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朝廷之前对于税收的改革,以及一系列对耕牛、农具等向百姓倾斜的政策,让许多百姓得到了实惠,也激发了他们的生产力。

对农业的重视让本就地位低下的商业更加艰难,尤其是听说皇上亲自下令在试种某种作物,可以让产量成倍翻番。这更加刺激了农业的发展。

在本就重农抑商的国策背景下,沈家的生意这几年并不是特别顺利。加之朝廷与草原关系恶化,关贸关闭,以及沿海倭寇日益猖獗,许多货物销不出也进不来,沈家每日的亏损颇高。

原本没有风险的民生生意粮食,也都出现亏损。战争少了、种地的多了,大家收成也高了,买米的人少了,沈家米仓屯的那些米销售缓慢,价格也不断往下降。

如果说这些亏损靠着沈家多年的积累和其他生意都尚可承受,那么接下来突如其来的一件事可打破了沈家的产业平衡。

由于沈万三的做主,为沈芸挑选了一家王姓的亲事。

王家是做布匹、丝绸和海外贸易的,实力比不上沈家,但也算不上末流。

两家定下亲事,成亲的日子需等到沈芸守孝三年满了再进行。

本来沈万三的意思是早日完婚也可,不过沈芸在这件事上却是异常执拗。不过想到已经定亲,完婚只是迟早的事儿,沈万三也就没有再强逼,毕竟物极必反。

沈芸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除了对守孝,同时也是对规则的抗拒。她在用自己仅有的一点能力来争取尊严。

沈家的两个儿子见老爹已经做了决定,自知再争无用,因此也都不再对赶走沈芸的事忙活,而是各自开始揽财。

他们背着沈芸花重金买通了几位掌柜,支走了一部分银两;又以沈家的名义,造假将一些商铺抵押,贷了大量金钱。

二人这样做的目的倒也不坏,为了给自己赚些钱财。因为他们怕沈芸真正掌权后,记恨他俩,那时他俩再拿不出一分本钱。

不过按理说两人这么多年,应该知道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况且既然是生意,再优秀的商人也有亏损的时候,他们哪来的气魄和信心认为就一定会稳赚呢?

因为王家。王家自从跟沈家结上亲后,俨然无形中扩大了影响力,生意上的事也顺当了许多。

无论沈家自己内部是怎样的关系,家丑不可外扬,在外人看来,沈芸的叔叔就相当于她的父亲。

所以,王家送了不少礼物给二人,拉近彼此的关系。可不要天真的以为王家只是简单重视这门姻亲,主要还是为了钱。

做过生意的都知道,手里永远都是流水资金。那些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大佬,身后也是数亿的高额贷款。

王家也是如此,他们从海外进货,都是通过各方面凑足成本,待到货物出手先补上其他成本,剩下的小部分才是利润。

不过在与沈家结亲后,他们得到了沈家的帮助,但是以沈万三的老奸巨猾和沈芸的精明,不可能倾尽全力帮助王家。

这时候,王家就将目光盯上了沈万三的两个儿子。

结果也没让王家失望,沈芸的两位叔叔在王家的蛊惑下,费尽心思搞到大量钱财,参与了王家的海上生意。

这可把王家乐坏了。平日里无论是拆借还是贷款,都需要额外支付大量利息。现在有了这笔钱,不仅替他们省下大量利息,而且将王家的风险也分担了许多。

至于事成之后的利润,王家一手操作,还能让别人占了便宜?因此,这次的海船要比平日里多出三倍,注入的资金也是多出数倍。

就在众人等着赚取双赢之时,海上却并不平静。

此时倭寇在沿海已经愈发猖獗,由于大明此时对于广西、福建等沿海一带还未开发,这些地方虽说是大明领土,不过却并不富庶。反而流放犯人的时候经常选择这些地方。比如流放岭南、流放崖州等。

很不幸,王家的货船在到达琉球海域时,遇见了倭寇。这股倭寇不同于平日里几十或者上百人的小股倭寇,而是足有三四千人。

他们不仅身手敏捷、凶狠勇猛,而且懂得包围迂回,看着倒更像军中出来的。

暂时不论其真面目,总之现在对于这些商船来说,眼前这些人就是倭寇。

结果可想而知,除了掌柜的带着不到十人乘坐小船趁乱逃离,其余人跟货全部留在了海上,称为倭寇的战利品。

当这个消息传到湖州,王家家主愤恨不已的同时也暗自庆幸。幸好这次有沈家当大头,否则如此大的损失必然会让王家伤筋动骨。

同时,沈芸的两位叔叔也得到了消息。不同于王家的淡定,他们二人刚开始听到噩耗直接瘫软在地上,缓了许久才勉强站起来,不过两腿哆嗦、身体颤抖,想说什么都说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