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着帅令的下达,大军再次动了起来。浩浩荡荡向西开拔。

朱棣笃定瓦剌就在西边,为什么向西,而不是东呢?原因有二。

一是东边本就属于瓦剌势力范围,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想要隐蔽大量牧民、军队不易,只要明军斥候稍加注意,定能发现。

瓦剌虽然现在势大,但与明朝相比还是不在一个重量级。况且此次明军五十万大军深入草原,又有令他们忌惮的火器,在平坦辽阔的草原上开打,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丝毫胜算,无异于自取灭亡。

况且在瓦剌的东边,还有一个明朝的‘帮手’朝鲜,这是令瓦剌最为忌惮的。一旦明朝皇帝发令,朝鲜必定会有动作。虽然朝鲜的战力不值得一提,可还有明军啊。

明军正面大军压境就让瓦剌难以应付,侧翼再来个朝鲜,冷不丁给你一棍子,就跟关门打狗似得,想逃都没地跑。

二是选择西边的优势。

虽然西边靠近鞑靼,而且瓦剌与鞑靼一直不和,都想当草原上的老大,还跟瓦剌摩擦不断,甚至打过几次。但是他们毕竟都是同族,乃尔不花对马哈木可以赶尽杀绝,但对于瓦剌牧民则不会。

而且以鞑靼对明朝一直敌视的态度来看,他们就算避明朝锋芒,坐山观虎斗。也不会背后捅刀子,帮明军的大忙。

无论鞑靼对明军是否抵抗,瓦剌都有自己的考虑。西边是高原,山脉树林亦是多见,便于隐藏。

如果明军果真找寻到此,马哈木亦有应对之策。他们擅长的骑兵会借助山脉的优势,从高处俯冲下来,冲击明军阵营。

总之西边对于瓦剌而言,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地理位置,都更适合对抗明军。

果然如朱棣、朱权料想的那般,马哈木此时在瓦剌西侧已经做好了准备,等待着明军的奔波。

此时距离大军出征已近三个月,这些时日以来,明军除了赶路,基本什么事也没做。

随着大军的向西推进,斥候打探的范围也缩小,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向西侦查打探。

这日,周天正麾下将领刘锋回来报告,他们的先锋在前进途中,意外发现了瓦剌军队。这支瓦剌军人数约摸一千,也在游荡。

既然已经对上了,岂有退却之理。况且将士们憋了许久,此时正好打打牙祭。

于是,在刘锋的带领下,明军快速切入,与瓦剌军进行了厮杀,结局定然是明军大胜,并且抓回了几名俘虏。

经过对俘虏的盘问,得知了马哈木就在距离此地百里的温格兰,并且毫无准备。

明军上下听到这个消息都很兴奋,走了这么远的路,他们希望能够一举打垮瓦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赚取功劳。

如今得到了确切的敌情,正好可以打瓦剌一个措手不及,但朱棣的反应却超乎意料。他下令大军不可疾进,就地安营扎寨,不再前行。

将士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很沮丧,他们以前是找不到要打的人。现在好不容易得到敌人就在前方的消息,主帅却让他们在此待着晒太阳。

朱棣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在听到敌情的消息后,他也很高兴,出来奔波了这么久,终于看到猎物的影子。

但是他不是普通士卒,作为主帅他必须分析敌情。经过分析,他也认为敌人就在附近,这个俘虏这一点并未撒谎。

但要说敌人毫无准备则不然,他觉得马哈木应该已经做好了准备,就等着明军前去。至于这股小规模瓦剌军,应该是马哈木放出的诱饵。

但是明军这次北征,就是要一举绝患。如今敌人就在眼前,一味的等待显然不行,仗还是要打的。朱棣召来众将商议作战方针。

“我知道你们想要作战的心情,找了这么久,终于找到了,就算是我也按捺不住想要立即挥师前去。不过我不能这样做,因为敌人就在不远处设好陷阱等着我们去。”

“但是敌人就在眼前,我们这次出征的使命就是打败他们。一味地等待是不切实际的,也会助长敌人的威风、降低我方士气。所以,仗还是要打的!众将都说说该怎么打。”朱棣说道。

“我们有五十万大军,就算是以前的北元,也要退避三舍。如今他们一分为二,小小的瓦剌还不足以让我们忌惮。末将觉得就算是龙潭虎穴,咱们也闯得。在绝对的兵力优势面前,他们翻不起什么浪。”有年长一些的将领说道。

“兵力优势确实也算,但战争并不是人多就能胜利的。纵观历史,以少胜多之战不乏少有。远的不说,就说先皇当年与陈友谅鄱阳湖之战。那陈友谅八十万大军,且船高势大。我军只有二十万,最后还不是被我军打败。”柳生说道。

“那总不能一直这样待着不打吧,人家不出来,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但也不能冒进啊,没听刚才大帅说了,人家已经设好陷阱,就等着我们送上门。”部分将领一时之间吵吵嚷嚷,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