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道德
“那若是女人打了男人一下,男人还手了怎么办?”萧云又问。
“当然是男人不对了,怎么动手打女人!他就不应该动手,挨一下又不疼。”张贵又说道
萧云再次看向墨湛:“他说的对吗?”
墨湛挠挠头,说道:“总管!应该要看男人的还手轻重吧!”
“还有呢?”萧云继续问道:
这!墨湛犹豫着说道:“还要看女人为什么而动手,还有打人时候的轻重,还有女人打人是习惯还是偶然……”
萧云补充说道:“还有要看当时这类的案件多不多,有没有形成社会问题,都会影响评判结果。不管是人人平等,还是男女平等,不等于平均。这只是我举的一个例子。想告诉你的是,你的法务工作任务很艰巨。在制定法条的时候要不断的细分,当细分到大家的看法都一致的时候,这时候的判决才是最公正的!律法书越厚,我们华夏就会越稳定!”
这下,墨湛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虽然他对法务工作处在学习阶段,但对萧总管的话是能理解的。
萧云看向其他人说道:“这不仅仅是法务部的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相互配合。因为只有我们都参与进来之后,才会出现足够多的看法,督促法务部去一一论证,然后完善律法条款。”
说着,萧云抬手指着黑板上的“道”字,然后笑着说道:“这就是为什么说,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只能有一个结论。”
大家有些迷茫的看着黑板上的字,之前的话大家都还能明白,而现在就不一样了,这与“道”有什么关系?
“这可是‘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墨华若有所思。
“也是大道归一的‘道’!这将是我华夏的立法之本。”萧云笑道。
此时的教室里,虽然有不少人没有接触过李耳的道德经。
但这并不影响,萧云接下来要说的话,“墨老先生,不知道你是否记得,我当初跟你说过一句话,我们的天下是一直被‘道’纠正的。”
“纠正?何为纠正?”也不知道是年纪大了还是什么原因,他的确已经不太记得这句话。
“战争!”萧云解释道:“若是我们依旧逆道而行,总有一天的战争,会让整个天下彻底毁灭了。”
“有这么严重吗?”王宗耀一时间难以想象。
而几个知道萧云真实身份的人却是毫不怀疑。
不过,萧云自己也不确定后世的世界发展到最后会是什么结局。
但在这里必然要把话说死才行。
所以立即点头说道:“就火药而言,威力难道不是越来越大吗?现在能杀一个人,总有一天可以杀成千上万。”
然而这时,一旁的楚怀岳问道:“总管,您说的战争是指朝代更迭吧?可这与道有什么关系?它又是如何纠正?”
然后他又指了指天:“天道?”
萧云笑道:“不管用什么名字来描述它,天也好地也罢。其实它就是道路的意思。”
“李耳是最先提出“道”的人,整部道德经都在尝试描述它的存在。只不过整本书用词高深,玄之又玄,让历代圣贤误解!”
误解?魏道元眉头皱起。
他算是这几人里面学识最渊博的,所以对萧云的话很不赞同,道:“总管,你这话说的也太满了吧,历代圣贤可不止儒家。”
他的意思是,你对儒家有意见也就罢了,用不着一棒子打死一船人?
“老魏,我不是在说笑,事实上就是如此。”萧云解释道:“举个例子吧,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这句话并不是要告诉你,治大国不可任意搅扰百姓,而是在说,百姓的重要性,切不可以为他们脆弱,就可以随意折腾!或者是说,调整策略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伤害到百姓!这句话不是劝君主恩泽百姓,而是警告君主,若伤了百姓,则天下难保!”
魏道元听得龇牙咧嘴:“你这解释的似乎有点道理,可为何总觉得不太对呢?你如何能确定这就是李耳的本意呢?”
萧云笑了:“是不是李耳的本意不重要,因为这才是最符合‘道’的解释。很多人都会把“无为而治”当成至理,甚至有些人还真去学无为而治了,殊不知李耳说的无为只是道无为,而不是人无为,人无为能做什么?不吃不喝吗?竟然真把自己当成‘道’去臆想,真是自大的可笑!”
说着说着,萧云突然想到了什么,然后问道:“你知道若天下真有一物可称‘道’,会是什么吗?”
还真有?不可能吧,魏道元犹豫着说道:“水?”。
“百姓!”萧云缓缓地吐两个字,“或者换一个说法,百姓就是道的力量。不是有句话吗?叫‘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其实应该还有两句才对,‘顺百姓兴,逆百姓亡!’”
其实这样的认知并不是萧云独创的,而是他拾伟人牙慧而已。
换个说法就很清楚了:“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萧云看来,人类历史上可称为哲学家的只有两人,一个是李耳,他提出了“道”的概念,而只有那位才是登堂入室的绝顶之辈。
哲学的目的本就是个人的通达,当所有人都通达了之后,那就应该是永恒的太平盛世。
所以自称哲学的,若连在理论上都不能实现永恒太平,就是伪哲学。
“总管!总管?”
两声呼唤将陷入回忆的萧云唤回现实,有些茫然的问道:“你刚说什么?”
“我是问,你的意思是说天下兴亡都是百姓造成?”魏道元问道。
萧云摇摇头说道:“不是这样理解的,历朝历代不都是做一件事吗?分化拉拢百姓,获得力量,然后才能兴衰交替。你知道儒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吗?”
魏道元面无表情。
“自我标榜圣贤!或者说是混淆真正的圣人概念。”萧云进一步解释道:“何为圣人?借用道德经里的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那把这句话里的物换成人,就是上善若圣人,圣人利百姓而不争!那么水处下,也就是圣人处下。而儒家的圣人却是高高在上的,实在枉称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