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应谋天下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冀州三郡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七十二章 冀州三郡事

第172章 冀州三郡事

弓高城县衙,如今弓高令马忠的官署。

处理了左丰,陶应将视线又转回到了手头要交代的事。

“接下来我要说的事情,说轻点,叫越俎代庖;说重点,叫僭越。”

“但,为了冀州百姓,我希望你们能依照泰山郡、青州的模式治理冀州三郡。”

陶应目光一一从华歆、田丰脸上扫过,见他们没有抵触情绪,暗暗点头。

“如今是冬季,渤海、河间、甘陵三郡,乃冀州人口大郡,人口超过二百万,经过此番乌桓叛军的抄掠,流民、难民的安置会困难重重!”

“因此,借着天子正要抄没逃亡犯官家财之机,抢先抄没各地庸碌官吏家财,以此来赈济百姓!”

若非“从天而降”的冀州三郡表举专权,陶应早就拍屁股回青州了。

说白了,如今的冀州三郡,简直就是个烂摊子,谁接手,谁棘手。

除非,只为了做官,不顾百姓死活。

既然又有了收割冀州财富的机会,陶应自然不会放过。

“我要让袁绍在冀州三郡,没有丝毫便宜可捡!”

田丰与华歆对视一眼,他们很清楚,对冀州难民的安置,冀州刺史部是指望不上的,贾琮可能是个好刺史,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冀州刺史部指望不上,洛阳朝堂就更不用奢望了。

灵帝上月才心不甘情不愿地从自己的私库里拨出三十亿钱救济中原百姓,结果用在百姓身上的仅仅九牛一毛,其余的皆被满殿大臣私吞了。

朝廷指望不上了,冀州三郡的事情,也只有三郡官吏自己想办法了。

而陶应提出的解决之道,虽然会得罪很多人,但好在上有天子之令可搪塞,下可解决流民的安置问题。

“济南侯不用担心,即便你不说,丰也会如此做!”

田丰也想得很清楚,已被陶应拉下水,有了武邑抄没赵氏的先例,后面他也不会再有所顾忌,反正是出于公心,他不怕世人说。

当然,有陶应兜底,田丰也不担心有人冲着他来。

“再说,若让朝廷来抄没,抄没所得,恐怕一钱都不会留给冀州三郡!”

汉灵帝的贪财,世人皆知。

这样的结果,田丰自然不愿意看到,为了冀州百姓,他要学陶应,先下手为强。

“济南侯,歆担心仅靠抄没犯官的家财,只能解燃眉之急,却不能应付到明年秋收啊!”

华歆面现忧色,语气中带有浓浓的不确定。

华歆要去甘陵国上任,甘陵国王刘忠、原甘陵相周崇,就没有打算赈济流民。

刘忠、周崇二人想得很清楚,洛阳朝廷没有钱粮拨给他们,他们也不会傻到拿私财来赈济。

像得罪地方大姓、豪强的事情,他们就更不会去干。

所以,无枝可依的流民嘛,那就只能任其自生自灭了。

“简单,华相若不想眼睁睁看着甘陵饿殍千里、易子而食,就在甘陵国内,不论王族,还是大姓、豪强,一律强制让他们出钱出粮,安置流民!”

陶应眸子里一抹冷芒闪过,语气带着丝丝的冷厉。

“此次南下,我会让伦直统兵三千,听从华相的调遣。”

陶应的想法很简单,趁着现在有甩锅给灵帝的机会,毫不犹豫地对冀州三郡为富不仁的豪强举起屠刀。

“没办法,与其以后费尽心思,和这些豪强去沟通、去妥协,还不如趁此机会,一劳永逸,将他们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冀州这个地方,大汉近一半的士族、豪强,借助举孝廉制度,长时间盘踞在这片土地上,已树大根深,自成一系。

积年累月之下,不仅仅成了大汉朝堂的毒瘤,也危害着地方的公平、正义。

陶应想得很明白,趁灵帝还活着,又有此番的圣令,干脆来个快刀斩乱麻,用铁血手腕,将这些豪强连根拔起。

“反正,上有灵帝可甩锅,下有田丰、华歆大汉名士可背锅,与我这个泰山郡守没有丝毫关系!”

至于说,这么干,地方会不会大乱?

这一点,陶应一点都不担心。

“我陶应麾下的玄甲军,就是为镇压豪强、士族而生的!”

而且,治理地方,只要能将民心收拢,只要百姓不替那些士族、豪强卖命,即便豪强们有钱粮,也是纸老虎一只。

“我要让大汉的大姓、豪强们陷入一场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一个多月的残酷经历,让陶应深深地懂得一个道理。

“要想在乱世活下去,必须得狠,要比别人更狠,绵羊,注定是要被狼吃掉的!”

……

“派三千玄甲军入甘陵?”

华歆眉角一跳,瞬间想起了与陶应二人曾经在甘陵鄃县城的所见。

“济南侯这是要对甘陵的大姓、豪强动刀啊!”

陶应早就对甘陵大姓、豪强失望了,华歆是清楚的。

“嘶!”

继而,华歆倒吸一口冷气,眉头猛然一皱,深邃的眸子不善地盯着陶应,心中暗暗恼火。

“这陶重光,是要断我华歆的后路啊!”

聪明如华歆,岂能看不出陶应的“借刀杀人”之计。

“为了逼华某上陶氏的船,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

华歆很想当面指责陶应,可陶应用的是阳谋,一时让他无话可说,除非他撂挑子不干。

莫看田丰没有提出异议,华歆相信对陶应的用心,田丰同样心知肚明。

华歆想什么,陶应不会知道,即便知道,也不会否认。

此时的陶应,已隐隐有了“君择臣”的底气,已不再是起初那般的孤家寡人一个。

若真华歆看不上他陶应,陶应虽然觉得可惜,但也不会太过失落与勉强。

“不过,安置流民,一定要讲究手段,除了特殊群体,绝不能白养他们。”

田丰、华歆皆是一愣,对视一眼,眸子里现出一抹茫然。

“不接济,算什么安置?”

糜芳立即提醒田丰、华歆二人一句。

“以工代赈!”

在这方面,凡是从泰山郡出来的主事人,都很精通。

实践证明,效果也非常好。

“子方说得好,你继续给二位先生说说!”

陶应赞赏地朝糜芳点点头,鼓励他继续传授泰山经验。

“县城城防的修缮,道路的拓展,河渠、水利的疏通,甚至为官方烧炭、烧砖等,都需要人手。”

“总之,就是要让百姓们都动起来,将劳动力发挥出来。”

“而这些从犯官手中查抄来的钱粮,就是用来发给百姓的工钱!”

糜芳的一番经验介绍,听得眼冒精光的田丰频频点头,由衷地感叹一声。

“丰懂了!”

“济南侯的这一策,着实高妙!”

“如此一来,既改善了地方的基础设施,又解决了流民的救济与安置,还杜绝了养懒汉!”

华歆心中嗤笑一声,没有出声,但暗暗替田丰补充了一句。

“这样一来,民心必定更加向着济南侯了!”

随着和陶应接触的增多,华歆越发觉得陶应深不可测。

或许,在具体的事务执行层面,陶应不是很精通。

但是在大局观和战略的高度上,陶应却永远是高瞻远瞩的那一个。

陶应随便提出来的一点见解,便足以让冀州三郡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子龙、守信,冀州三郡人口众多,如今很多人无所事事,你们当依照泰山、青州招兵标准,各自再招募一万到二万的玄甲军预备部队,乘此开展冬季大练兵。”

既然有机会从冀州拉人头,陶应毫不犹豫挥起镰刀,趁机选拔优秀兵员。

一个是,玄甲军不能全用青州兵。

一个是,好的兵员挑走,未来给袁绍的机会就减少。

“此番经过弓高之战幸存的几百骑兵,全部提拔为军侯、军司马,让他们带兵、练兵,明年春季,三郡组织一次大比武,看看各自训练的成果!”

“届时,我玄甲军将根据比试成果,命名一支‘玄甲狼骑’,我会亲自授旗!”

赵云、马忠、伦直三人互视一眼,精神一振,顿时战意昂扬,摩拳擦掌,暗暗较劲。

“我赵云,一定要拿下这个名号!”

“嘿嘿,我马忠,向来当仁不让!”

“虽然刚刚加入玄甲军,并不代表我伦直就不如众将!”

陶应瞥了一眼几人,其实他还想组建一支“玄甲豹骑”、一支“玄甲虎骑”,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

未来的“玄甲豹骑”,将是一支重装骑兵。

“狼骑”与“虎骑”,则是轻装突骑。

当然,陶应的此番选拔,不仅仅是在冀州三郡,还有整个青州、泰山郡。

“至于你们各自的政务,老办法,继续发布《招贤令》,不拘一格用人才,你们则将精力主要用在玄甲军建设上!”

不是陶应不重视地方建设,而是担心灵帝驾崩后,若有人针对他,他可完全放弃冀州三郡,但玄甲军是他的根本,绝不能放弃。

因而,陶应侧重手下在冀州的军事储备,而不是民政。

“诺!”

众将起身,齐齐答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