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就像是会变戏法一样,从马背的袋子里,掏出了笔,纸。
笔,当然是毛笔。
纸嘛,就像是后世的粗黄纸,人们常用来上坟,据说烧了后可以在阴间当钱用。
不过,看到苏大牛一脸羡慕,崇拜的表情,苏一刀知道,这个朝代,会识字的人太少了。
苏大牛口述,苏三丫补充,偶尔小家伙还插上两句。
男子本来没有在意,以为小孩子是瞎打岔,没想到细细一想,居然是不可或缺。
写完之后,男子读了一遍,再三确认,没有遗误,不禁呆了半天。
“就这?”
男子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
“就是这些啊。”
苏大牛吓得赶紧点头。
“你们,这不是骗人嘛?”
男子咚的捶了一下桌子。
“叔叔,就这,你为什么不会?”
苏一刀抬着头,一副很生气的样子。
男子不说话了。
满腔的怒火,顿时熄了。
是啊,就这,我为什么不会!
男子笑了笑,就像是他问过别人的话,同样是刀,你为什么杀不了人!
这话说的,没毛病!
“好,叔叔错了,你多大?”
男子竟然笑了笑。
“老板,小刀今天,一周岁!”
苏大牛恭恭敬敬的说道。
“生日啊!”
男子愣了愣,有点尴尬,想了想,从怀里掏出一个玉牌,由丝带串着,晶莹剔透,一看就是块好玉,能值不少钱。
男子亲自给苏一刀戴在了脖子上。
“今天出门匆忙,没有带什么东西,就把这个牌子,给。。。小刀祝贺生日了。”
苏一刀识货。
这块玉牌,价值至少上万两银子,不要白不要,堆起满脸的笑容,甜甜的说道:“谢谢叔叔!”
苏大牛推辞的话,就没有说出口。
男子心里不知道为什么会开心,看了看苏一刀,说道:“后会有期,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拿着这块玉牌,到盘龙山找!
还有,今后咸鸡蛋,不能做了。”
说完,大踏步走出门外,骑上马,刚要打马离开,忽然问道:“为什么一定要把咸鸡蛋煮熟?”
苏大牛一愣,他不知道啊。
苏三丫也是一脸的懵。
苏一刀在一旁大声喊道:“叔叔,不煮熟别人更容易学会。”
男子哈哈一笑,拍马而去,留下一路烟尘。
这理由,让苏大牛和苏三丫,也是目瞪口呆。
谁能想到,他们千辛万苦的煮鸡蛋,居然只是为了不让别人更快的学会。
是啊,也不怪那个男子刚开始生气。
腌咸鸡蛋,真是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但凡是个正常人看上一眼,就能够学会。
苏大牛也明白了,小刀为什么会同意卖掉法子。
因为根本守不住秘密。
之所以到现在没有人会,完全是因为他们的咸鸡蛋没有在市场上出售,面对的对象,都是有钱人。
有钱人的想法,通常就是,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绝不亲自动手。
他们家里还有腌好的上万枚咸鸡蛋。
等到卖完,就不能再腌了。
一是要讲信誉,另外就是,那个男子明显不好惹,得罪了人,说不定哪一天脑袋就搬家了。
配方卖了,一家人也就闲了下来。
过年的时候,苏财主一家要去县里,所以家里的丫鬟,除了签了卖身契的,全都放了假,等到出了正月再去。
有好几家都发了愁。
这闺女回家,不但没有了十文工钱,还多了一口嘴吃饭,实在是不划算。
可是,苏秀回去的时候,却得到了全家的欢迎。
沈玉娘悄悄与苏大牛商量,准备过罢年,就不让苏秀去做丫鬟了。
他们家现在有五千多两银子,几个孩子都在家,也是养得起。
苏强没有放假。
过年酒楼生意红火,老板就没有放假,还给每个人加了一文工钱。
苏大牛不稀罕那一文钱,可是在酒楼里,能增长见识,他也没有想过让苏强也回家来。
过年了,家里有了钱,年货也买了不少,还割了十斤肉,都是肥的流油的五花肉,吃起来肯定很香。
要知道,一斤猪肉,可是要十文钱呢。
桃林村就是最富的村长家,过年也才割一斤猪肉呢。
所以,这十斤猪肉,是苏大牛偷偷拿回家的。
往年都没有穿过新衣服。
今年有了钱,沈玉娘就去镇上扯了一匹棉布,染成蓝色,给一家人一人做了一身新衣服。
因为时间来不及,还出了三文钱,让隔壁婆媳二人帮忙呢。
把婆媳二人高兴的,直说出门遇见了喜鹊。
她们一家子,哪怕是过年,也没有事情干,现在能有三文钱,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力气又不值钱。
那酒楼的伙计,一个月才五文工钱呢。
沈玉娘心疼女儿,还给苏慧做了一身,让苏大牛给朱家送了过去。
朱家很高兴,省了过年给苏慧做衣服的钱了。
苏大牛看着闺女粗糙的小手,心疼的直想掉泪。
谁家养童养媳,也不会善待,就像是找了个长工一样。
出了朱家的门,苏大牛的眼泪,就没有断过,到了家,一眼就被沈玉娘看出来了。
“怎么了,是不是慧儿在朱家过的不好?”
趁着苏三丫和苏一刀在院子里,沈玉娘小声问道。
“能好吗,我看闺女那手,都是裂的口子,肯定是整日干活累的。”
苏大牛沉闷的说道。
对于苏大牛对女儿的关心,沈玉娘挺意外的。
也许是因为家里生活条件好了,才有了心疼儿女的心。
当时苏老有让苏慧去当童养媳,沈玉娘是舍不得的。
十岁的孩子,懂什么。
去了别人家,虽然给自家省了一口饭,却把自家闺女推进了火堆里。
可是,他们面对苏老有的压力,不敢有丝毫反对,眼睁睁的看着闺女被苏老有送走了。
“要不,咱们把慧儿接回来吧。”
沈玉娘小声的说道。
“这倒是个法子,就怕朱家不愿意啊,到时候怎么办。”
苏大牛闷着声说道。
是啊,怎么办呢。
到时候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
两个人正愁着,一抬头,几个月不见的苏老有,背着双手,领着二儿子家的苏福,进了他们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