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林港内,王凌得知孙权终于放弃攻打夏口,转而率领船队继续逆流而上的时候,心中悬着的石头落下。
襄阳安全了!
王凌松了口气对庞统说:“军师,孙权弃攻夏口,荆北算是守住了,我总算能对大司马有个交代了。”
庞统笑着提醒他:“呵呵,使君可别松懈,孙仲谋这是要去荆南长沙和周公瑾会合呢。”
“这个自然。”
王凌和庞统一起走向挂在屏风上的舆图。
荆北虽然无忧,但长江南岸的局势依旧胶着。
王凌统计了一下自己在长江沿岸残存的兵马,重新计算敌我军力。
首先是夏口,霍峻和王平在与孙权交战前有精兵一千人,三场大战后,霍峻传来消息说,夏口尚有可战之兵800人!
与之相对的,孙权损兵超过一千五百人,战船百艘!
王凌对霍峻十分满意,扪心自问,即使是王凌自己亲自镇守夏口,恐怕都打不出这么精彩的防守战,尤其还是王凌不擅长的水战。
说完夏口,然后是乌林港。
王凌和庞统两次攻打巴丘失利后,在乌林港还有步军一千五百人,水军千人,大船二十艘,小船百艘。
如果说夏口是孙权的梦魇,那巴丘同样是王凌的痛点。算上湘水议和前,王凌也是三次进攻巴丘,皆未能取胜,前不久还折损了将领吴巨。
王凌想到这,拳头都捏紧了几分!
除开夏口和乌林港,王凌在江陵只留了200老弱。
公安城,马岱只有三百步兵,但荆州的大部分骑兵都由马岱指挥,有七百人!
临湘城,郭淮有兵马两千余,黄忠、魏延亦各有兵马五百。
只是周瑜围攻临湘快一个月,又派吕蒙袭取汉寿,掐断了王凌和郭淮的联络,王凌不清楚郭淮还剩多少兵。
保守估计,郭淮等部应该还有两千余人。
全部合计一下,王凌目前的总兵力为:
约六千。
与之相对的,敌军一方,孙权的军力依旧超过万人!
孙权三攻夏口,虽然失败,还损兵过千,但根据情报,孙权的主力军人数仍然超过了一万人!
单是战船,孙权就有不下七百艘!
而且周瑜、吕蒙在荆南至少也有两千兵马,战船同样不下二百艘!
即使忽略战船的优势,光是人数,孙权的军力就至少是王凌的两倍!
算上江东数量过千的战船,孙权对王凌的优势又何止两倍?
正在王凌计算敌我兵力对比时,小兵来报,说大量的江东战船出现在江面!
王凌惊叹:“好快的战船!”
庞统说:“这就是水师的便利了。”
王凌当即下令让乌林港的守军做好准备。
庞统却说,孙权多半不会攻打乌林港,因为对方刚刚才在夏口吃了个大瘪。
事实如庞统所料,孙权的舰队根本没有攻打乌林港的意思。
近千艘战船越过乌林港,继续向着长江上游前进。
江东水师如此之盛,王凌也不敢让手下那点可怜的水军出战。
那样完全是以卵击石。
然而,王凌并没有坐以待毙。
孙权攻不破夏口,接下来肯定会主攻荆南。
王凌于是和庞统商议,针对敌军转攻荆南的情况,制定全新的作战计划!
首先,考虑到敌军人数众多,王凌决定从襄阳征募新兵!
于是,王凌向留守襄阳的从弟王昶下令,让王昶火速募集4000精壮,发往江陵。
新兵战力肯定比不了现有的军队,但王凌需要更多的士兵,方可与孙权在荆南争锋。
江东军绝非弱旅,孙权还有周瑜、吕蒙、甘宁等爪牙,王凌自认为无法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保住荆南。
军令发往襄阳后,王凌留庞统领一千水师暂驻乌林,以防孙权分兵偷袭。
王凌自己则带领剩下的军队从陆路赶回江陵,并同时下令调动夏口的王平来江陵汇合。
王平的板楯营是王凌最精锐的部队,接下来的战斗少不了要靠板楯营冲锋陷阵!
王凌和庞统计划,先回江陵集结部队,之后再发兵夺回汉寿。
汉寿是连接公安和临湘的陆上中转站,夺回汉寿,王凌才能打通和郭淮的联系。
王凌和庞统推测,一旦己方集结军队攻打,孙权和周瑜肯定会分兵来救。
这样,郭淮的压力也会相应减小。
再之后,就看是王凌先夺回汉寿,还是孙权周瑜先攻破临湘了……
总之,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且是决定荆南归属的决战!
说实话,王凌和庞统都觉得胜算不大,但马超既然让王凌出镇荆州,王凌就会竭尽全力为马超尽忠!
王凌离开乌林港时,神情很是坚毅决绝。
庞统见状,心中升起隐忧。
战争打到现在,双方前期的博弈已经结束,在阴谋诡计方面,不管是庞统和王凌,还是周瑜和孙权,双方在战略上已经技穷,谁都没能占到便宜。
接下来就是比拼硬实力,而朝廷这边在荆州的硬实力明显不足。因为马超拿下荆州还不到一年,而孙氏经营江东已历两代。
庞统觉得这样打不行!
荆南多半守不住!
即使守住,王凌、郭淮、马岱、黄忠、魏延等人才,最后又能存存活几个?
特别是王凌,离开前眼神太决绝,完全是去赴死……
庞统越想越担心,终于按捺不住,提笔给马超写信!
庞统在信中写到:
大司马敬启,江东犯荆州月余,刺史从容调度,保荆北不失。然郭伯济困于长沙,敌众数万,孙权有瑜、蒙等为犬牙,臣恐荆南有失,故书信我主,请求援兵!
写完信,庞统招来亲信,严厉地告诉他们:“务必把书信交于我主,即便你们死了,这封信也得给我送到雒阳!”
“诺!”
庞统的求援信加急送往雒阳。
信使路过襄阳时,正巧碰见南郡太守王昶在城中募兵。
王昶奉命在襄阳募兵,王昶一收到消息,就召见蒯良、向朗等荆州本地的大人物,让他们协助募兵。
在蒯良、向朗的协助下,仅仅三天,王昶就完成了王凌的任务,在襄阳城募得新兵四千人!
王昶亲自率领这支军队赶赴江陵,将襄阳事务全权托付给别驾蒯良。
经过半年相处,王昶认为蒯良完全值得信任,事实也是如此。王凌在前线作战时,军械粮草都是王昶和蒯良等人协办的。
赶赴江陵期间,王昶一边行军,一边在这支新兵队伍里选拔军官。
其中有名的如出身襄阳大族习氏的习珍。王昶任命习珍为部督,领千人。
另外还有冯习、张南、辅匡、傅肜等颇具勇力的年轻人,王昶都提拔他们为军侯。
五日后,王昶抵达江陵,王平亦刚好赶到。
九月五日,王凌集结步军六千,水师一千,渡江进驻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