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见济的小心思当然瞒不住自己的父亲,其实也没必要瞒,就是有些话绕着弯子说出来会比直接询问来得更合适些而已。

“你是想多拉些人头来确保封国的实力?”朱祁钰问道。

“呵呵...也不是这么说吧,儿子和兄弟们都是要在大明域外封王,这就意味如果有什么不妥的事情发生大明很难及时出手。所以如果大臣、官军和百姓能够多派遣一些到封地里封国建设会更稳当一些。”

“嗯...你这么想倒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怎么不想一下自己的老父亲就真这么不着调吗?我这不是已经带你们南下了,这可就是在为你们的封国做准备呀!”

“父亲,我们兄弟就是留意到您的所作所为才担心呐~”

“嗯?”朱祁钰不解,看向儿子问道:“我这不是让你母妃和皇后都变卖了在京的一切家产置换成银钱准备给你们兄弟安排建国的财产了吗?”

“父亲,哪有皇帝给自己儿子打封国还要自掏腰包的?”朱见济撇撇嘴表示不满说道:“何况要建国总要大量的官军、工匠、医士吧?这些都没见父亲下旨征召,哪有一点就要前往海外建立封国的样子。”

“哦哦,要建封国就立刻派出大军出征啊?这你可就错了。”朱祁钰拉下脸子批评道:“以前教过你们都忘记了,打仗打得是什么?”

“国力呀!简单点说就是物资、人员、后勤...差不多就是这些了...哦哦,还有国内军民的战斗意志和官宦、百姓对于战争的态度是否一致...嗯嗯,差不多就这些了。”朱见济想了想补充说完。

“嗯,差不多就是这些了。那你觉得建立封国要哪些?”

“这肯定是都要呀,要派官军去征讨不臣,将所有不服王化的都给...”朱见济伸手比划了下手刀砍下的动作说道:“然后就是大明子民到当地开拓土地、建设房屋,官军在当地设立军囤,同时安排官吏开展安境治民。”

“嗯...好像是这么回事。”朱祁钰点点头。

“怎么就好像是了,就是呀!难道还有其他说法?”朱见济一脸不忿。

从古至今,开疆拓土还不都是这么个流程吗?要说不是,那也就是汉武帝时东瓯归附兵不血刃,宋朝的钱王归附没有战争,再要说人家主动来附的...呵呵,李世民把北方一通嚯嚯之后是有不少小部族来归附,等到唐朝末年这些归附的小弟又把李唐的百姓一通嚯嚯,根本就是养不兽的白眼狼而已。

所以在朱见济看来当然就是先派兵踩过去,然后把当地人屠戮一空后再将汉人迁徙过去做殖民最为稳当了。无论是要派官军征讨还是人民进驻都需要大量的人员,而这就是朱见济担心的问题了。

“当然还有其他办法了,我们可以同化他们呀!”朱祁钰说道。

“同化?”朱见济不解道:“同化谁?那些异族?父亲,您可是教过我们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对呀,非我族类其心必民,但如果是我们族类呢?”

“呃...父亲,海外的人怎么就是我们族类了?”

“哎~我们可以让他们证明他们是我们族类嘛!”朱祁钰一脸理所当然的表情。

“这还能让他们证明?怎么证明?拿出一件旧袍服说自己祖上是汉人?”朱见济嗤笑出声。

“嗯...你跟老子说话的时候是不是该有些必要的尊敬?好歹我现在不仅是你爹还是名义上的大明皇帝呢!”

“父亲息怒~”朱见济虽然表面上依足规矩行礼请罪,但说话的语气却充满了调侃的味道。

“算了,谁叫你老子是皇帝肚里塞龙舟,不跟你这小兔崽子计较。”朱祁钰摆摆手。

老话说宰相肚子里能撑船,皇帝肚子里当然是能够塞龙舟了,不然岂不是比宰相肚量还小了。

“得嘞,那您能说了吧?怎么让他们证据自己是汉族苗裔。”朱见济翻翻白眼问道。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有祖上留下的族谱也好,有印信、冠服也好,哪怕是学会了我汉族百姓才会的手艺我们也可以认可他们的证明。”

“父亲的意思是...就要故意让他们自认是汉族后裔,然后我们都认可了他们?”朱见济眨巴眨巴眼睛似乎明白了意思。“可即便是这样也只能有少数人,甚至只能是极少数人能被认可,我大明百姓太少了还是很危险的。”

“这有什么可危险的。”朱祁钰并不认可儿子的说法。大明朝之后的满清政权就是少数族裔领导中国,而且一领导就是两百多年,与大明的国祚时间几乎相差无几。

更可笑的是满清国祚本来在广西汉民领导的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时却又是湖南汉人硬生生替满清主子给续了几十年命,如果不是曾剃头这个杀同乡、杀同胞的汉奸替满清续命恐怕也不至于会出现近代史上沉痛的半殖民时代悲剧了。

“你要是担心明人百姓太少了封国不安全,就没想过如果都是大明百姓就更不安全了?”

“啊......”听了朱祁钰的话朱见济脑子出现了短暂的荡机。

确实是,堂兄朱见深不太会对自己的封国动手,便是他儿子呢?他儿子的儿子呢?这还真说不好。

“不...至于吧?”朱见济说话的声音虚到自己都快听不到了。

“平衡,掌握平衡就好了。”朱祁钰耐心地跟朱见济说道:“我们带过去的无论是官军还是百姓会向着谁?”

“那当然是我们了。”回答这个问题朱见济毫不犹豫。

“是呀, 这是我们带去海外的最坚实力量,也是最有可能背叛你和你子孙的一群人。”

“呃...”朱见济觉得自己老爹说的话很有道理,自己根本没办法反驳。

游子思乡之情在皇权的推动下会更加急切,要是朱见深的子孙将来使坏很难保证这批跟自己去海外的官民会不会心系母国背叛自己了。

“刚才不是说我们到海外要去认可一批当地人为汉人后裔吗?比如交趾,那在秦汉时期就是我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我们大方的认可那些心向大明的是汉人没毛病吧?”

“没...没毛病。”

“这不就是了,这些人被认可为汉民了自然要受到稍高于当地其他民族百姓的优待条件了,比如现在交趾、暹罗各地被认可为汉人后裔的三节里都会由官府发米粮钱钞,这是为了什么?”

“让他们有优越感,让其他的民族眼红。”朱见济表情坚定的回答道:“这些世居当地的汉人后裔其实已经与当地的其他民族交织牵扯不清了,朝廷通过这个办法可以让他们与其他民族之间产生隔阂,离间他们。”

“咳咳,这孩子怎么净瞎说些大实话。”朱祁钰假意批评道:“让他们产生优越感,让他们的其他亲戚也想获得这份优待。其他民族的百姓想要获得这份优待就要让自家的女子跟我大明子民联姻,让他们的子弟加入到我大明官军效力,这些人的忠诚度往往会更好。”

后世很多抛弃祖国前往自由、民主国度的人为了能够获得身份不惜将枪口对准了生自己、养自己的母国,就为了能够成为国际警察国度的公民。相对发达国家的生活条件对于人们的吸引远远不是言语能够表达的,他们追求的也不过是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明白了,让这种被认可为汉人后裔的人们跟我们绑定在一起,他们因为是世居本地,家人亲友都在,如果不是有大的变故通常不会愿意放弃自己的故土。”朱见济点头表示明白了。

“但是我们这种把戏很容易让人看穿吧,会有多少人来跟朝廷要这个优待呢?”

“不怕。朝廷天兵压境,做汉人还是做异族他们自己会选的。再说了,也可以安排人暗地里宣传一下嘛~”朱祁钰胸有成竹的说道:“先前说了交趾,现在咱们来说下其他的海外番邦,你知道吕宋的由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