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在秦朝可谓是权倾朝野,是与不是,现在的赢文都很难撼动李斯的位置。
赢文想了想,还是准备将祖龙的话告诉自己老爹。
不然,说不准自己老爹不知道又听了谁的胡言乱语,求祖龙彻底释放儒生。
到时候,自己的努力都化为泡影不说,以后自己的小命,也难以保全。
“君父,文儿有句话想说。”
“嗯?说呗。”
扶苏不在意的点了点头,不过看到赢文有些严肃的面孔,再次说道;“文儿,有话直说。”
“儿请君父这几日莫要求见大父,也不要有任何谏言。”
赢文此时也顾不得言语是否合乎礼制,直接说了出来。
“这是为何?”
“请君父信儿,这一切交给孩儿处理。”
怕扶苏刨根问底,赢文说完,便直接退出了大殿,返回自己的寝宫。
躺在榻上,赢文思索着今天发生的一切。
明天只是将这些儒生从死囚牢中,转移到寻常牢房。
说实话,自己心中也摸不准祖龙所想,也不知道这究竟算不算缓和了坑儒之事的到来。
不知不觉间,赢文沉沉睡去。
…… ……
翌日清晨。
赢文刚坐起身,就看到寝殿内,一个中年男人转来转去,时不时拨弄拨弄殿内赢文造的小玩意。
细看之下,竟是自己老爹,扶苏。
扶苏看到赢文苏醒,赶紧走上前,面容焦急地说道。
“文儿,快梳洗一番,朝中大儒都在府门,咱们应该迎大儒入府,静待陛下诏书。”
话罢,扶苏招呼仆役赶紧给赢文穿衣,洗漱。
以往这些大儒要来,他都是提前在府门等候。
扶苏本想今日带着赢文去和淳于越认错。
今日这些大儒来得太早,扶苏只好来赢文这里,等赢文梳洗好,在带着他前往和那些儒生认错。
看着自己老爹焦急的模样,赢文挥了挥手,示意这些仆役都下去:“君父,孩儿自己洗漱便可。”
赢文不紧不慢的开始穿衣,洗漱。
这些事和昨天他所想的八九不离十,这大儒昨晚听说有旨意,今日必定会早早前来。
古时,也就是因为赢文现在,这些儒士最重传承。
祖龙缉拿得都是都是他们的得意门生,那些儒士安有迟来之理?
他要的就是让这些所谓的大儒,在门前等候。
想要让自己老爹能压得住这些儒士,就要给他们一个巴掌,再给个甜枣。
巴掌,就是要一改常态,晾他们一会,重新认识认识自己老爹,乃是大秦长公子。
不是什么挥之即来的无名小辈。
甜枣,便是赢文枕边的诏书。
到时候,他们就算因等候心生不满,和那些儒生脱离危险比起来,还是会对扶苏感恩戴德。
再加上扶苏并未去府门迎候,那些儒士也不是呆傻之辈,自然会想起以往诸多不妥之处。
这边是自己帮助老爹压住儒生的第一步。
看着赢文不急不慢的样子,扶苏也只好叹了口气。
继续拨弄起赢文殿内的木质小玩意。
这几日明显感觉赢文和以前不太一样,可他又说不出哪里不对,毕竟这可是他唯一的儿子。
等两刻钟后,赢文梳洗回来,扶苏更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文儿,快些吧,陛下若是派人宣诏迟到,那可是大罪。”
扶苏拉着赢文就朝外小跑,完全顾不得什么仪态。
“君父,诏书就在孩儿手中,莫着急。”
赢文不紧不慢地拿出诏书,晃了晃。
“什么?”
“诏书在你的手里?”
扶苏犹如一块石雕,直接僵在原地,眼睛瞪得老大。
“对啊,走吧君父。”
赢文不紧不慢得朝着外面走去。
好一会,扶苏才缓过神来,看着赢文轻飘飘的样子,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自己这些年混得竟不如自己的儿子。
能替祖龙传诏,那可不是一般人能获得得殊荣。
除了祖龙的贴身内侍,朝中就几位重臣才有过这般殊荣。
长公子府,府门前。
这些儒士本就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又下着小雨在外面等了一个小时。
一个个得面黄如纸,虚弱无力。
开始得时候,彼此间还有讨论的声音,现在一片寂静,谁也不想再费力气说话。
“哐当!”
长公子府大门应声而开,众多儒士见到此景也是立刻从马车上齐齐得跳了下来。
扶苏与赢文同时站在府门廊内。
众多儒生看到扶苏,齐齐行礼,一改往日倚老卖老的神态。
“臣等,见过长公子,小殿下。”
扶苏看着众人与往日不同,眉宇间尽是疑惑之色。
只有赢文看到此景,在暗暗发笑。
这些儒士倒也不傻,昨日自己怒怼淳于越的事,想必早就传开了。
而他们也理所应当得认为是扶苏在支持自己,借自己敲打这帮平时妄自尊大的儒士。
毕竟,谁也不认为平时默默无闻的赢文会有如此行事。
而赢文为老爹给这些儒士立下马威的目的,也算达到了。
“长公子,陛下不是说今早会有旨意,吾等已经等候一个小时,也不见旨意?”
昨日被赢文气晕的淳于越,拖着虚弱的身体,走上前来,问道。
“对啊,对啊。”
“这可如何是好。”
众人纷纷议论,雨虽不大,但也淋了一个小时,在拖下去,没准就会病倒几个。
赢文看见此景,知道下马威的目的,已经完美结束,是时候给个甜枣了。
“陛下诏令。”
赢文向前一步,左手持诏,高高一举。
众人先是一愣,随后目光转移到了扶苏的身上。
又联想到昨日扶苏“指使”赢文,敲打这帮人的事情,没有迟疑立刻跪倒在地。
“臣等,聆诏。”
“卢生一案,证据乃廷尉属官李正伪造,着廷尉府重查此案,与此案相关者,转出死囚,暂由咸阳狱关押。”
赢文读完,先将跪在旁边的老爹扶起,让爹跪子,那可是要折寿的。
随后,将诏书交给了自己老爹。
“臣遵旨,陛下万年,大秦万年。”
一众儒生声音嘹亮,句列整齐,眼中难掩激动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