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开局一只麻袋,古董全靠捡 > 第919章 元代改革的戗金技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19章 元代改革的戗金技术

提到元代瓷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元代瓷器是被忽视的。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地下、地上的元瓷不断被发现,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实元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元代的钧窑、磁州窑、霍窑、龙泉窑、德化窑等主要窑场,仍然继续烧造传统品种。

“所以,现在一提到元代瓷器,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青花、釉里红等品种,却很少有人知道,元代景德镇创烧的另一着名瓷器,也就是卵白釉!”陈阳手里拿着瓷碗,一字一句向耿老说道。

元代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喜爱白色,在皇帝的宫廷生活中也常常以白袍服、白仪仗帷幕、白旌旗、等白色装饰代表最高的权威。卵白釉瓷器是以白色、青白色为色彩基调的瓷器,因此受到重视的程度应该超过其他瓷器品种。而卵白釉瓷器,根据明清瓷器鉴定书中描述,大多造型以盘、碗、高足碗最为多见,装饰技法以印花为主,刻划花为辅。盘、碗之内壁往往横印缠枝花卉或云龙、云凤、云鹤、花鸟、缠枝莲托八吉祥等,有的器物在花纹间模印官府铭文或吉祥文字,其中最为多见的是“枢府”铭,因此,有时人们又将卵白釉瓷称作“枢府瓷”,因此不难看出在元代,卵白瓷等级最高、质量最精美的卵白釉瓷器,它是元代宫廷御用器,代表了宫廷气质。

“其中,除了枢府之外,还有太禧、东卫、昌江、南水、福禄、福寿、白王、天顺年造等铭款。”陈阳拿着手中的瓷碗,向耿老展示说道:“瓷碗在碗心花卉中,不难看出曾印有太禧二字。”

“《元史》卷八十七(百官志)记载:太禧宗禋院……,掌神殿朔岁时忌讳日辰 享礼典。天历元年,罢会福、殊祥二院,改置太禧院以总制之。”陈阳将碗翻转了一下,“所以,瓷碗中太禧二字,代表元代专掌宫廷祭祀的机构太禧宗禋院。”

耿老在旁边听完点点头,表示陈阳说的没错,随即轻声说道,“没错,根据元史记载,文宗天历元年,罢会福、殊祥二院,改置太禧院(又作泰禧院)。次年,改是名。秩从一品,掌神御殿朔望岁时讳忌日辰禋享礼典。”

随后陈阳脸上轻轻一笑,“既然确定了这是元代的物件,那我们就需要看看卵白釉瓷器特点了。”

“根据度.....咳咳”陈阳捂嘴咳嗽了两声,真想给自己一个嘴巴子,本来想说,根据度娘上古书的记载,这tm1994年,哪里来的度娘,怎么说说自己就给忘记了!

“我师傅杜明德曾经说过,曹昭《格古要论》古饶器中记载:御土窑者,体薄而润,最好。有素折腰样毛口者,体虽厚,色白且润,尤佳,其价低于定。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新烧者,足大素者,欠润。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矣。”

看手中的瓷碗,胎体洁白致密,釉层较厚,温润如玉。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但相对说,比青白瓷为厚。枢府瓷釉,变青白色为卵白色,也就是说颜色更偏白,而近似鹅蛋色。敞口、深腹、矮圈足,碗中印有太禧二字,底胎色白、釉色青白莹澈,内外满釉,完全符合曹昭在书中所述,为典型枢府窑器型。

陈阳话音落下,还没等耿老说话,只听柴老板鼻子里哼了一声,“耿老,这小子满嘴都是我们没听过的词,您可不要被这小子蒙骗了,什么曹昭、什么《格古要论》的,谁能记那么清楚?”

“我看他就是在胡编乱造!”

所有人都齐刷刷看了柴老板一眼,虽然其他人也都不知道陈阳说的是什么,但就算陈阳在笨,也不至于在耿老面前胡说八道,只能说明人家口中说的,指定是有出处的。另外,你没看到耿老如此认真的模样么,这时候站出来质疑陈阳,你不是等于打耿老的脸么?

物件看不明白,怎么连人情世故都不明白呢?

徐老板在旁边也瞪了柴老板一眼,柴老板回瞪了回去,意思是,陈阳说的这些,你听说过么?大家都干了半辈子了,都没听说过,他一个小年轻能知道?

“曹昭,元末明初人,江苏松江人,”没等别人说话,耿老一边看着瓷碗,一边开口说了起来,“曹昭所着的《格古要论》,是明代存世最早的一部论述文物概述、名玩优劣、作伪手法和真伪鉴别的文物鉴赏专着。这么说吧,自曹昭以后,历时几百年,卵白釉五色花戗金瓷始终没有出现在世人的目光之中。”

“当然,这都是我们这些学院派看的,像某些只知道赚钱的古董商,根本没必要看。你们呀,大部分都是口传心授,那好东西,比我们这些做办公室的老家伙,见过的还要多呐!”

“小陈呀,你继续说。”耿老笑着朝陈阳说道,“辨别枢府瓷不难,辨别卵白釉也不难,你是怎么看出这是五色花戗金瓷的呢?”

耿老说完,所有人都脸上带着笑意看向柴老板,甚至有人脸上都已经憋不住笑了,让你瞎说话,耿老都没反驳,你敢反驳,这不是没事找事么!

陈阳嘿嘿一笑,到了耿老考自己的时候,“戗金技法,元人陶宗仪《辍耕录》载:“枪金银法,嘉兴斜塘杨汇髹工枪(去声)金枪银法。凡器用什物,先用黑漆为地,以针刻画或山水树石,或花竹翎毛,或亭台屋宇,或人物故事,一一完整,然后用新罗漆。若枪金,则调雌黄。若枪银,则调韶粉。日晒后,角挑挑嵌所刻缝隙,以金簿或银簿,依银匠所用纸糊笼罩,置金银簿在内,遂旋细切取,铺已施漆上,新绵楷拭牢实,但着漆者自然粘住,其余金银都在绵上。于熨斗中烧灰,甘锅内熔锻,浑不走失。此法为戗金,也成沉金,或者枪金。”

意思就是说,戗金技巧在于制成的漆器上以针刀刻纹饰槽线,内填金漆或金箔、金粉,令漆器上的花纹呈金色。

这种是戗金技术

戗金细节,能看出这是在木头上刻画出线槽。

耿老点点头,表示陈阳的基础非常扎实,甚至已经超出了常人,但是......

“小陈呀,既然你知道什么是戗金,那我就要问问你了。”耿老将瓷碗拿起来,指着上面脱落釉彩和贴金片的位置,向陈阳问道,“我仔细观摩了这件元代五色花大碗,在一些因年久剥落的细部釉彩之下,及磨损的金片之下,均呈现了完美的卵白釉表面,无论釉上及釉下均无任何人工开槽迹象。”

“按照你刚才说的戗金技法,这可是不符合的,你怎么解释?”

“耿老,您考我!”陈阳指着瓷碗,笑着看向耿老,“这么明显您老能看不出来么!”

说起这一点,就要说到另一道古老的技法,即沥粉工艺。

沥粉工艺其又可称立粉,简单点解释,就是让线条立起来,这也是为什么五彩戗金碗,能给人一种立体感的主要原因。沥粉这种工艺多用于建筑、壁画或绘画之中,用以描绘服饰、仪仗、兵器等,可以取得立体和光亮的效果。沥粉的方法,在古代是用硝制过的猪膀胱套接一定口径的铜管,内装糊状胶铅粉,使用时压挤出粉线或粉点,在平面上形成隆起的立体效果。线的粗细可随所用铜管口径大小而变化。而后在隆起的表面上用金,计有泥金、贴金等等。

其实我们看到立体感的位置,是这样的

据此可知,通过此种方法,治瓷工匠可以将用作装饰的釉料如裱花一样,连续均匀的描绘在瓷器表面,最后的效果,就类似现在生日蛋糕上的奶油裱花一样。

元 卵白釉暗刻五彩戗金碗细节,贴金脱落的位置和沥粉脱落地方

“耿老,虽然这瓷碗上没有针刀刻纹饰槽线,但所有线条都用沥粉工艺表现了出来,最后在沥粉线条内适当的进行贴金,这不就相当于用沥粉工艺代替了用针刀刻纹饰槽线,最后在相应的位置进行贴金技术,整体不就是戗金技术的改革么?”

在后世的时候,有很多人对元代五彩戗金技术提出了质疑,他们的理由也非常简单,就是在一些因年久剥落的五彩戗金瓷釉彩之下,及磨损的金片之下,均呈现了完美的卵白釉表面,无论釉上及釉下均无任何人工开槽迹象,甚至有很多人去博物馆参观,还对展品脱釉部分拍摄了放大照片。

明确指出的,瓷器釉面根本就没有针刀刻纹饰槽线,就算有些五彩戗金瓷器在脱釉的地方,看上去有刻线的感觉,但人家说了,因彩釉本身与器物表面同属玻璃质地,在烧结时紧密融合在一起,因此某些纹饰破损脱落处,带去了一部分器表釉层,在视觉上仿佛纹饰下有槽线,实际上这种现象是粘连造成的,并不是特意刻画出来的。

所以按照戗金技术来说,没有明显人工开槽迹象,并不能算作戗金技术,专家们就是在乱搞,瞎起名字!

这么看,就是用沥粉工艺勾勒出线条,之后进行贴金,一个位置金片脱落,一片没有脱落,一对比就明白了

当有人拿着这篇报道来找陈阳询问的时候,陈阳看完都笑了,这帮人好像是傻子,你猜猜人家元代工匠,为什么要利用沥粉工艺?

那是单单因为看起来有立体感么,不就是用沥粉工艺代替了人工开槽么,几百年前的工匠,好不容易想到了一个不用人工开槽的办法,结果几百年之后,被你们又给否决了,按照你们的意思,必须有人工开槽痕迹呗!那工艺还进步个屁呀!

“陈老板,我有一个疑问,能询问一下么?”一位沈城的古董商,在旁边举手问道。

“这位老板,您请问!”陈阳客气的点点头,表示他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问。

“按照刚才您刚才说的,这瓷碗采用沥粉工艺勾勒线条,之后在线条内部进行贴金。”这位老板说到这里,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我觉得有些不太可能。”

“如果说这种技术在木雕或者建筑上,我丝毫不怀疑。但瓷器么,瓷器因釉料本身属性较为特殊,稍有堆叠便会垂流,如果按照陈老板所说,用沥粉工艺在瓷器表面做这种堆叠线条,那如何保证彩釉描绘后不变形,烧造时不垂流,是一个难题。”

“这就相当在玻璃上用蛋糕奶油做线条,之后将玻璃立起来,它指定垂流呀!”

“很简单。”陈阳站起来伸手将瓷碗放到盒子里,示意将盒子推到这位老板面前,“如果你一上手这件瓷器,你就知道原因了。”

“此碗是饰以彩釉纹饰之下的器物表面,均涂有一层透明物质,此物质让又面的卵白釉器表光润如玉,而衬垫有此类似透明物质的地方,器表皆有磨砂质感,并可见明显的涂抹痕迹,依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假设:即器物表面凡准备以彩釉装饰的地方,预先经过涂抹一类胶质物于器表,然后再在这层胶质之上以今天裱花方法填绘纹饰,而后入窑烧成,针对不同釉料的活泼程度与性质,很可能存在多次入窑烧制的过程。”

说道这里,陈阳将双臂放在桌面上,扫了在场所有人一眼,“我只能说,我们用今天的工艺来实现这种技艺,易如反掌;但是在元代,其工艺难度几乎不可想象,弄不好会出现多次反复入窑的情况,又或许元代用了什么特殊的办法。”

“总之,在元代,那些匠人能做到如此程度,我很佩服这些匠人的智慧和精神!”

耿老听完仰头呵呵笑了一下,用手点点陈阳,“小伙子,未来可期呀!”说完之后,耿老带着赞赏目光看向陈阳,“小陈,我现在很想知道,你到底带来了什么好物件呢?”

陈阳听到耿老这么问,抬头看了一眼宋青云,宋青云脸上的笑容很灿烂,腰杆挺的笔直,眉飞色舞的样子。陈阳暗笑了一下,顺手拿起自己面前的号牌,“行了,正好我也饿了,看完我的赶紧散会吃饭!”

“修内司海棠瓶!”

陈阳没等礼仪小姐把物件拿上来呢,自己直接开口说了出来,所有人听完,纷纷坐直了身体,齐刷刷看向陈阳的方向。

官窑呀!会是真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