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距离兰燕有些远,又走的水路,所以到达兰燕也得八九天的路程。
这一路上他们都会在船上,所以船上提前备好了吃食和需要的东西。
船上的人除了林欢几人,也就一个船夫和几个通水性的水手,所以人不多,物资完全充分。
这艘船是许家安排的,所以很值得信任,船上的人知道林欢是许家的外孙女,他们平日里多受许家的照拂,所以现在对林欢也是很友好照顾。
在船上的这几天过得都很舒适,期间天气也都很好,没有什么风浪。
最终,在第八天的下午,终于到达了兰燕的码头。
船夫恭敬的笑道:“几位贵客无需担忧,我已经提前传信去了许家,许家已经派了人来接你们了,大概等上片刻就行了。”
“多谢先生。”裴弈颔首,朝他感谢道。
“贵客有礼了,我们帮你们把行李搬下去吧。”
云宜连忙摇了摇手,“不用了船家,我们带的东西不多,自己弄就好了。”
林欢也赞同道:“是啊船家,我们自己带下去就好了,你们接着忙自己的生意吧。”
“这样——那好吧。”船夫坚持了一会儿,没有成功,也就放弃了。
林欢几人拎着东西下了船,走到了一个角落,人不多的地方停下来等待许家来接应的人。
现在虽然是下午,但在码头上的人和船只都不少。
兰燕有挺多的渔民,经常会在这个时候出海捕鱼,养家糊口。
兰燕在三大国之间向来中立,再加上这些年自身越来越强盛,也没被打过主意,所以他们在出海这上面没有太多的限制。
如今兰燕的君主是个有名的任君,很是仁慈,对百姓也是基本上有求必应,就去实施改革,也经常微服私访。
所以兰燕如今的百姓也就更加的随性了一些,只是随性太过,皇帝太过仁慈也不是什么好事。
近几年兰燕也是兴起了不少的强盗罪犯,各地官员对此很是头疼,但索性皇帝挺劝,每次派人处理的都很及时,这才没有造成什么大问题。
许家住在兰燕的首都燕京,船家也是直接将他们送来了燕京的码头上。
所以许家的人赶过来会很快。
林欢几人站在墙边,不时的左右看着,等待着带走许家标识的马车过来。
裴弈给林欢捏着肩膀,轻声的问她,“好点了吗?”
林欢是上船之后才发现自己有些晕船的,不是太严重,但也犯恶心,这几天没有睡好。
她有些精神不济的抬起眼,然后点了点头,“好点了。”
不在船上后她已经慢慢缓过来了,等一两个时辰后就能彻底好了。
她打了个哈欠,眼角泛出了点泪花,有些困倦的看着街上。
不多时,许家的马车还没有来,倒是来了一对共骑一马的年轻男女。
姑娘家待着帏帽,青年在她身后虚虚揽着她,手中握着缰绳策马。
马很快停在了码头前面,青年先翻身下马,然后动作温柔的扶着马上的姑娘下来。
林欢微微眯眼,感觉那二人很是熟悉。
直到青年转过身,看着那熟悉的俊郎面容,她慢慢的瞪大了眼睛,声音中带着些不敢置信,“那是——”
“你哥哥。”裴弈在一旁悄声的替她说了出来。
林欢心中激动无比,都有些犯迷糊了,“我们没看错吧?确定是我哥哥?”
裴弈弯了弯唇,摸着她的头,“确定。”
林欢嘴角开心的笑容越来越大,控制不住的大喊了一声,“哥!”
不少人都朝这边看过来,林景也已经看见了林欢,脸上是同样高兴的神情。
两方人赶紧朝着对面走去。
到了跟前,林欢直接小跑着冲进了林景的怀里,搂着他的腰撒娇道:“哥,我好想你啊。”
“我也好想你,欢欢。”林景拍了拍林欢的头好笑道:“怎么都成亲的人了还这么没大没小,当街拥抱一个男子,就不怕你夫君吃醋吗?”
“他才不会。”林欢反驳,“再说了,你是我哥,有什么不能抱的。”
“那万一我真的吃醋了呢,你怎么办。”裴弈故意问。
林欢撇了撇嘴,“切,那你也只能忍着。”
林景和裴弈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林欢从林景的怀中退出来后,才发现林景身后站着的戴着帏帽的女子。
女子穿着简单的素色衣裙,身姿挺拔,礼仪极好,一看就是出身名门贵族家的小姐。
林欢觉得她的身形很是熟悉,就像是自己以前见过一样。
她犹豫着开口,“哥,这位姑娘……”
她以为是燕京哪位贵家小姐,又或许就是许家的哪位表姐。
却没想那女子掀开自己的帏帽,露出了一张清丽漂亮的脸蛋冲她眨了眨眼,声音温柔又熟稔,“欢欢,好久不见。”
林欢先是一愣,而后就惊喜的不行:“齐姐姐?!”
女子正是齐言。
林欢知道齐言自从来了兰燕后就一直是林景照看着,如今也是住在许家,但是她刚才还真的没有想过齐言会和林景一起来接他们。
她摸了摸鼻子,害羞道:“齐姐姐,好久不见,你还好吗?”
“有你们的帮忙,我这几年过得很好。”齐言很认真的说道。
林欢嘿嘿笑起来,“那就好。”
如今的齐言更加的从容不迫,更加的端庄温婉,其中还多了一分自信淡然,比起曾经在天元的她,更加的光彩夺目,惹人注意。
林欢为她感到很开心,她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齐言。
叙旧完后,林景便说道:“半个时辰前才接到的消息,害怕你们等太久,所以我和阿言就决定先骑马来找你们,云焉正在套车,很快就能赶过来了。”
“没事,不急。”林欢笑起来,想见的人见到了,她现在开心的不行,刚才的晕船感觉也褪去了大半,她现在清醒的不行。
几人在码头上闲聊了半刻钟后,云焉和许家的小厮带着两辆马车行驶了过来。
街上不少行人都认得许家标识,纷纷好奇的看过来,但也没有多问。
许家作为文学大家,不少其他国家的文人都会过来拜见大儒,燕京的百姓已经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