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酒的地方就能谈事儿,谈事的地方必定有酒。酒过三巡,酋长已满脸醉意,搂着郑和不断地说着“朋友”、“兄弟”之类的话,并且还大方的言说只要是郑和喜欢的,都可以拿走。

借此机会,郑和指示手下通知随船商人,大量收集珍珠,但是并未趁人之危将东西白白拿走,而是支付了一定物品,当然价值肯定不能相比。

这些身外之物只是顺手的事儿罢了,一路上郑和的商船已经装了许多奇珍异宝,他的初心还是朱允炆出发时交代的那些作物。

因此,在取得酋长以及当地人的信任后,郑和派人早早就出去问询打听。

果不其然,经过手下的打探,刚上岸时所见到的植物可以食用,不过它的名字并不叫玉米,而是‘棒子’。

郑和有些失望,不过这样的失望他已经习以为常了,但他心中对初心的坚定不曾有半分削弱。

这一年多来,不断有船员因水土不服或自身疾病死去,郑和也听到了下面人的议论声,他们都期盼返航,都想回到大明。

郑和何尝不想回去,行万里路,阅万国景,终究还是深爱自己的国家。可他不能返航,因为使命尚未完成。

每每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郑和总会想起一个人,一个开创历史的前辈——张骞。

张骞当年沦为阶下囚,被匈奴禁锢束缚,长达十余年之久。节杖上的毛遂早已脱落,但他心中的使命却愈发坚定,终究完成了大汉皇帝赋予他的任务,开创了丝绸之路,封侯拜将,名垂千古。

张骞孤身一人尚且可以,我大明兵强马壮,舰队一眼千里,难道还能退缩不成?郑和心中每每想到此,便更加笃定目标,再次航行。

在阿丹逗留了两日,主要是为了商人们收集珍珠,郑和准备再次踏上征途。

酋长万般不舍,不知是对人的不舍还是对酒的依恋,他不停地说着挽留的话。不论是何原因,郑和都婉拒了。

见留不下这位大明使臣,酋长便同行相送。

本地居民用珍珠交换商品,后来不知听谁说的,除了珍珠,什么地下挖出的黄块(黄金)、狩猎得到的动物皮毛等,只要是能拿出的,都可以送到明人这里换物。

一时间本地人纷纷在自己本就无处可藏的茅屋中翻箱倒柜,觉得可换的东西都拿到岸边试试,甚至还有人拿着打到的野鸡来换。

船队确实来者不拒,不管珍贵与否,多换些肉类,接下来的航行中也可少受罪不是,再说自己这边只要拿出一些玻璃珠子、喝水碗、结实的绳子、镜子等廉价之物就可换取,何乐而不为呢。

一些士卒,想要拿银子买人家当地人的珍珠,人家都不卖,就看上那一个破碗,你能怎么着,有钱花不出啊。

最后,什么丝巾手绢、洗脸毛巾、穿旧的鞋......都被他们换取了珍贵之物,直看的那些将旧鞋破衣扔进大海的士卒羡慕不已,早知道就留着了。

“你这个东西能吃吗?就是吃,啊哦啊哦。”有士卒正在对着一个孩子比划着说道。

“可以吃,你试试。”孩子看懂了士卒的意思,将手中的东西递给他说道。

此物是金黄色,约摸半尺长的棒子,上面一粒粒的豆子状。

士卒试着咬了一口,不料确是硬的,并且没什么味道。

只见士卒皱着眉头,将棒子还给那黑孩子,说道:“小家伙你还会骗人,这东西咬都咬不动,怎么能吃,你拿回去吧。”

孩子虽然听不懂眼前的明人说什么,却可以看出他嫌弃的神色,不高兴的低下头,抱着棒子,闷闷不乐的往回走。

郑和此时正跟酋长迎面走来,不经意间一瞥,看见了孩子手中的东西,顿时瞳孔放大,顾不上酋长在旁边叭叭,疾步走向孩子。

“你好,你这个东西可以给我看看吗?”郑和挡住孩童,伸手指了指棒子说道。

孩子本没有换取所需之物,有些不快,此时见有明人注意到他的棒子,似乎有意换取,立马来了精神,将棒子递给郑和,并且叽里呱啦说了一通,意思是这东西要煮着吃。

郑和将此物拿在手中仔细观看,脑中浮现出朱允炆出发时给他的图,此图他一直贴身携带,急忙掏出对比。

对比之下,手中的东西似乎比图上的稍小一些,其他并无差别,可不就是朱允炆口中的玉米吗。

酋长等人在一旁观看,并未打扰郑和,他们不知道这位大明使者观察棒子干嘛,不过既然人家喜欢,咱们等着就是。

“小兄弟,我拿这个跟你换如何?”郑和摸了摸全身,没有什么钱财,他情急之下摘下随身携带的玉佩,这是朱允炆赏赐给他的。

因为太着急,郑和都忘了,本地人在意的可不是他的这块玉佩。再珍贵的装饰物也比不上一只能盛水的破碗,没什么用。

小黑孩子看了看玉佩,犹豫不决。郑和见状立马反应过来,脱下脚上的长靴,示意交换。

这次黑孩子特别高兴,按他原先想的能换个破碗就成,没想到现在能换得这样一双长靴,简直不要太赚了。

生怕郑和反悔,那孩子等郑和刚脱下鞋子,也不嫌天热捂得臭,拿起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