的佛像下面有正传衣钵,并将其传授给我,让我以此圣物取信世人。弟子醒来后连忙去寻找,果然在莲花宝座下面找到了袈裟和紫金钵。”

主持听完他的话后有些半信半疑,毕竟佛主降临这样的事情太过让人匪夷所思,可其他僧人却对此深信不疑,要知道李焕尧之前可是只字不识的粗人,一夜之间整个人都变了,竟然还能够说出那些话来,大家都觉得是佛主降临给了他训示,再加上从莲花宝座下找出来的袈裟和紫金钵,更加对他的话深信不疑。

见僧人们在下面交头接耳地议论纷纷,李焕尧便趁热打铁继续说道:“敢请老禅师号召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到寺里来,弟子要亲自撰文书榜以募善缘”

众僧人听他说要亲自撰文都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要知道这位普善师弟,之前就连记账这样的小事都得恳求店主帮忙,如今却扬言要亲自撰文,此言一出立马又引起了一阵轰动,有人说,他一个目不识丁的粗汉,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就学会了写字,而且还能撰写文章。可也有人说,佛祖赐予他五色神珠让其吞下,既然能够知晓世间万法,说不定真的会写。

李焕尧的事迹很快就在十里八乡间传开了,附近的那些豪绅富商,普通百姓听说白云寺里有一位目不识丁的僧人在梦中得到了佛主的恩赐,赐予了他五色神珠和正传衣钵,并且语出惊人还要撰文书榜。更有一些传言说他就是活佛转世,也有传闻说他是佛祖的亲传弟子,来到人间就是为了拯救世人。一时间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白云寺,前来看热闹的善男信女足有上万人之多,将白云寺围得水泄不通。

当日,李焕尧在众目睽睽之下摆下硬黄纸,只见他将毛笔饱蘸墨汁,左手按住黄纸的边沿,右手提笔在黄纸上写起,动作轻盈,笔走龙蛇,如行云流水一般挥洒自如。最后收笔时往下轻顿,又猛地提笔收回,真是龙飞凤舞,一气呵成!李焕尧所写的经文,笔迹竟然与《圣教序》《多宝塔》等宝帖上的字迹完全一样。

这一幕将在场的所有人都给镇住了,尤其是那些官吏豪绅纷纷跪下膜拜,齐齐称呼他为在世活佛,接下来就是争先恐后地给寺庙捐款,你捐五十两,我就捐一百两,场面别提多热闹了。

原本半年都没有办法筹齐的钱款,竟然在这短短几天的功夫就全部筹齐了,而且还只多不少,住持和寺里的其他僧人无不欢呼雀跃。

如今银子的问题已经解决,主持便立马请来能工巧匠准备动工,工匠师父经过一番计算说道:“砖石泥土这些东西倒是好说,可这大雄宝殿里面所需的柱子和主梁却需要体型巨大的木材,这些东西可不是那么好找的?”

就在住持犯难的时候,李焕尧说道:“贫僧神游天外的时候,发现只有蜀山一带有这样的苍天巨树,想要买到并非难事,只是这样的巨木想要运回来却是一件难事,只有神通广大的人才能取来。”

众人听后便开始议论起来,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凡人不可能有这样的神通,想要办成此事唯有身为活佛的李焕尧莫属。

起先李焕尧还装模作样地再三推辞,说自己只是一介凡人根本没有办法完成这项任务,众人连接恳求,最后连住持都亲自恳求这才勉强答应,他说道:“那就给我准备十万两银子,银子需要全部换成方便携带的银票,我自己速去速回,保证不辜负大家的信赖将巨木买回来。”

住持觉得此番路途遥远不说,而且身上还携带如此多的银钱,如果一个人去实在有些不放心,于是就让他带上几位师兄弟一同前往,一来可以保护他的安全,二来相互间也可以有个照料。李焕尧本想拒绝,可又担心执意推托会引起大家的怀疑,于是只能勉为其难地点头答应。

没过多久,众香客就又筹集了十万两银子,并且全部换成了银票和珠宝,就这样李焕尧带着银票和珠宝与几位师兄弟一同出发前往遥远的蜀山。

李焕尧之前就尽干些坑蒙拐骗的勾当,全身上下有八百个心眼,刚刚离开福建境内不久,他便略施小计将身边的几位师兄弟全给甩掉了。他脱去僧袍换上提前准备好的便装,带上钱财立马调转方向朝着顺天府而去,这一路他一刻都不敢停歇深怕会被人追上,来到顺天府后他恢复了本来的身份,用李焕尧的名字在城里买了一座宅院,赫然变成了一位从外地进京的有钱人。

不久之后,朝廷因为国库空虚开始出现了捐例,也就是花钱买官,朝廷利用这个办法鼓励大家向朝廷捐钱,就在别人还在观望真假的时候李焕尧就李刻向朝廷捐出了一大笔银子,顺利买到了一个官职。

虽说官职不大,而且还是花钱买来的,但李焕尧还真的很有做官的天赋,进入官场没几年就深得上司的赏识,在进京述职后便被派往荆州任知府一职,当然他之所以能当上这个知府,一来也是能力出众,但主要还是因为他前前后后花费了不少银子打点关系。

在前往荆州任职之前李焕尧决定先回老家一趟,这次终于可以风风光光地回去说是衣锦还乡都不为过,两队衙役左右开道,十几名随从前呼后拥,一路上敲敲打打派头十足,这么做的目的就是给当初那些小瞧他的亲朋好友们看看。

族人们见他真的发达了,争先恐后地上门拜访,每个人见到他都是嘘寒问暖一脸地谄媚,真的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李焕尧自知,当初自己的确没少祸害过这帮亲朋好友,而且临走的时候,这些人还不计前嫌主动提出送给他一些盘缠,有道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乡亲们恩情他也一直牢记于心,所以对当初自己亏欠过的族人全都重重答谢。他在家乡摆了七天七夜的流水席款待乡亲,热闹完后才带着妻儿到荆州上任。

兴许是当初他骗过的人实在太多,如今他害怕遭受报应,所以做官期间清廉自守两袖清风,体察百姓之苦,做了不少利民利国的好事,老百姓都夸他是难得一见的好官,由于他是光头缘故,也被百姓称之为和尚知府。

很多年后他为了弥补当年的过错,曾匿名给白云寺捐赠了一大笔银子,而且还送去了不少巨木,在他的资助下白云寺顺利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