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骑虎难下。
张月娥也感到了不安。
她拽了拽柳南的袖子,掩耳低语道:“别冲动,沈峰那家伙虽然混不吝,但是不得不承认,他有时候的鉴定还是很邪门的,上次咱们已经吃过他的亏了。”
张月娥不劝还好,她这一劝,柳南立刻吼道:“行,赌就赌,谁做保?”
柳南现在也有自己的算盘。
他确定铜香炉就是假货。
到时候沈峰说不出所以然,倒赔自己三百万。
那他之前在赵铁山那损失的资金就能回笼了。
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
围观的人群纷纷缄默。
楚唯贤请缨道:“我担保!”
同时,楚唯贤跟身边那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说道:“杨老,您是青铜器专家,又是博物馆的馆长,劳烦您老,让对赌的双方做个公正的裁决。”
“好。”杨馆长摩挲着发白的胡须,目光落在那件铜香炉上。
在他看来,这件铜香炉真假参半。
即便是自己上手,也恐怕会被打眼。
这时,楚唯贤问道:“你们二位也没意见吧?”
“没有,当然没有。”
柳南率先表态。
他对于杨馆长的权威还是有所耳闻的。
这位杨馆长的辈分跟资历,跟京城四大顽主李四海相当。
再加上杨老又是博物馆的首席鉴定专家。
论在古董圈的影响力,只怕还要略胜李四海一筹。
有他做裁决,柳南就不怕沈峰耍赖。
“沈峰,你说说,此器是真品的理由。”楚唯贤率先问道。
沈峰将铜香炉颠倒过来,亮出了底座上的‘大明宣德’字眼。
柳南冷笑道:“那有什么?你不会凭一款底印就断定真品吗?太小儿科了。”
“看清楚了,文字没错,但是在高温之后,底座会凸显出大明宫的御章,而且这尊铜香炉的真伪,就得在高温下辨。”
柳南讥笑:“得了吧,口说无凭,你在这胡乱揣测什么?”
楚唯贤道:“这好办,去取个喷灯来,谁对谁错,加热便知。”
很快,展厅的保安拿来一把汽油喷灯。
沈峰将铜香炉加热。
这个时候,香炉底座上的御章变得清晰可见。
众人围观上来。
柳南的脸色也变得铁青。
难不成真的是真品?
万千思绪集于一身,事情的苗头开始朝着对他不利的方向发展。
张月娥这时候语气古怪地说道:“沈峰,这种顶多算是制作的防伪印章,这种手段说不上高明,现在的很多工艺也能做到。”
“最典型的便是用金粉在翠莲的时候绘入印记,加热的时候,不同的金属因为熔点不同,所以显现出来的颜色明显不同。这种原理,还不足以说明这是真品。”
张月娥作为鉴定师,虽然她经常出具假的鉴定。
但是本身的辨伪本事还是有的。
换句话说,看真的她可能会看走眼。
但是造赝,她还是很有功底的。
柳南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当即说道:“没错,这种并不高明的手段不足为提,也无以为凭。”
沈峰笑道:“当然,这只是其一,第二点,那就是你们都看起来这铜香炉很新,崭新的就像是机械打磨出来的新品。”
“但是,恰恰因为这件青铜香炉的色泽太过新颖,所以大家不会将它跟四百多年前的明朝时期联系到一处。”
“然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就是宣德年间出炉的精品,而且是少见的精品。”
“沈峰,你别夸夸其谈了,说你的理由。”张月娥不耐烦的问道。
沈峰点了点头:“宣德香炉的特点是什么?”
旁边的杨馆长摩挲着胡须说道:“宣德炉的特点是风磨铜打制,风磨铜的特点则是常年不腐,甚至不见铁锈。”
沈峰当即附和杨馆长的话茬,接着说道:“没错,宣德年间制作的青铜路,从工艺上已经达到了远迈周秦甚至汉末的水准了。”
“风磨铜本身熔点高,因此不怕烈火的烧灌,更不怕被蒙尘数百年,所以,这样的器具重现人间的时候,清扫出表面的泥土,依然看起来像是从最新打制的一般。”
“这便是宣德炉特别的地方,也是明朝制作工艺的高明之所在。”
“除此之外,加热后的铜炉边纹跟胎口,也符合大明宫廷的审美特点。”
“大家看。”
沈峰示意众人观察红彤彤的香炉,说道:“这种器形看起来趋于扁平,上面镌刻的大明麒麟兽首,正是宣德皇帝最喜欢的瑞兽。”
“大明那时期,已经成为了世界的中心,所以在制作器皿的时候,特点也变得开放、张扬,这炉子的敞口跟浅碗一般,内部滑润,色泽均匀,没有时间的沉淀,纵然是现代工艺也难以压缩出如此均匀的色泽。”
沈峰从兜里掏出一包银白色的粉末。
倒在炙热的青铜炉上。
杨馆长的惊讶声当即传来:“这是镁粉,作用在青铜跟铁器上面,能快速散热。”
沈峰微微颔首。
在场众人当中,杨老还是少有的见多识广的大佬之一。
等青铜炉降温之后,沈峰将炉子放在称重器上,继续说道:“这家伙看起来就一个浅底的茶碗,却足具备十几斤的重量。”
“即便要做假,单纯的铜炉也打不到这个分量。”
“莫说是铜,即便是重金属金子也不会有这个分量。”
沈峰说的这句话,可谓是全场最为通透的结论了。
所有人的神色顿时恍然。
“是啊,在器形特定的条件下,寻常金属根本无法制作出这个重量,即便是液压机压缩,也很难达到,而且用液压机的话,铜炉底座上就不会有那么清晰的御章了。”
杨老一语成谶,周围人纷纷点头。
同时大家一脸狐疑的看着沈峰,问道:“这位先生,那你说说,这铜炉为何有这么独特的分量?”
柳南也是一头雾水,他还特地跑到称重器四周看了看。
确保称重器本身没有被调整。
“这尊铜炉之所以达到如此的重量,是因古代的工艺所致。”
沈峰不慌不忙地说道:“自大明朝立国之始,朱氏一脉的天子跟皇亲国戚就酷爱青铜器跟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