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见龙定鼎 > 第237章 古人智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因为在赵云心里,三韩与百济皆为鱼腩,只待汉灵帝一咽气,四国倾刻可灭,而如今的高句丽也是内忧外患,暂且没有什么威协,赵云反而最担心汉灵帝咽气前与他撕破脸,所以乐浪必须得有自保的能力。

革仲听后立刻不假思索的接下命令,对于革仲来说,只要有城可建,他们建筑匠师才有发挥的机会,与主公讨价还价,选择筑城的地方,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不过各仲提出了各种需求,包括劳力、物资、器械等等,其中甚至提出需要大量的糯米用于筑城。

由于古时候并没有水泥,基本是用黄泥与草垛子或者是夯土筑土城,并不会很不牢固。

古代工匠修筑长城、皇陵、城池时,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工匠们搅拌出泥浆沙土时,会再往里面按比例添加熬好的糯米汁,糯米汁添后过后,砂浆便会变的十分粘稠,甚至比现在某些水泥还粘,待砂浆干透后,墙体变得十分牢固。

使秦长城历经了千百年,一直到后世秦长城都没有完全坍塌,还有后世的褔建土楼也是加入糯米汁后夯实而成,曾经有一位土楼居民,为了方便出入,便用打石头的工具,凿了足足两个多月,才凿出一个小门。

与后世的豆腐渣工程相比,简直是无法比拟,当然糯米是食粮,在乐浪还是极其稀罕之物,别说糯米就是普通稻米也是上等精粮。

不过如今乐浪郡衙富的流油,再有四海贸易的存在,还有乐浪的海上运输,赵云还是舍得这一大笔花费的。

安排好了革仲的任务,接下来赵云便向陶瓦大师丁肃说道“此处并没有外人,本侯也便向大师说明,在浑弥县的陶瓦工坊,是确实无疑,而在?邯县的琉璃工坊,实则也是玻璃工坊,由于此事尚且处于机密,还请在之人必须保守机密!”

原本跃跃欲试的陶瓦大师丁肃,听罢顿时目瞪口呆,关于玻璃技术丁肃并未掌握,他有的仅仅是琉璃技术,与赵云靠胡乱瞎摸弄出来的技术,丁肃则要专业许多。

赵云又继续说道“如今玻璃、琉璃皆有我舅父负责,而我舅父原本是一名铁匠,烧练玻璃也是运气所至。负责陶瓦工坊的,则是在下的姨父郑恭,他老人家倒是陶瓦匠出身,不过也只能墨守陈规,并无新的发明改进。眼下丁大师来,陶器、砖瓦、琉璃、玻璃一应工坊,将交由大师全权负责!”

丁肃听罢马上回道“多谢主公!门下手上还有瓷器技术,还请公主能准许门下开办瓷器工坊!”

赵云点头说道“那是当然!一切事务皆有丁大师自主决定,需要什么尽管开口,能办到的自然必应,办不到的,本侯也会想办法做的,总之陶瓦之内的事情,大师大可畅所欲为!”

陶器基本包括瓦片与砖块,主要原料是黄土及各类粘土,其中以黄土最为常见,土质细腻粘性好的陶土,制出的陶制炖罐,能耐高温用于炖汤,但其平整度、光洁度、耐温、牢固及观赏性,都无法与瓷器相比。

瓷器的原料则是高岭土,古代的高岭土皆是天然矿产,不像后世可以通过配方比例合成,所以高岭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的。

陶瓦大师丁肃的首要任务便是寻找矿土,当然找矿土也是丁肃的拿手本事,只是在乐浪能找到多少,那就是个未知数了!

三人离开侯府后,赵云与周仓则继续前往报社,此时报社之内,管宁与王烈等人,正在用赵云弄出来的纸抄写报邗,当然这仍然是乐浪月报的第一期。

第一期首期五千份丝锦报纸,已经成为了市面的抢手货,其价格从成本价抄至了百贯,原本四海集团花费的五万贯钱,所得二千多份报纸,也是无偿赠送于各家富人士族。

由于月报的新颖稀罕,得到了士族士子的传阅与追捧,特别是乐浪郡内,百姓们对于赵云与公孙圆月的画相更加感兴趣,发至县乡的报纸基本叫人盗走,百姓们将画相供于家中,每日上香祭拜,以此为赵云夫妻的长生位,其价格也被抄至极高。

鉴于反响如此惊人,管宁决定用赵云造出来的纸,继续抄写第一期报邗用于售卖,增加报社的资金,同时也是为了方便百姓供奉赵云夫妻俩的长生之位。

赵云望着忙碌的众人笑道“既然你们抄写以画相为主,何不将画相雕在木板上,而后用墨水印刷了!”

王烈听后瞬间来了兴趣问道“主公!如何雕刻印刷,您可是有一办法!眼下一名士子,一天也只能抄写数份,其实人工成本比用丝锦,也省不了多少,用丝锦一份报纸需要十贯,而用主公的纸张,一份也要两三贯,若是只抄画相,则减至三四百钱,但是三四百钱,也不是普通百姓消费得起!”

赵云笑了笑说道“雕刻自有阴雕与阳雕,拿来印刷的雕板,自然是用阳雕,而雕刻师皆为木匠,如今乐浪有名的木匠,都在朝鲜城郊的兵器坊,若是你们想快速发行报纸,倒不如派一人随我一趟!

虽然赵云之前,想直接跳过雕板印刷,若是报社只发行赵云与公孙圆月的画像,那雕板印刷就非常合用了!

其实百分之九十几的百姓都不识字,将第一期全数抄写也是浪费时间,倒不如只复抄两人的画相。

审配与沮授对此是十分支持的,他们希望乐浪百姓将主公赵云神化,从而使乐浪上下一心,只忠于主公赵云一人。

抄写报纸继续发行第一期月报,便是两人向报社的建议,赵云自然没有理由反对,而管宁等人,因为能增加报社收入,为第二期月报发行做准备,所以管宁也便照做行事。

得知赵云有办法加速抄复,甚至可以用印刷的方式,管宁与邴原、王烈商议过后,决定由王烈陪同赵云去城郊的兵器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