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道同听旨。”朱元璋在两人被带走后道。

“臣道同听旨。”道同走出,跪在殿中。

“即刻起,咱任你为凤阳县县令,发榜张文,使先前受过委屈的百姓检举揭发,务必查清朱松虎父子二人所犯罪行;再赐你手谕,牵扯的官员依律问罪。”朱元璋说道。

“臣领旨!”道同不卑不亢的说道。

“凤阳县原县令纪福,免去县令官职,押入大狱,待查清事实后依律处理。”朱元璋又道。

此时道同一挥手,差役立即上前将他们的前任领导带了下去。他们也觉得恍惚,先前还对此人马首是瞻,如今却瘫软的被自己当死狗一样拖着。

纪福并未吵闹,任由差役押解,他从见到朱元璋那一刻就知道自己完了。同时被逮捕的还有捕快头子,朱松虎小厮手中拿的刀,就是他提供的,不等朱元璋询问,他便主动请罪了。

朱元璋不知道,他的清查举动不仅在凤阳县掀起了官场地震,在全国都起到了前所未有的警示作用。

连朱家自己人犯了法都得毙命,更何况其他人。朝中大臣们纷纷暗中自我清查,看看有没有宗族的人或亲戚借着他们的威望行不法之事。

别说这一查还真查出许多纨绔子弟欺压百姓的事儿,不劳其他人动手,官员们就命人五花大绑的送到官府问罪。一时间百姓人人欢呼,赞颂朱元璋的功德。

这些都是后话,此时朱元璋正带领着朱允炆等人回到凤阳的祖籍刘村。尽管发生了朱松虎的事,不过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朱元璋还不会因为这么点事就影响他。

因此,朱元璋一路上兴致勃勃的讲述着小时候的事,到一些地方更是指着给朱允炆等人看,这是当年玩耍的地方、那里曾经有一头牛摔死等等。

道同本来要陪着朱元璋来刘村的,因为发了榜文,百姓们听说朱家父子与县令纪福都已经被抓了起来,一下全都涌到府衙诉说曾经受到的冤屈,不得已道同只得向朱元璋奏请审案,不能陪同。

这样的官员朱元璋自然不会为难他,欣然应允。

到了刘村,朱元璋先是前往了祖坟。这边前些年经过修葺,已经具有了一个陵园的规模,后来又经过官府的重视维护,四周绿意盎然,园内雅静整洁。

朱元璋此时已经亮明身份,带着朱允炆换上皇室服饰,郑重地进入陵园行祭祀。其他人因为不是朱家后人,所以在外等候。

祭祀祖坟之后,朱元璋来到村里,他先是在以前的茅草屋旧址转了转,当然,曾经为他们一家遮风挡雨的茅草屋已经不复存在了。

而后,朱元璋想到了当年的地主刘德,便想去他家看看。

按说朱元璋应该恨地主,因为在他小时候没少挨刘德的压迫,甚至在他犯了小错时还会处罚殴打。但是朱元璋不恨,他反而很感激刘德。

当年在村里,朱元璋的父亲就是刘德家的雇农,朱元璋本人也是刘德家的一份子,因为在他十二岁之前,一直在给刘德家放牛。

要说刘德不好吧,也有些道理,不仅抠门,而且还时不时欺负一下朱元璋家,并且贷款利息随时变动,老是还不清。

可你要说他坏,似乎也没那么厉害,至少他没有害人的心思。

就拿当年朱元璋杀牛来说,因为饥饿,伙同徐达、汤和等一帮小伙伴将刘德家的小牛从沟里推下去摔死,然后烤着吃了。

这可把刘德气坏了,要知道就是如今的大明,耕牛在百姓中也是稀缺的劳力,甚至专门宰杀耕牛吃都是犯法的,更何况那个饿殍遍地的年代。

刘德命人将朱元璋吊起来好一顿毒打,打完了、气消了,然后就没有下一步了,生活该咋样还咋样,只是不让朱元璋再放牛了。

从这点就能看出,刘德对朱元璋不说有恩,起码还是有情的,要不然只要一报官,哪有朱元璋的活路。

而且在朱元璋父母死后,也是他苦苦哀求,刘德才给了他一块荒地用来埋葬父母。患难见真情,在最为艰难的年代,还能愿意帮你的人,无论他平日有多可恶,其实内心都是良善的。

正是因为后来朱元璋懂得了这些道理,才在最初回乡时不仅没有为难刘德,反而给了他家一些赏赐。

来到刘德家,这里朱元璋再熟悉不过。可门楣上却换成了‘朱’字,大门紧闭。不用想朱元璋也知道这个‘朱’是谁家,不由对那父子两又加了一项私仇。

没错,就是私仇。如果说先前他两扯虎皮做大旗,鱼肉百姓,需要官府审理,朱元璋认为都是公事;那么现在将他朱元璋的恩人(勉强算吧,再不济也是故人)逼到卖宅,招人心里不舒服,可不就是私仇吗。

经过打听,朱元璋在一处犹如他家当年的茅草屋前找到了刘德家,当然现在的茅草不值钱了,因此刘德家的茅草屋比年少时朱元璋家的要好很多,起码草多。

看着眼前的破败栖身之地,很难想象这就是曾经连洪武爷都靠他吃饭的地主刘德家。哦,不对,现在应该是刘小德家,那个熟悉的刘德已经成为一赔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