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西明离火 > 第三三五章 来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5章 来信

从秦王府回来后,南离心里隐隐约约总是觉得不妥,可是真的不妥在哪里,又说不清楚。

结果南离想来想去,把注意力落在了一个多嘴的人身上。

这个人就是即将履任灌县兼按察使的原石泉知县谢光祖,就因为那日校场多一句嘴被南离注意到了。

灌县,不止是成都上游首县,更有掌握成都平原灌溉命脉的枢纽——都江堰。

自二复成都后,灌县一直未委县令,只有川西巡抚路宏蜀委派的一名守城都司率兵看护都江堰。

如今委任到各县的县爷,到任首要两件大事:抚民、剿匪。

乱世没了王法,连续荒年,寻常百姓饿急了也会兽性大发,聚集起来吃人,因此招抚入山结寨的难民赈济并复垦,再剿匪绥寇维护一方安定,才能把县政办下来。

但是灌县还多一样都江堰,因此这个县令就更加重要。

谢光祖夹杂于一众邛州点选的寒门士子中,算是当过石泉县令、有行政经验的旧官,被点选出任灌县知县正是恰如其分。

但这时南离没来由的对于曾与武大定有过哪怕浅浅交集的人也警惕起来。

于是次日西司衙门三巨头来新设镇守衙门寻南离议事,南离想起这个人来就特意吩咐道:

“谢光祖的出身、来由,前后行状好好查一查,哦,要秘密的,不要令定远侯知道。”

“末将领命。”三人毫不犹豫一起应令,南离这时也意识到西司都去查一个知县去未免小题大做,就重新分派:

“对了嵁虎不要忙活这个事了,细事韩羽去办吧,你那边新炮新车一摊子事,还要组织整理敌情通报呢。”

“末将晓得咯。”章炬这才应了。

“昌虎你过些日子,不急,就入秋吧,你回趟雅州,替我找曹帅办几件事。”

慕天蚕转去行在都察院,曹昌虎的指挥佥事就是西司名义上的最高官员,虽然实际核心是章炬,办事多是韩羽,有很多事还真缺不得昌虎。

派昌虎回雅州,除了招募土司兵丁之外,南离主要是想与曹勋商量能不能令得昌祚、昌兴兄弟担起茶马商帮的维护,最好是一税打通关,又维持商路安定,减税同时可以把粮食、种子、耕牛、战马、铜铁的采买都委给曹家,这样就能重新派个人,把夏仲谦也好调回来,南离下一步最缺的就是这种知兵、能上阵的人才。

至于安排韩羽要办的事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还得上手了才知,因为单纯武将的来历好调查,只说文官行状也能调查,最怕这种战乱之中敌我双反拉锯地段的事不好查。

谢光祖这个人南离不担心他投清,只是担心他与武大定还有扯不清的关系。

这个事安排下去后,韩羽行动迅速,不出半个月就给厘清了。

可是最终报上来的情况是没有任何南离所担心的怀疑的问题。

谢光祖自崇祯十四年就任石泉知县,五郎山倡议起事就追随秦王号召,只是汉中、兴安失陷后才跟随武大定所部人马退入川北,武大定自保宁南奔,他被甩了,就追随朱存釜在赵荣贵军中,一直矢志不渝。

一看秘搪,再听了韩羽的详细禀报,南离有些傻眼了:

怎么还有这么多离奇附会的捕风捉影,什么晴空霹雳、山石涌泉、独眼大人的,跟谢光祖有个屁的关系。

南离一看这么下去有特务举动泛滥之嫌,最后也只好叮嘱韩羽,此事停了,也不要再捕风捉影。

于是这个事没头没尾,也没凭没据,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时入七月,夏收夏种已经忙过,正是暑伏的时节,保宁的清兵多是北方人,这种季节历年都是避暑,基本不主动出城活动了。

成都府县,复耕的田地今岁大熟,眉邛二州,连同嘉定,也是军民鼓腹,再无饥馑。

南离在治械整兵,赵荣贵在恢复元气,只有杨展被李国英大言招抚以及离间之语惹怒了,令所部的赵友鄢从乐至突袭遂宁,结果只进城一日,就被清兵反了出来,还战死一名游击,只好退回到乐至,转入固守。

害得随征的赵荣贵一部,南离的邛州军一部,也跟着遭了些损失。

南离会同杨展绕路射洪的计策因察觉清军有备,也被迫停顿下来。

清军也慑于上川南明军势大,也未连续追击,李国英还继续不屈不挠地致书杨展意图招抚,杨展也不理他了。

这一夏,似乎就要在明清相持的这么局面中渡过去了。

因为嘉眉二州连同叙府,夏收大熟,杨展派遣费密、李虹龙,押运一批军粮,送到成都,明面上理由是为的乐至之事,以馈赵荣贵、赵南离二镇之军需。

李虹龙还带来了杨展亲书交南离手启的一封书信——其实这封信才是杨展的核心意图。

这封信中杨展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华阳侯杨展上表行在,表明了对于孙可望僭称秦王的态度,这个事南离早就得了些消息,也常与赵荣贵、范文光、路宏蜀等议论,甚至还与程源讨论过,因此心中早有定数。

第二件事在南离看来其实比孙可望的事可麻烦得多了!

孙可望求封秦王的消息,早就传出来了,南离在邛州、成都都听到了风声。

然而将确切消息传信南离的不是旁人,正是那位行在内廷的杨起明杨公公。

这位杨公公自从搂了邛州进贡的大笔银子、宝货,并且将蜀王失踪一案蒙蔽过关,随驾回到肇庆就过起了幸福的花天酒地小日子。

太监的追求,一个是权力一个是财货,毕竟对于美色他们没需求,有的弄个女人也只是为了伺候起居而已。

杨起明搂到了一笔财货,其实也没啥可花天酒地,娇妻美妾没需求,买地他不敢,买宅子也不敢,因为行在皇上驻跸也才那么大,你敢弄多大的宅子。

最要紧一则,不定哪日达子再来,还得逃难,那时什么田产、宅院,都是人家有老鼠尾巴的新贵的,他杨起明不定又跑哪个旮旯去了。

因此他把心思动在了另一方面:弄职权。

可朝堂小,内廷更小,尤其如今内监被这些挤得分不出远近的阁臣、廷臣、言官盯得死死的,因为地场小,活动范围就小,太监们在皇上身边的一举一动都有文臣能盯到,因此实在没啥伸展的机会。

思来想去,还是出使藩镇有捞头,外放监军镇守啥地最好,便不得外放,出使哪处藩镇,若藩镇建功,回来有功劳可论不说,新复之地的官员任免、钱粮经手,哪个不是大大的肥差权柄。

因此滇中求封一事才有了个乱糟糟的大概,他就主动请命,奉敕使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