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西明离火 > 第三零三章 简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3章 简政

精兵的同时就是简政。

按照自嘉靖、万历年延续至今的体制,虽经战乱波动,依旧保持着省、府、县加各道的行政体制,而且这个体制也被入关的清廷继承和应用下来。

比如整个四川行省,被划分为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西北、川东、夔东六道和成都府,往昔太平年月只有分巡、分守、兵备各道,设按察使或巡按御史掌事,结果到了永历年,整个四川除了督师大学士吕大器,川陕总督樊一蘅之外又加了川北总督李乾德,各道还都设巡抚,叠床架屋,各行其是,不能统一调派,又与各地勋镇军阀搞得或勾结或构陷,闹得乱七八糟。

对于这种行政体制,南离不想大张旗鼓地更动,毕竟这种来自行在的任命有着大义的名分,南离要的是做事。

比如范文光,名头是上川南巡抚,可上川南道的杨展、曹勋、赵南离谁会要他行使政令,不是南离找他出来到成都府北灌域六县,他的威权范围仅在于洪雅县小小城池之内,连乡村都下不去。

堂堂永历朝廷的巡抚名头在乡村的行政威望连昔日陈登皞、向成功这样半匪半民的土豪都不如。

詹天颜则好许多,毕竟他在川西北任知府时就声望颇着,蕃汉百姓、土官流官都很信服,也才能募集蛮丁,保守松潘。

路宏蜀也还好,那是自己简拔出来的,但是范文光、詹天颜如何行政,就得互相商议了,这是对个人也是对朝廷尊严的起码尊重,这一点对于文臣来说,非常看重,几乎就是能否合作的基础。

临近三月中旬,南离乘着夏收之前齐聚议事的机会,与范文光、詹天颜、路宏蜀一起商议如何更动行政体制。

因为詹天颜行政经验最为丰富,南离与之私下讨论的也是最多,而路宏蜀作为后起之秀,显然更有冲劲。

最后与一众明廷官员的商议下,一个巡抚牵头,县政为基的大体格局最终在南离的辖区汛地实行开来。

这个行政格局的核心就是县政,一切围绕加强县政而运转,官吏配置也尽量下沉到县。

围绕一县的抚民、渡荒、复垦、丈地、重定黄册,到收获时节的夏秋催收、存储、转运,都要在知县衙门办结。

县之上不设知州、知府,直接就是以道为界,巡抚视事。也就是大城再有知府、知州只管自己那点城池事务了,至于散州知州,本就是县官一样。

巡抚直接稽核县官,向南离这里汇总,此外将原设各道权柄抓于一手,尤其要办理乡兵集结、募兵点选事宜,以便为野战部队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与粮秣补充。

比如这边由路宏蜀巡抚灌县以南、府北六县,办理成都府各县粮饷调集、乡兵征募。

詹天颜依旧巡抚龙安、松潘、叠溪所,专理川西北粮饷、乡兵、守城。

程羡良知州名号未变,行巡抚事,巡抚邛州一州两县加丹棱、崇庆州,且已经由樊一蘅向行在保举晋为川西南巡抚。

这也是对程羡良二年来帮着南离在下面毫无怨言地各种和稀泥的一种变相肯定,同时也是南离向旧明有志救时官僚的一种让步与妥协。

范文光作为有经验的司官出身,留在南离身边,以上川南巡抚的名义,实际主持州县官吏的考绩

邛州诸司衙门不变,各司其职,但简政之后,南离这里,只须面对三道巡抚,并且身边有范文光帮衬处理内务,欧阳直处理文牍,更有慕天蚕的监察御史,对整个西川的官吏即行纠劾、处置。

这就是并道而巡抚州、县的简政手段,既合于大明规制,又合于当下渡荒备战,更方便了南离将军政、民政分离,解脱了自己的俗务。

这样整个川西北、成都府在恢复的六县两州、邛州带个丹棱县、洪雅县就算恢复了大明的抚按体制,却也被精简为一道的巡抚直对州县,不仅化解了朝廷造成的叠床架屋,还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州县行政能力。

这个行政体制确立后,与三义盟的作用相辅相成,同时也为的向三义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因为三义盟经过半年的迅猛扩张后,已经遇到了瓶颈。

三义盟遇到的是两个瓶颈,但这两个瓶颈其实又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关系。

其一则是许多以抗清名义加入的地主豪强,在影响着三义盟的扩张方向;其二则是原本入山结寨的地主豪强,即便出山后许多也在隐匿战乱时投靠的人口。

抗住清兵南下的压力后,由范文光力主,在清廷所遗留的粗略黄册的基础上,对于成都府北、府西州县做了一次黄册清查统计。

结果不出所料,大多数县的黄册户口大多不及过去太平年月十分之一,个别县能够达到接近原来的两成。

恢复黄册南离是没意见的,南离有意见是针对豪强大户的隐占人口,而隐占人口的豪强大户同样对此有意见。

这两件事互为作用,使得三义盟扩充到眼下的地步后,不仅偏离了开始草创时南离的初衷,也与后来以穷苦百姓为基的方向不符。

而且这个事只有南离在思考,其余所有的文武官吏都认为眼下这个状况是理所应当的,没什么不正常的。

在当前以扶保大明、一力抗清的号召下,只能将清查、打击豪强隐占人户作为手段,来保证户口、税赋的恢复,这就一则要加强州县行政能力,二则再以三义盟来行使手段。

华夏的社会,不管以什么为宗旨,最终还是个官本位的社会,南离不向豪强妥协,就只能向官僚体制妥协一些,才能向自己的理想再迈出一步。

于是在体制更定后的于川西督抚、勋镇第一回会商议事之时,在樊一蘅的缺席之下,在狭小的汉州新设镇守衙门,南离施展口才,先将川北时局厘清,再定恢抚大策:

“我们最难缠的对手,就是死死钉在保宁的顽敌李国英,我们最大的对手,就是汉奸大敌吴三桂,不打败这两路敌人,川北恢抚无从谈起!”

南离这里用了一个词:“恢抚”,而不是过去川地督抚、勋镇常用的“恢剿”一词,因为恢之一字可对清廷,剿之一字过去专指农民起义军及流寇,如今变剿为抚,不止是南明朝廷大略的变化,也是南离的辖区汛地针对民间武装进行改编的手段的变化。

“要地保宁,乃四川阖省向北的门户,户牖不存,谈何恢抚之基,整个西川都要随时面对南下清兵的蹂躏。”

“因此,两个对手,一个要地,这就是川北抗清要破的三个题。”

赵荣贵、朱化龙纷纷点头,他们在川北折腾了二年,为的不就是这个赞同之余,他们更为期待的是如何破题。

果然南离继续解说:

“欲破这三个题,要做到三件事:共同协作而恢复生产,各自汛地整训兵马,同心协力来兴兵作战。”

“做到这三件事,才能达成三个目标:拔掉钉子李国英,打痛其倚靠的根基吴三桂,而最终进取而据有要地保宁。”

“我们的努力,就是要用这环环相扣的三件事,织就一条锁链,将沉沦的川蜀局势,这条将沉的航船,一点一点的拉出险滩。

“这三个目标一一达成,才有可能北上出川入陕,进而恢复陕晋陇西。”

“咱们川西文武今后的长策,小子不揣浅陋,将之总结成为十六个字:西川为基,保宁为钥,汉中为角,以图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