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徐光启也有?
而今周延儒几乎就要走投无路了。
现在竟然来了个救命稻草。
这时候还不赶紧抓住,还等什么!
当下抢前一步,说道:“王公公,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这的确是咱在登州看到,至于是不是他们的计谋,那就不得而知了!”王承恩说话滴水不漏。
这下,周延儒有底气了,身上的压力顿去,朝着温体仁说道:
“看来还是温大人想岔了。这火器或许可以藏起来,但是被火炮轰击过的城墙,不可能没有痕迹。”
这句话不需要解释,京城的城墙上就有,即便现在被修复之后,也是能看到很明显的痕迹。
温体仁也没想到,自己拿着“小刀”“嗖嗖嗖”的挥舞了半天,竟然只是个“刀把”!
这当然不可能甘心了。
于是,这次他也不接周延儒的话。
朝着崇祯皇帝行礼道:
“陛下,即便真如王公公所说,可登州叛军若没有火器,又是怎么攻城的?总不可能我大明的官员都开城投降的吧。所以臣还是认为朝中一定有人暗通款曲,而且即便没有火器也无法证明这件事与泰州学派无关!”
温体仁话里的逻辑是没有问题的,没有火器只能说明他后面的推测有问题,而不能说明前面的也有问题。
然而身为儒士,自然最擅长的就是“你说错了一句,那其他的就不足为凭”这样胡搅蛮缠的诡辩。
这或许是党争的最高奥义。
于是周延儒很自然的说道:
“温大人方才信誓旦旦的说火器,现在王公公亲眼见证了登州城池并没有火器之伤,如今还要狡辩,攀诬他人,就不怕天下人耻笑?”
面对这样的情况,温体仁也知道没必要和对方争高下,论阴人,对方不如自己;论讲大道理,自己不如对方。
所以他还是朝着皇帝,行礼道:“陛下明鉴,此事关系着大明的安危,不可不防!况且事无不可对人言,若是徐阁老和其他与泰州学派的人,果真与登州的墨家无关,那又何须担心被查?”
这话也够毒的,话虽是朝着皇帝说的,但对付的却是周延儒等人。
意思就是,赶紧自己站出来,自证清白,否则就是心里有鬼!
一旁的王承恩,其实刚在温体仁提到“开城投降”的时候,他就想提醒对方,此时的莱州城还在。
只不过他担心再挑起什么纷争,所以也不敢多嘴了。
之前之所以主动站出来说,也是因为察觉到皇爷似乎不想再对登州用兵了。
其实,崇祯皇帝到现在也不知道该信谁的。
好像都那么有道理,就像当初袁崇焕提出什么五年平辽一样,他只觉得很有道理,而其他的阁老也没有提出异议,所以他才认定对方说的没错。
后来,乙巳之变也是如此。
成长在深宫中的皇帝本就缺乏足够的认知,特别是像他这样连储君教育都没有的人。
所以一时间也无法决定。
这时候就需要另一个人来帮帮他。
这人或许就是徐光启!
徐光启虽然年纪大了,但也没有老糊涂,所以很快也明白缘由。
而对方的话就是欺负他这样的老实人的。
既然被人架在那里了,就得老老实实的主动请求调查。
当然调查阁臣这件事不可能是仅仅一次议事就能做的决定。
而且崇祯皇帝现在还有些事情要用到徐光启。
更重要的是,像徐光启这样的人,只要是心智正常的人大都不会对其产生敌意。
所以朱由检对其还是很尊重的。
同时也很了解对方。
知道这位老臣不仅对火器精通,对农事也颇有研究。
于是特意将其留了下来。
等其他人离开之后。
朱由检示意王承恩,出去看看,确保没有人能偷听到。
然后等王承恩回来之后。
他便开口问道:“徐爱卿,朕听说,你对农桑之事颇有研究?”
徐光启虽然刚刚算是被人弹劾了,但是他依旧是那种慈眉善目的模样,不急不缓的答道:“老臣驽钝,略有心得而已。”
见此,朱由检笑道:“朕最近听说有一种粮食,亩产可达十石,不知徐爱卿觉得这是真是假?”
自从昨天得到了有关地瓜的消息之后,他就有些寝食难安。
他很希望能尽早的知道,到底有没有这种东西,那个萧云说的到底是真是假。
所以早就想好了,今天一定要亲自问问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
徐光启一听说亩产十石,立刻精神了许多,当即说道:“陛下说的可是甘薯?若是它,亩产恐怕不止十石!”
“甘薯?”朱由检感觉很陌生,本能的摇摇头,说道:“我说的是地瓜!”
然而话刚出口,他就愣住了,因为他要的是能产十石的粮食,管它是什么地瓜还是甘薯。
只要有一样就足够了。
刚刚对方说的是的确有这么一种粮食,那地瓜是不是能亩产十石已经不重要了。
于是朱由检立即激动了起来,兴奋道:“徐爱卿,真有如此神奇之物?”
徐光启终究是年纪大了,他还在琢磨上一句话,嘀咕了两次“地瓜”这个名字,不由得赞道:“地瓜二字的确贴切!”
很显然他第一时间就猜到:地瓜就是红薯。
朱由检听到之后,先是一愣,接着脸色大变。
死死的盯着徐光启,手有些抖。
现在他脑子里想的就是一件事,若地瓜就是甘薯的话,那岂不是说登州的事情真的与泰州学院有关。
不然怎么可能这么巧?
自己眼前的这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到底是犯糊涂说漏了嘴,还是这件事真的是巧合?
于是,他当即吩咐身边的王承恩,把从登州带回来的地瓜干给对方看看。
当徐光启看到地瓜干的时候,也是感觉新奇,仔细辨认了一下之后,点头笑道:“正是此物!”
朱由检在仔细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接着又看向王承恩,因为他知道王伴伴对这些更精通。
只见王承恩不懂声色的摇了摇头。
这意思是看不出来异常。
这是主仆二人多年相处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