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127.孔公恂万一鞑靼拥军南下……
“陛下,大理寺左少卿,孔公恂求见。”
张敏进殿禀报。
朱见深正要说的话,只能因这人先咽进肚子。
孔公恂因为曾经孔弘绪娶李贤的女儿一事,和李贤走的近。
天顺年间,朱祁镇又认为孔公恂是孔圣人之后,和周太后一起将他选为东宫讲读辅导朱见深。
李贤比喻孔公恂是宋朝大贤人温国公司马光后人司马恂。
因为这事,周太后还专门具冠服拜谢,宫中传为盛事。
朱见深登基后,让孔公恂任大理寺左少卿。
孔公恂不感兴趣,好几次上书说自己不懂律法,闹着要回詹事府。
但是朱见深穿越过来后,更不理睬孔公恂。
“陛下,听说荆襄兵败之事,臣有奏呈上,请陛下过目。”
朱见深接过,看了眼他:“你直接说吧,说完赶紧回大理寺去。”
这态度让孔公恂很受辱!
他看眼李贤等人,但文臣方才才犯了错,这会儿哪里还会揽事替他说话。
孔公恂道:“陛下,臣反对陛下用兵荆襄,之前就反对,陛下不理臣的建议,这次兵败就是后果。”
你仗着在东宫待过几年,搁这儿教训陛下呢。
张敏看了眼,心里越发不满起来。
“陛下,京师是天下根本,京城平安,两京十三省就平安,如今四方有战事,内政不修,将老兵废,怎么能应付得了荆襄的战乱?
荆襄之地,流民借山势而流窜,实在难以剿灭,还是断他们出入,招抚他们,过不了多久,必然流民散去。
上个月,蒙古鞑靼毛里孩部又侵犯雁门关,雁门关临近京师,兵部最近还在不断的整军需粮草,招募壮丁勇士的榜文到处都是。
若是我们出兵荆襄,鞑靼知道我们招募壮丁。
万一鞑靼拥军南下,到那时京师主力都已经去了荆襄,绝对抵御不住!”
朱见深倒也没有立刻反对孔公恂的话。
孔公恂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他有自己安排。
朱见深说着把孔公恂的奏疏递给李贤。
“说起荆襄之事,北方的鞑靼原本是大明世仇,再加上土木堡之役,先帝被滞敌营。
几十万大军遭受重创,李学士是亲自经历过的人,当年的事,朕想大家都不会忘,朕也因皇位之争,备受折磨和牵连。
鞑靼眼红我们汉家河套地区,一旦河套有失,汉家之地永无宁日,朕当然知道利害关系。
但是有一句话,你们熟悉,攘外必须先安内,北方是大明心腹大患,但是行事也有先后。
先做容易的,再做难的。
只要我们大明内部一片安定,众人团结,外敌就无法轻易击溃。
平定荆襄,再出兵北伐,韩雍也如此和朕商讨,但是有人弹劾他,说他居心叵测,朕都已经驳回。
朕认为,荆襄战事须尽快的结束干净,拖延数年,只怕到时候留下的祸患更大。
至于孔少卿的意见,朕不同意。
广西已平,朕决定出兵荆襄,剿为主,安抚为次,派武靖伯赵辅前往,伱们觉得如何。”
李贤和商辂对视一眼,竟然没有赞同孔公恂。
两人齐声对朱见深说道:“陛下若是果断用兵荆襄,臣同意。”
商辂随后点头:“陛下,臣觉得要立刻用兵,防止四川一带和岭南一带的草寇贼匪和叛民连为一体。
叛民经过这两个月,残杀百姓官员无数,刘通等贼首必须处死,这种人招抚不得的。”
朱见深点头:“京师是要地,所以不宜再抽调拱卫京师的兵力。
你们可以从其他地方调兵,广西的平叛大军就可以用。”
李贤想了想,道:“陛下,山东等地近来安定,可调驻军平叛,正是最好时机。
荆襄叛民看起来来势汹汹。
但相比北方蒙古和西南蛮夷,反而是更容易平定的。所以,臣赞同陛下继续出兵荆襄!”
朱见深点头:“那就让武靖伯赵辅为统领去支援抚宁侯朱永,抚宁侯还任他的总兵官。
之前的都督同知乐信继续出任左参将,都督佥事曹政继续任右参将。抽调山东驻军一万五千,由武靖伯率领前往荆襄。”
那文臣不用再去人吗?
众人疑惑。
还不等疑惑,孔公恂又觉得那批抢掠盗匪还没抓,怎么山东就太平了。
“陛下,山东匪贼还在猖狂啊。”孔公恂说道:“且抚宁侯朱永,是这次兵败主责,该卸靖虏将军印,立刻回京请罪!”
今天成国公朱仪南下,剩下的武将基本都在京营,他孔公恂这样在朝堂对武将出言不逊,大议军,有罪!
赵辅直接跪下:“陛下,臣要弹劾大理寺左少卿孔公恂!”
“武靖伯,起来说话。”
“是!”
“臣言语粗俗,直接说吧,孔公恂竟然上书讨论军事,臣觉得他此举十分不妥!”
赵辅这话一出,站在那里的几个科道官员纷纷弹劾。
“陛下,孔少卿今天上书高谈战事确有不妥,请陛下惩戒。”
闻言,李贤道:“孔少卿大议军事确有不妥,但请陛下看在他一心为朝廷的份上,饶他一次。”
“陛下,饶他一次。”彭时也出列说道。
其他的六部大小官员还想出来继续跟着求情。
朱见深挥了挥手制止:“你们,都不必替孔少卿说情,武靖伯他们弹劾的没有问题。”
“陛下,还请三思。”
“将大理寺左少卿孔公恂,即日起贬为汉阳府知府,即刻出京赴任,不得逗留!”
孔公恂还想说什么。
但看到赵辅那样子,显然是不弹劾倒自己不罢休。
今天科道官员也有病,咬着自己不放什么意思。
陛下今天又向着武将。
索性到了汉阳府再上书吧。
话说,不管这些文臣有没有想替孔公恂说情,都不影响朱见深接下来说朱永和王复的事情。
因为孔公恂议论朱永和军事,折腾下来,反而让朱见深想要提的事情水到渠成了。
“说到朱永,朕想起来王复的那封奏报,朕不信。
因为还有一份奏报,证明,此次兵败,都是王复心急喜功。
抚宁侯朱永到达荆襄第三天,就病倒了,因此才有了王复所为。
朕说过,不许杀荆襄俘虏,他王复违背朕的意思。私杀那么多俘虏,激怒叛民,现在叛民全部团结,根本就是铁壁一面!”
“陛下,我们不能仅凭王清的一面之词就如此断定,且无证据,尤其是王清!”
官员心里有自己想法。
王清是皇后娘娘的弟弟,和陛下又是站在一条绳的人,他被陛下授意,要出言污蔑王尚书,也不是不可能。
“凡事需讲证据,还是请王百户拿出证据来。”
刘吉认真道:“荆襄离京师距离遥远,那边的事情,谁又能说出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