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不落 > 第1132章 时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六月初二,京师南海子。

距离辽东的那场\\\"灭国之战\\\"已是过去了将近月余的时间,喧嚣了多日的朝野也是渐渐沉寂。

京师之中,除了茶楼中说书的先生还不时提起那场\\\"扣人心弦\\\"的战事之外,这场足以载入史册的战役已是渐渐从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中消失不见。

已是六月了,着手处理完辽东战场一切事务的朱由校终于空闲下来,有时间领着自己的一众后妃漫步在这座专属皇家的园林之中,惬意的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闲暇时光。

数日之前,内阁首辅周嘉谟经历了天子数次挽留之后,终于是被敕封为\\\"少保\\\",允准回乡荣老。

离京回乡之前,首辅周嘉谟曾与乾清宫暖阁间进行过一次持续了约半个时辰的奏对,除却司礼监秉笔太监在场之外,再无任何人从旁伺候。

出宫之后,这位堪称天启朝第一重臣的老大人便是忙不迭的领着家眷老小出了永定门,在官差的护送下,踏上了回乡之路。

周嘉谟如此急切的行为自然是令得京师百姓乃至朝野中的官员想入非非,纷纷推测首辅是不是离京之前,触怒了天子,这才走的如此急促?

对于京城中的些许传言,朱由校自是有所耳闻,但皆是一笑而过,没有放在心上,只是会不由自主的看向湖北的方向,也不知道这位老臣到没到家。

虽然已是过去了多日,但朱由校仍记得当时的周嘉谟怒发冲冠,一脸认真的冲其咆哮:\\\"现如今女真已灭,四海升平,唯独陛下子嗣单薄。\\\"

\\\"万望陛下雨露均沾,令我大明开枝散叶,若是明年今日老臣仍是没有收到后宫哪位娘娘为陛下诞下皇子的喜讯,老臣便是拖着病体,也要来京烦扰陛下了。\\\"

一语作罢,周嘉谟这位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明朝廷的八旬老人便是在朱由校和王安一脸愕然中大步离去,头也不回的离开了他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中央。

待到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反应过来,大步去追的时候,却是被告知这位八旬老人早已是出宫,奔着永定门而去了。

朱由校也没有料到,这位将一生奉献给了大明的老臣临行之际,对他的最后一句叮嘱竟然是希望其子嗣绵延。

心里一软的同时,也是将周嘉谟的教诲牢牢记在了心中。

为君者,当从谏如流,老臣的话,得听啊。

...

...

漫步在空旷的南海子中,望着眼前肥美的水草以及不时出现,引得身后众妃啧啧称奇的麋鹿,心情本就愉悦的朱由校更是心旷神怡。

瞧得皇帝兴致正佳,一旁的司礼监秉笔王安连忙是凑到了一旁,自怀中掏出一封奏本,冲着朱由校说道:\\\"皇爷,太原府的晋王爷也有本奏,恭贺陛下武德充沛。\\\"

无视了王安递过来的\\\"家书\\\",朱由校无所谓的摆了摆手,低头自脚下捡起了一块碎石,随后向着不远处的麋鹿群投去,随口说道:\\\"你这老奴,竟也开始油嘴滑舌了。\\\"

\\\"晋王那边没少给你送银子吧。\\\"

若是换了别人,听得天子如此之语,定会魂惊胆颤,跪地求饶,但司礼监秉笔却是丝毫不慌,讪讪一笑:\\\"什么都瞒不过皇爷,老奴也是瞧着晋王爷一片诚心,这才收下。\\\"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遑论是堪称天子\\\"第一家奴\\\"的司礼监秉笔太监,自朱由校继位以来,不知有多少人想着巴结王安。

当然,王安也是始终\\\"洁身自好\\\",牢牢吸取诸如\\\"王振\\\",\\\"刘瑾\\\"等前辈的教训,始终未曾与外间的朝臣乃至藩王有半点\\\"染指\\\"。

此次收下晋王的\\\"孝敬\\\"也是在朱由校的默许之下,并且早早的将\\\"孝敬\\\"充入了天子的内帑之中。

当然王安如此行为,也是出于为朱由校考虑,毕竟与历任的大明天子相比,当今的天子对于宗室的态度着实有些\\\"不近人情\\\",更是有过\\\"下旨杀王\\\"的先例在,于宗室中的名声着实算不上好。

眼下建奴荡平,辽东复土,藩国朝鲜也是接连上书\\\"请罪\\\",朱由校的个人威望已是达到了最近几任天子的顶点,这些藩王们自然是想借着这个机会,与朱由校拉近一些关系。

朱由校自然也是想与这些\\\"亲戚们\\\"缓和一下彼此之间近乎于有些尖锐的关系,毕竟日后还免不了与这些\\\"亲戚\\\"打交道,故而在他的授意之下,王安收下了这些藩王们的孝敬。

反正国库正是空虚的时候,这些白送的钱,不要白不要。

这些天,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宗室藩王们纷纷上书,络绎不绝的\\\"家书\\\"令得见多识广的司礼监秉笔都是暗暗咋舌。

大明,竟是有这么多藩王吗,有的居然还是自明初便是传承至今的郡王一脉,这两百余年的时间里,究竟诞生了多少\\\"宗室\\\"?

除了向京中呈递\\\"家书\\\"之外,不少宗室藩王甚至主动上书明廷,想要进京面圣,瞻仰圣颜的同时还能为其贺寿。

许是知晓朝廷财政紧张,这些一向\\\"一毛不拔\\\"的藩王们纷纷上书,主动表明愿意轻车简从,不惊扰地方,并且自行承担沿路花费。

对于这些藩王们释放的\\\"善意\\\",朱由校全盘接受,用了整整一天的功夫,亲自执笔,为这些亲戚们回了一封\\\"家书\\\"。

如此,才算是止住了愈演愈烈的\\\"宗室进京\\\"的趋势。

\\\"行了,今天高兴,不说这些烦心的。\\\"

对于身旁的司礼监秉笔,朱由校自是极为放心的,且先不提有赵吏执掌的锦衣卫与其分庭抗礼,但是王安的性格就注定了其不可能成为诸如昔日王振,刘瑾这样的权宦。

一念至此,朱由校突然心中一动,提到明朝赫赫有名的宦官,除了王振,刘瑾之外,还有一位绕不开的\\\"九千岁\\\"。

这段时间,他的重心一直放在辽东战场和西北三镇那边,倒是将这位\\\"九千岁\\\"给忘于脑后了。

\\\"魏忠贤最近在干什么?\\\"

在王安有些错愕的眼神中,年轻天子唇齿微张,吐出了一个逐渐被其遗忘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