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西明离火 > 第二九五章 前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5章 前路

在这样的乱世,南离他没有救天下百姓苦难的雄心壮志吗?

哪怕退一万步讲,为了一众兄弟,为了媅媺、蟾儿的生存,能没野心吗?

怎么可能?

但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从不强做超出自己当前能力的事。

这时就做了川北的盟主,樊一蘅还好说,事先不曾通过消息,傲不下人的老丈人会怎么看?

自己的屁股——邛州可是被老丈人和曹大叔夹着呢,这两位不表态的时节,自己能在这边安下心来?

稍有不慎,别到头来南北分裂、翁婿反目,不只整个川蜀,这路剧情都是整个南明军阀内斗的常态。

还有,自己如今连个封爵都没,一个邛州镇守、挂印总兵的名义就要指挥这些督抚公侯?

外面不明真相的会怎么看待自己?

若是号召四方绅民起义,自己该用什么名义来做号召?

到这种时节媅媺那不省心的若跟着再蹦出来,面对着这些老油条,会不会露馅。

对了,那个秦王的伤不知恢复得怎么样了?

这一思虑起来,要顾虑的变数就太多了,此时被赵荣贵提起,虽然诸人并无异议,但是南离自己觉得还没做好这个准备,只能先行推托。

因为祖师爷的话:

如果准备未周,宁可推迟时间。

积极造成条件,凡条件不成熟者,无论何时何地不要勉强去做。

南离始终将这两句话作为行动指南,因此认为以当下的状态,自己将川北各路势力直接纳入麾下的时机还远不成熟。

不过可以考虑另一种方式,诸镇各司其职、各守其地,有事时一个号令,一起协调动作。

若按朱化龙的提议,先从这个方向入手,绵州攻城战就是作为第一次磨合的尝试。

当下要务,毫无疑问第一是要拿下绵州,以改善川北防御态势,至于潼川、保宁,根据与吴三桂、李国英的几次碰撞来看,眼前还不是合适的时机。

尤其因为吴三桂所部的到来,使得赵荣贵所部在陇南之战遭受了重大挫折,损失巨大,险些全军覆没,因而也使得南离所部五营已经成了当前川北明军唯一的实力主力。

永历三年的要务,首要保证这一年的夏收夏种,赵荣贵还要休整人马,邛州近两万人在这杵着呢,全军得要渡过青黄不接的三四月。

这些,都要保证成都府外围防御态势的完整。

只有渡过了这个阶段,才能是再次整顿军械,扩编、充实自己的五营人马,同时生产搞上去了,才有可能养得起更多的工匠,大批铸造火炮、蜀铳,从而训练精锐步兵、马兵、炮手,重新创造北伐潼川、保宁的时机。

而姜镶的大同之变,连带着搅动陕西抗清局面,四面风起云涌之际,清军四面扑火,恰恰给了自己这样一个窗口期,说是机会也不为过。

至于眼前要务,大家商议的、着眼的,除了攻绵州,就是守龙安。

当下川北诸镇齐聚,又欲同心协力,于是南离牵头筹画,三镇四方合作,就此布局,摆开了这个两件事一攻一守的部署。

才过了正月十五,正月十七黄昏时分一部人马趟起烟尘如龙腾虎跃,在绵州数里外满是枯萎蒿草的的驿路上疾驰。

绵州城头已经坍塌的谯楼楼顶,两名绿旗清兵正手打凉棚向烟尘起处张望。

没得片刻,谯楼下一名胖壮的武官,戴暖帽、披绵甲,腆着肚子,向上喊叫:

“看清楚没有?你特娘上望乡台呢?”

“回惠老爷的话,看清楚了!”楼顶了望的清兵听得老爷叫骂,赶紧回话。

“都是骑兵,最少三千,步兵不计其数。”

“烟尘起处,通长至少十里。”

“东翁,您还是得亲自上去看看。”一名山羊胡子,暖帽貂裘拖着鼠尾的老先生在旁为老爷出主意。

“麻麻的,扶老子上去!”胖壮武官闻言把住大竹梯,喝骂招呼上下兵丁。

于是过来几名亲兵,连搀带扶,上面扯下面推,终于把这胖子弄上了谯楼。

绵州的谯楼只有一层,早被明军的炮子打塌了,谯楼里面已经进不去,因此清军向外了望都是直接爬到房顶去。

谯楼上的瓦片都被起下来,与城中扒房弄来的瓦砾一起,一个垛口一堆,预备守城时往下砸的。

因此遥任的成都总兵惠应诏上房才分外费劲。

可谯楼上下的清兵丁卒扯胳膊推后鞧时都在心中暗骂:

饿了俩月不见你瘦,咱爷们一个个饿都脱相了,城里连耗子都没了,你特娘滴晚上还有劲儿祸害娘们……

心里骂归骂,嘴上可不敢露出来,稍有不满显露,扒皮亭堆着的骨骸就是下场。

“你几个孩儿把劲使足了,老爷再赏你们一条腿,清风亭上自己去摘!”惠应诏终于爬上去,气喘吁吁片刻,一边张望一边许愿。

“谢老爷的赏!”

上上下下的兵丁一齐谢恩,稍有良善人性的心里却直哆嗦——清风亭是幕中赞画宋之琦起的名字,取将人剥了皮清风过身凉之意。

明军不停地往城中放火箭,卷着劝降书页,清军中有识几个字的兵丁就给诵念,闹得军心浮动,宋之琦出了个主意,立了这个剥皮亭,将传颂劝降书的兵丁拿获剥皮,又令听了降书的饥饿兵丁分食其肉,到底用残酷手段镇住了军心。

也怪南离,不仅高估了清兵识字的人数,也低估了清将无耻、残酷的下限。

这个下限就是号称“伏羌隐士”的宋之琦。

惠应诏两年前受孟乔芳派遣征讨打着赵荣贵旗号攻打伏羌的义军,结果中了埋伏受重伤险些丢了性命,被伏羌乡绅宋之琦带着民团给救了下来。

回头又用宋之琦的计策,诈做献城,埋伏义军,从而一战成功。

到惠应诏被拨给李国英移防四川,特意派人携重礼请宋之琦出山,做自己的幕客,赞画军务。

宋之琦年纪不小了,却是个有野心也有能力的乡绅,明清易代之际,世受大明国恩的宋家已经不安于现状,就要在这个乱世跟着新主博个功名出来。

早就听说四川无官,先做武官幕僚再做州府,是最快的捷径,于是欣然应命。

去年上半年李国英趁着上下川南明军内讧之机,组织清军攻潼川、夺绵州,惠应诏都是奔走用命,连战连捷,其中宋之琦出力帮衬、出谋划策的功劳都不小。

而且宋之琦看出了进驻成都的危险,劝莽夫惠应诏停在了绵州,不要先出头去招惹杨展,果然年前年后李国英攻中江不不克,绵州也被北上的明军两路围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