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隋唐好汉的故事广为流传,玄武门之变,天可汗李世民,牛叉的武家娘子,荒唐浪漫的玄宗和杨贵妃,李白杜甫白居易……再加上安史之乱,这就是他对大唐的全部了解,至于后面发生过什么,与许多人一样一无所知。安史之后的大唐仿佛不存在一样,这其实也能理解,人们总喜欢耀武扬威的荣耀,却默契的忽视衰弱的屈辱。

可他却来到了元和二年,距离安禄山起兵造反五十多年,结束都四十多年了,更坑爹的是在西域,以自己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在这里与在外星球的区别并不大。

早饭没怎么吃,中饭还没吃就饱了,坐到墙根底下,看看干净的天空,又扭头看看雄伟的大雪山,最终长长叹了口气,“这蛋扯的大了……”。

饼熟了,小院里弥漫着麦香味,众人在狼吞虎咽吃饭,他却依旧在发呆。

董长安拿来面饼递给他,“咋了?”,傻子默默不语,心中在呐喊:现在你就算给我吃云南白药也无法医治我心灵的创伤……

正呆楞楞的胡思乱想,也不知过了多久,周围却忽然安静下来,一张清秀的小脸挡住阳光出现在面前,这少女栗色长发,一双清澈的蓝眼睛,浅绿袄裙,清秀娴静,正抿嘴看着他一脸笑意,犹如天使。

“你不吃饼,是不是知道我要给你送吃的?”。

声音柔美悦耳,看他仍仰着头不说话,少女蹲下身子,从篮子里拿出几块羊肉一只鸡腿放到他碗里,“快吃吧,别凉了”。

一切恍如梦境,他不敢说话,直愣愣的样子像极了讨饭的小乞丐。

“真是个小傻瓜”,女孩捂着嘴跑开,仿佛在嘲笑自己的小弟。

少年们迅速围拢过来,用不怀好意的目光看着他,小傻子回过神,问道:“她是谁?叫什么名字?”。

朱勇首先把碗伸到他面前,直到一块羊肉放到碗里才边起身边道:“她叫艾沙”。

“艾沙……这名字有些怪,不像汉人名字,她做什么的?”。

另一个少年把碗伸过来,肉又少了一块,“小郡主的侍女”。

他没搞懂小郡主的侍女为什么要给自己送吃的,是她一直这么善良还是因为自己相貌英俊?

仍有人不肯离开,可羊肉只剩两块,想了一下才道:“她还有家人没?”。

“听说死光了”,肉只剩下一块。

胡子期待的看着他,傻子为难道:“我没什么要问的了”,胡子咽了口唾沫催促道:“随便问一个”。

“呃……”,努力想了一下,犹豫着问道:“那个……她有没有……那个……”。

胡子不客气的抓起羊肉狠狠咬了一口,起身摇摇头道:“没有,不过你没戏”。

“为什么?”。

胡子边大嚼边道:“因为我要讨她做婆娘”。

周围一阵起哄的怪笑,傻子只能眼睁睁看着“情敌”把羊肉塞进嘴里。

鸡腿撕开,分别分给郭旭和董长安,“我觉得艾沙不错,将来你们得帮我”。

董长安为难道:“其实我也喜欢她……”。

郭旭笑道:“我不让他们耍赖行不行?”。

“行!”,三人相视大笑。

其实这里也不错,西域就西域吧,自己也没得选。

他在快速融入这群少年,或者这群少年正快速接纳他,这些全家死光的孤儿来自西域各地,他知道了更多安西大都护府的往事,也第一次听到了敌人的名字,吐蕃。

吐蕃人来自高原,是大唐宿敌也是劲敌,老天真的公平,给了中原人不世出的明君天可汗李世民,同时也给了高原人最牛逼的赞普,松赞干布。

他一手打造了吐蕃王朝,把国都从偏远的琼结迁到逻些(拉萨),确立制度,创立文字,降服苏毗,亲征羊同……可以说,松赞干布对于高原人的意义,一点不亚于秦始皇加汉武帝对中原。

吐蕃统一高原后仍四处扩张,直到被彪悍的大唐老府兵狠狠上了一课,之后便开始跪舔大唐,后来迎娶文成公主,一直对大唐很是恭敬,直到太宗皇帝驾崩的第二年松赞干布也跟随老丈人去了,两位天之骄子离世,大唐与吐蕃的蜜月期随之结束。

赞普年幼,大相禄东赞把持朝政大权,吐蕃再次开始挑战大唐,从西域到河湟,到西川剑南处处烽火,大非川之战一代名将薛礼(字仁贵)惨败,这是大唐自开国以来首次大败,影响极其深远。

安西都护府三次被吐蕃攻陷撤到西州,直到大唐第四次收复四镇,吐蕃人终于放弃。

大唐与吐蕃几十年间数次大战几次会盟,大唐兵强马壮,吐蕃在正面讨不到什么便宜,因为气候和地形,大唐也拿吐蕃没什么办法。

到天宝年间,大唐西线征服大小勃律,东线推进到青海湖以西,对吐蕃形成战略包围,把他们牢牢压制在高原,少了诸多属地供血,吐蕃王朝的崩溃近在眼前。

可惜就在此时,安史之乱爆发,一切都变了。

安西,北庭,河西等边镇的精锐被抽调回中原平叛,大唐最精锐的军队在中原自相残杀,无数精兵良将死于这场的内乱,无数繁华的都市毁于战火,百姓死伤无数,民不聊生。

吐蕃等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以前死伤无数攻不下的地盘唾手可得,河湟河西先后沦陷,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从此与中原隔绝。

持续八年的内乱终于结束了,留下满目疮痍的大唐和一个个各怀鬼胎的藩镇,强盛的大唐再不复存在……

朝廷无力收复失地,只能选择与吐蕃议和,吐蕃趁机大敲竹杠,其中的条件之一是割让安西与北庭。

许多人说,反正朝廷无力顾及西域,索性给他们算了,老令公郭子仪痛斥其丧权辱国,守不住的地方丢了没办法,哪有主动送出去的道理?

可因为吐蕃隔绝,此时朝廷对河西和西域的形式一无所知,老令公主动推荐自己的亲侄子郭昕巡抚河西查看,年纪轻轻的小郭便带着东拼西凑的几百人马出发了。

第一站便是河西,此时的河西四郡混乱不堪,吐蕃战据重要关口城池,地方豪强,回纥,党项,吐谷浑等各方势力也在互相厮杀争抢地盘,郭昕知道以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在狭窄的河西立足,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西,长途跋涉后终于抵达安西都护府焉耆镇,直到这时他惊喜的发现安西和北庭竟然还在大唐手里。

安西北庭竟然在精锐抽调大半,没有主将,政令不通,各镇人心惶惶,葛逻禄,回纥,吐蕃等各族环伺的情况下维持了大概完整,这是一个奇迹,也是大唐对西域百年如一日苦心经营结出的善果,西域军民依旧心向大唐。

他立刻开始安抚拉拢各族,扩充兵马,同时联络北庭都护府李元忠将军,结盟回纥与铁勒诸部共同抵御吐蕃,安西得以渐渐稳住了局面。

道路隔断,奏报的文书始终送不回大唐,只能派人绕道漠北,信使九死一生辗转近两年才回到长安。朝廷终于收到了安西与北庭都护府的奏折,孤悬塞外的安西与北庭仍在大唐制下!君臣当朝落泪,此时距郭昕西行已经过去十余年,皇帝都换了……

朝廷感慨安西将士的忠贞,封郭昕为尚书左仆射,武威郡王,安西四镇节度使,大都护,李元忠将军封北庭节度使,各级将校破例升七级。

可惜,就只有这些,除了这些虚的,没有一兵一卒的支援……

大唐外要面对强大的吐蕃,时服时判的契丹回纥,内有藩镇野心勃勃。宦官文臣各种争斗此起彼伏,要命的是武人从安史二贼那里得到了启示,动辄兵变造反,皇帝数次被迫离京跑路,大唐威严已成笑柄,哪还有余力收复失地打通河西,所以除了廉价的封官诏书,再给不了安西与北庭任何实际的东西。

吐蕃与大唐再次会盟,终于能腾出手对付孤悬塞外的安西与北庭了。

后来李元忠将军病逝,吐蕃趁机出兵,回纥恰好爆发内乱,北庭都护府全军覆没,西州陷落,回纥内乱结束后改名回鹘,表面上仍与安西一起对抗吐蕃,却渐渐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安西兵勇猛的一次次击退吐蕃人,可兵力太少得不到补充,不得不一步步收缩地盘,山北的碎叶镇被首先放弃,大漠之南于阗镇紧随其后,如今吐蕃正从于阗继续蚕食疏勒,偏远之地已经被丢弃,安西都护府制下只剩龟兹和焉耆两镇还算完整。(安西四镇中龟兹,疏勒和于阗三镇常设,碎叶与焉耆数次变换)

傻子仰头看天久久不语,吐蕃强大,安西孤悬塞外,道路阻断,异族环绕,汉儿渐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