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完金融业发展的大方向后,政府的议题转移到商业上来,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本国消费问题。
恩斯特说道:“想必大家也有所了解,自从上个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世界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之下。”
“越来越多的国家完成工业化,或者正在向工业化大步迈进,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
“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本国工业,生产的增加,使得总供给不断超越总需求,进而导致经济危机频繁性爆发。”
“这也是19世纪末殖民主义浪潮,以及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所在,由此可见,在新的国际秩序彻底建立起来之前,世界经济以及政治局势,依旧会不可避免的频繁震荡。”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就在于分配问题,既包括国与国之间的地位重塑,也包括企业和工人关系的重塑。”
所谓国与国之间地位的重塑,主要指的就是在全球大市场下各国的重新分工,就像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频繁爆发的各种经济危机。
这些危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市场短时间无力同时承受全世界各国工业的爆发式增长。
就比如德国,美国和东非等等,这些后发国家的工业化,对原本英法主导的旧国际体系下世界经济格局造成的巨大冲击。
就站在过去英国和法国人的角度来说,他们作为世界上最先工业化的国家,肯定不希望出现竞争者,其他老老实实的给他们当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地再好不过。
而当时,除了英国,法国等少数国家以外,其他国家工业发展水平极其低下,且英国和法国的军事霸权十分稳固,自然只能老老实实的遵守英国所制定的国际秩序。
而转机正是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向全世界拓展,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其他工业国纷纷涌现,这就动摇了原本英法制定国际体系的经济基础。
而随着其他国家工业化的完成和发展,各国军事实力也大幅度提升,所以19世纪后期一直到现在,国际社会可以说动荡不堪。
而想要结束这种动荡,就需要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就比如前世美国和苏联,正是新秩序最重要的两个建立者,只不过后来苏联崩盘了,才导致19世纪的最后十年,一直到21世纪初期美国一家独大。
而新国际秩序如果建立,这也就意味那时还未上车的国家,想要再实现工业化,难度将大大提升,甚至可能要等到下一次国际秩序瓦解才有重新翻盘的机会。
而这也是前世东方大国能够相对独立实现工业化的可赞之处,毕竟东方大国加速工业化阶段,正处于美国如日中天的时候。
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国际环境虽然纷乱,但同时也意味着机会多,东非正是抓住这个机遇期迅速崛起的。
至于远东帝国为什么没有利用好这个机遇期,原因则比较复杂,在恩斯特看来,还是因为船大难掉头,其他不说,就是思想上的转变远东帝国就比这个时代的所谓后发国家落后许多。
实际上,远东帝国的效率向来并不低,只不过过去远东帝国的思想体系主要为农业社会服务,而18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英国完成工业化,世界已经进入了工业的时代。
但是,前世当远东帝国完成整体思维转变后,新的国际秩序已经重新建立,它已经错过了上一轮的时代红利。
假设未来东非重塑国际体系的话,势必也会随手关上车门,堵死绝大部分国家的晋升通道,前世的美国就是如此,在美国构建的国际体系中,世界各国可以分为三大类,也就是消费国,生产国和资源国。
只不过,这套体系下出现了远东帝国这个异类,靠着强大的体量和制度优势,集齐了几乎全世界大部分生产活动,从而有了摆脱美国钳制的潜力。
当然,关于国际分工这个问题,并不是如今东非这个重要的世界大国所能决定的,就是世界霸主英国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恩斯特更主要的强调后者,也就是关于企业和工人的问题。
他说道:“世界经济的频繁动荡下,我们东非也不可能完全独善其身,所以,帝国更要居安思危,牢固本国的经济根基。”
“而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在于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所以,在六五规划期间,继续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
“尤其是在国际工党活动日益猖獗的现在,我们如果不处理好这个问题,那沙俄就是帝国的前车之鉴。”
“同时,做到这一点,也有利于帝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增强帝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进而避免政治上的危机。”
“而具体做法,则在于在不影响经济运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维护劳工权益,比如强制地方最低工资标准,规范劳动时间和强度,加强劳工福利待遇,设立各种劳工保险等等。”
“这都需要我们接下来进行重点探索,毕竟,如果我们不主动去做这些事,那工党肯定愿意帮我们做,而且还会把我们一脚踢开,挂在路灯上。”
外忧内患下,才能更好的鞭策东非的官僚们,所以,苏联这个国家存在的意义也在于此,只要它矗立在那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就是一种鞭策。
恩斯特接着说道:“同时,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刺激国内的消费,只有民众手里有了钱,他们才有意愿购买更多的商品,从而促进经济的循环。”
“在如今这个关税壁垒问题日益严重的时代,我们必须不断巩固帝国的经济护城河,更加完善国内的大循环。”
“甚至在情况最危急的时候,我们说不得要重提一些全面计划经济时代的政策和办法。”
显然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从19世纪中期到本世纪初,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的频率实在太高,几乎隔几年,经济危机就要爆发一次。
而上个世纪,东非能够做到独善其身,那是因为当时东非实行闭关锁国的大国策,根本没有主动融入世界市场体系。
但是,现在显然是不行了,自从东非全面开放以来,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东非已经深度和世界市场绑定,此时的东非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这同样也意味着,如果再次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东非经济必然会受到牵连,而且成为主要受害者之一。
就目前的情况,东非想通过对外转嫁危机,那只有一个办法,也就是扩张经济势力范围,这其实和过去欧美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只不过,现在全世界的势力范围已经瓜分完毕,任何国家想继续扩大自己的经济疆域,那只有一个办法,也就是“抢”。
上一个这么做的国家,就是德国,但是德国面对英法疯狂反扑,没有成功。
而东非的战争潜力,可能比德国大许多,但战争毫无疑问是最后选项。
恩斯特说道:“如今我们和其他国家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拼基本功,也就是社会稳定性更强,经济基础更扎实,产业更加高端,抗风险的能力更高。”
“而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继续完善本国产业链和工业体系,同时重视对本国民众生活的基础保障,健全各项经济和政治制度等等。”
“只要我们能够在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熬的过其他国家,最后出问题,那就是巨大的胜利。”
纵观恩斯特的讲话,就可以发现,他所说的一切问题都指向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应对可能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这很正常,毕竟如今已经是1925年,这也就意味着距离前世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这个时间节点越来越近。
光是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场危机的严重性,除了世界这个限定词以外,还要加上一个“大”,世界经济大危机,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包括前世的美国也是如此,只不过美国人“熬”过了最危险的时间段,等到了二战的爆发,并借此机会成功上岸,成为世界新的执牛耳者。
恩斯特心里有一种预感,那就是他所处的时空里,世界经济大危机可能来的更早,且更加迅猛。
毕竟,之前恩斯特也提到了,如今世界经济秩序的崩坏,很大程度上就是全世界工业发展过快,从而超出了市场的承受范围。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本时空里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大概率会因为东非的出现,更加严重,更加具有破坏力。
毕竟,东非相当于带着半个非洲过亿人口完成了初步工业化,所增加的工业总产量比前世更甚,这也导致国际工业竞争更加激烈。
所以,恩斯特不得不提醒道:“‘六五’期间,世界可能会发生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而如果这场经济危机爆发,它有可能直接促成世界格局的大洗牌提前到来。”
“进而,帝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中,都应该以此为前提,做好各项准备,增加我们手中的筹码,不能真等到危机爆发时,手忙脚乱,毫无章法。”
这种言论毫无疑问给在座的东非官员们来了一个下马威,不过没有人质疑皇帝陛下的推论,这是恩斯特长期以来积累的个人威信。
于是,有官员紧张的问道:“陛下,如果依据你的推测,那我们六五规划期间,真的遇上这场世界经济危机,那六五规划的制定是否应该更加保守一些”
对此,恩斯特说道:“关于六五规划的编定,应该以帝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安排。”
“毕竟,如果真如我所料的话,那接下来这场世界经济大危机,东非做再多的努力,也不可能避免。”
“所以,我们只能更加积极的应对,就比如我一再强调的,健全市场制度,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加上科技创新投入等等。”
“这些经济政策,本身就带有应对经济风险的作用,所以,在六五规划期间,我们应该继续保持五五规划精神,对本国经济发展进行调整。”
“也就是刺激产业升级和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当然,在六五规划期间,我们不仅要做到这一点,同时还在在其他领域发力,所以,六五规划相对于五五规划,侧重点在于产业升级调整的同时,更加重视国民经济的分配问题。”
“而分配又牵扯到基础工资水平的提高,保障国民就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等。”
第三产业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毕竟随着工业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相对应的一些企业,尤其是工厂,为了经济效益,就有可能裁员。
就比如因为机器性能的提升,原本生产一件商品需要两个工人,现在只需要一个了,那剩下一个工人他的去向就是新的问题了。
工业越发展,工厂需要的工人数量越少,这就是第二产业需要面对的问题,而发展第三产业就是应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之一。
第二产业创造了大量新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基础也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就比如如今东非要大力支持金融产业发展,而东非金融产业发展的前提,就是东非经济和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具备发展金融产业的基础。
简单来说,世界金融中心所在地,肯定是世界经济十分发达的地区,它需要物质基础作为基本保障。
当然,金融业只是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其他比如餐饮,旅游,娱乐,影视等等,这些都会是东非在六五规划期间的重要推进领域。
而这些产业的大发展都是建立在过去几十年里,东非工业大发展这个前提条件下的,工业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了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同时,第一和第二产业又不能完全消化人员就业问题,除非东非能获得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但是,对于东非这个规模的工业国,想要完全满足本国需求,所需要的市场和殖民地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