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蜀汉 > 第九百章 虚以为蛇,致命一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九百章 虚以为蛇,致命一击!

在马蹄声声与车轮辘辘中,一个月转瞬即逝,皇太子刘嗣的队伍,终于抵达了幽州涿县。

日光倾洒,给这支漫长的队伍镀上一层金边,扬起的尘土在光晕里飞舞,诉说着这一路的奔波劳顿。

涿县,这座镌刻着厚重历史的古老县城,承载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它是大行皇帝刘备起家的地方,岁月的风霜并未掩盖其昔日的荣光。

远远望去,古老的城墙在落日余辉的轻抚下,泛着古朴而温暖的黄色,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城墙上的箭楼高高耸立,斑驳的墙体见证着无数次的战火洗礼,犹如忠诚的卫士,千百年来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

城门口,百姓们听闻太子驾到,纷纷驻足观望,眼神中既有对皇家威严的敬畏,又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交头接耳间,满是对这位年轻太子的猜测与期待。

刘嗣的车驾缓缓停下,车轮与地面摩擦发出沉闷而厚重的声响,似在宣告着重要时刻的到来。

车驾极为豪华,由四匹高大健壮的骏马牵拉,马匹浑身的鬃毛在夕阳下闪烁着油亮的光泽,每一步都迈得沉稳有力。

车身雕刻着精美的龙纹,龙须、龙鳞栩栩如生,在落日的照耀下,金色的线条熠熠生辉,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

车帘缓缓掀起,刘嗣身着华丽的太子服饰,迈着沉稳且自信的步伐走下车来。

他头戴一顶镶嵌着五彩宝石的冠冕,每一颗宝石都璀璨夺目,散发着迷人的光彩;身着一袭绣满金龙的长袍,金龙张牙舞爪,似欲腾飞;腰间系着一条玉带,玉质温润,雕工精细,整个人气宇轩昂,仿佛自带光芒,引得周围百姓纷纷投来惊叹的目光。

此时,涿县刘氏族长带着幽州的官吏早已在城门口等候多时。

他们身着整齐的官服,官服上的补子在阳光下闪烁着别样的光泽,按照官职大小,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

见太子下车,众人纷纷整齐地跪伏下拜,动作行云流水,训练有素,声音整齐而洪亮,高呼:“皇太子殿下千岁!”

这声音仿佛带着穿透云层的力量,在城门口久久回荡,惊起了路边树上的飞鸟,引得周围百姓纷纷侧目,场面庄严肃穆。

刘嗣面带和煦的微笑,眼神中透着亲切与温和,快步向前,双手一一将众人搀扶起来,温和地说道:“诸位请起,不必多礼。此次本宫前来幽州,还望能与诸位齐心协力,共图大业,为百姓谋福祉,为大汉固根基。”

他的声音清晰而温和,如春日里轻柔的微风,又如冬日里温暖的炉火,让人听了心生暖意,倍感亲切。

众人缓缓起身,看着太子亲切和蔼的面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原本因紧张而紧绷的神经也渐渐放松下来。

随后,众人一同入城。城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仿佛在庆祝一场盛大的节日。

街道两旁的房屋都挂上了红色的灯笼,灯笼随风轻轻摇曳,红色的光影在地面上跳跃,映照着百姓们好奇而兴奋的脸庞。

百姓们夹道欢迎,目光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有的踮起脚尖,想要一睹太子的风采;有的拉着孩子,低声讲述着皇家的威严与荣耀。

刘嗣一边走,一边向百姓们挥手致意,脸上始终挂着亲切的微笑,那笑容仿佛有一种魔力,能驱散百姓心中的敬畏与陌生,让他们感受到皇家的亲近与关怀。

来到县衙,一场盛大的入城宴已经准备就绪。

县衙内灯火通明,大堂上摆满了桌椅,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美食美酒。

珍馐佳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精致的酒杯中,美酒泛着晶莹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这场宴会的隆重与奢华。

刘嗣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视着全场,眼神中透着自信与从容,同时也暗藏着警惕。

他深知,这场宴饮并非只是简单的欢迎仪式,背后隐藏着诸多试探与较量,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都可能暗藏玄机。

宴饮开始,众人纷纷举杯向太子敬酒。

刘嗣一一回应,举止优雅得体,尽显皇家风范。

他举杯的姿势恰到好处,笑容真诚而不失分寸,言语间尽显谦逊与尊重,一时间,大堂内欢声笑语不断,气氛热烈非凡,仿佛真的是一场其乐融融的聚会。

然而,刘嗣心中明白,这热闹的表象下,实则暗流涌动。

果然,酒过三巡,一位身材肥胖的官员站起身来,手中端着酒杯,脸上堆满了看似热情的笑容,那笑容却未达眼底,说道:“殿下,此次您前来幽州,想必是为了那度田之事吧?不知殿下对此有何高见?”

他的声音在大堂内突兀地响起,原本热闹的气氛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像聚光灯一样,聚焦在刘嗣身上,大堂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只等太子的回答。

刘嗣心中一紧,但脸上却依旧保持着温和的微笑,他轻轻放下酒杯,动作优雅而缓慢,缓缓说道:“度田一事,关乎国家大计,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是要慎重对待,容不得半点马虎。本宫初来乍到,对幽州的情况还不甚了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还需多听听诸位的意见,集思广益,方能找到最佳之策。”

他的回答巧妙而委婉,既没有回避问题,又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让人捉摸不透。

那位官员似乎并不甘心,继续说道:“殿下,这度田之事,在幽州恐怕不太好办。此地豪强众多,土地情况复杂,利益纠葛盘根错节,稍有不慎,便会引发骚乱,危及地方安宁啊。”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看似担忧的意味,同时也暗藏着威胁,试图让太子知难而退。

刘嗣微微点头,神色认真,说道:“先生所言极是。正因如此,本宫才需要诸位的支持与帮助。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相信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找到解决之道。”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仿佛在向众人宣告,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不会退缩。

这时,一位年轻的豪强也站起身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说道:“殿下,度田之事,关系到我等的切身利益。我们自然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既能满足朝廷的需求,又能保障我们的权益。”

他的话语看似合情合理,实则在试探太子的底线,试图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刘嗣看着他,脸上依旧挂着微笑,不卑不亢地说道:“这是自然。本宫定会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以天下苍生为念,确保度田之事既能满足国家的需要,推动大汉繁荣昌盛,又能保障百姓的利益,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言辞恳切,让那位豪强一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能悻悻坐下。

在接下来的宴饮中,又有几位官员和豪强上前试探,但都被刘嗣巧妙地应对了过去。

他始终保持着微笑,言辞温和却又不失威严,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既不得罪任何人,又坚守着自己的立场,让那些试图窥探他想法的人无可奈何,仿佛在与众人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他始终掌控着局面。

宴饮结束后,众人纷纷告辞,前去休息,洗去身上的风尘。

刘嗣回到自己的房间,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日子里,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考验,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不一会儿,有仆人前来通报,说幽州的豪强和官员们送来了许多礼物。

刘嗣微微皱眉,心中明白这是他们的又一次试探。

但他稍作思考后,还是决定完全接受这些礼物。

这样既能降低他们的警惕性,让他们放松对自己的防备,又能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意图,正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于是,刘嗣让仆人将礼物一一收下,并对送礼物的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看着堆积如山的礼物,刘嗣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

在这场与幽州豪强和官员的博弈中,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而这一步,将决定着未来度田之事的走向,他必须走好这关键的一步。

夜深了,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刘嗣的脸上,宛如一层薄纱,为他的面庞增添了几分柔和的色彩。

他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

白天的种种情景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像一部循环播放的影片,他仔细思考着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试图从中找出破绽和机会。

自己肩负着父皇的重托,那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期望;也承载着大汉百姓的福祉,无数双眼睛在背后注视着他。

这场度田之战,只许胜,不许败,这是他的使命,也是他证明自己的机会。

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幽州做出一番成绩,让所有人都看到他的能力和决心,不辜负父皇的信任,不辜负百姓的期待。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房间里,仿佛在为这位年轻的太子加油鼓劲,陪伴他度过这个无眠的夜晚。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刘嗣的床上,金色的光线温柔地唤醒了他。

他早早地起了床,简单洗漱后,便开始思考今天的计划。

想要顺利推行度田,必须先深入了解幽州的实际情况,找到那些支持度田的力量,同时分化瓦解反对势力,这就如同一场复杂的棋局,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他决定今天先去拜访一些当地的贤达之士,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就像棋局中的关键棋子,或许能为他指明方向。

刘嗣走出房间,看到院子里的仆人正在忙碌地整理着昨天收到的礼物。

他走上前去,仔细地查看了每一件礼物,眼神专注而锐利,试图从中发现一些有用的信息。

突然,他注意到一个精美的盒子,盒子上刻着一个陌生的图案,那图案线条流畅,却又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

他打开盒子,发现里面是一块玉佩,玉佩上同样刻着那个图案,玉质温润,触手生凉,雕刻工艺精湛。

他心中一动,觉得这个图案或许与某个势力有关,就像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线索,等待他去挖掘。

他叫来仆人,询问这个礼物是谁送的,仆人回答说是一位名叫余兵的豪强送来的。刘嗣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决定找机会好好调查一下这个余兵,他相信,这个看似普通的豪强,或许会成为解开谜团的关键。

之后,刘嗣带着几个侍卫离开了县衙,朝着城中的一处府邸走去。

这座府邸是当地一位有名的贤达之士涿郡张氏族长张老先生的住所。

张老先生年逾古稀,满头白发如冬日初雪,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却掩盖不住他眼中的睿智与光芒。

他学识渊博,博古通今,在幽州颇有名望,百姓们对他敬重有加。

刘嗣希望能够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关于幽州局势的宝贵意见,他就像一本活着的史书,或许能为刘嗣揭开幽州背后隐藏的秘密。

来到张老先生的府邸前,刘嗣让侍卫上前通报。

不一会儿,一位老管家走了出来,他身着灰色长袍,头发整齐地束在脑后,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将他们迎进了府中。张老先生早已在客厅等候,他身着一袭素色长袍,身姿挺拔,虽已年迈,却精神矍铄,气质不凡。看到刘嗣进来,他连忙起身相迎,动作虽略显迟缓,却不失庄重。

“殿下大驾光临,老夫深感荣幸。”张老先生拱手说道,声音虽有些沙哑,却充满了力量。

“张老先生客气了。本宫此次前来,是想向老先生请教一些关于幽州的事情。”刘嗣微笑着说道,笑容中带着谦逊与期待。

“殿下请坐。不知殿下想问些什么?”张老先生说道,眼神中透着关切与好奇。

刘嗣坐下后,便将自己对于幽州度田的想法和目前遇到的困难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老先生。

他言辞恳切,毫无保留,希望能从老先生那里得到最真实的建议。

张老先生听后,沉思了片刻,眉头微皱,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说道:“殿下,这度田之事,确实困难重重。幽州豪强势力庞大,他们相互勾结,利益盘根错节,宛如一张紧密的大网,想要推行度田,必须先打破他们的联盟,撕开这张大网的一角。”

“老先生所言极是。但不知有何良策?”刘嗣急切地问道,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中满是期待。

“殿下可以先从那些小的豪强入手,给予他们一些好处,比如减免部分赋税,或者授予一些虚职,让他们支持度田。然后再逐步分化大的豪强势力,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同时,也要争取百姓的支持,让他们明白度田对他们的好处,比如减轻徭役,增加土地分配,如此,方能获得民心,根基稳固。”

张老先生缓缓说道,条理清晰,每一句话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如同黑暗中的灯塔,为刘嗣照亮前行的道路。

刘嗣听后,心中豁然开朗,仿佛迷雾被一阵清风吹散。

他觉得张老先生的话很有道理,决定按照他的建议去做。

之后,刘嗣又与张老先生聊了一些关于幽州的历史和风土人情,从古老的传说到当下的民生,从地理风貌到人文习俗,收获颇丰,对幽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张老先生的府邸出来后,刘嗣的心情好了许多,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

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些推行度田的思路,就像在黑暗中摸索许久后,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

他决定接下来的几天,继续拜访一些当地的有识之士,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计划。

同时,他也开始暗中调查那些反对度田的豪强势力,寻找他们的弱点和破绽,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