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吁……”

冷血拽缰勒马,注视官道旁的界碑,石碑左右两侧各有一条道。

汤小圆用手扇了扇扬起的尘土,捂鼻道:冷四哥,一路急赶总算到洛阳了。

冷血道:离三师兄不远了。

他分别观察两条路,便问:老乌,你地头熟,咱们该走哪条道?

老乌一抹黑脸上的汗水,说道:两条路均通往洛阳城,都可以走。

冷血又问:哪条道近些?

老乌忖道:左边小路冷僻人稀,但要经过“妙手堂”的地界,脚程上比右边大路快半日左右。

冷血听罢,即道:我们走左边。

他抉择的毫无犹豫,因为那是一条近道,他向来不喜欢浪费时间。

冷血认为虚度光阴,就是虚过人生,荒废年华。

好男儿要干大事,做好事,尤其是造福百姓,廓清寰宇的事。

活的有意义,时光便有价值。

而且,他听闻过“妙手堂”恶名,回家是京西路最大的黑道集团,王黼麾下最倚重的一支精锐之师。

回家不止精锐,且如虎狼,四公子里属其兵多将广,势大人众。

回百应亦是高手中的强手,诸葛先生临行叮嘱过。

妙手堂两大神功“妙手回春”和“回天乏术”,若两者兼容,互相辅助。对方的实力能到达何层高度,他也很难预测。

可冷血不惧恶,他除恶务尽。

他不怕坏人狠,他会比对方更狠。

三人打马走小道,不消片刻到了一处村落,远远飘来一阵香味。

“好香啊!”

汤小圆嗅了嗅,圆鼻子愈发圆了,像个爆开的大蒜头。

老乌也道:真香!闻的我肚子都咕咕叫。

他刚说完,肚子真的响了起来,仿佛其肚皮里住着一窝呱呱乱叫的青蛙。

冷血举目远眺,抬手遥指前方道:你们看!香味是从那边传来的。

老乌,汤小圆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去,村口迎风展动一面旗幡,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面”字。

老乌喃喃道:原来是家面馆。

冷血道:走吧!既路过这村,就别错过这店。我们赶了两天路,正好歇歇脚,吃饱再上路不迟。

汤小圆咽了咽口水道:嗯,塞饱肚子再说。

说完,冷血三人驱马前往。

小面馆并不大,生意却出奇的好。

店里店外皆座无虚席,有人甚至捧着面碗,蹲在墙根自顾吃起来,嘴里发出的嗦面声,使人顿感食欲大振。

一名十三四岁的小丫头,捧着托盘,穿梭于客人之间送面,收拾桌子,忙的不亦乐乎。

老乌见此情形,不禁自说:真稀奇嘞,莫不是神仙尝的面,居然有那么多人。

一食客听罢,白了一眼老乌道:神仙想吃还没得吃嘞,这面条远乡近村的谁不知晓,谁不夸赞。

另一食客道:是啊是啊!面好吃,老板娘也长得好看,那可是咱们这里的“拉面西施”,名气大着呢……

食客话到一半,倏然收声,他瞅见冷血腰畔寒光闪闪的剑,立时住嘴不敢多言。

光天化日之下,能携带武器的要么是官差,要么是绿林强人。

这两种人,老百姓是谈之色变,避之不及。

他们不认识冷血。

在其眼里,大部分的官差和强盗无异,甚至比强盗更不讲理,更可怕,更凶残。

那小丫头见有客人,忙过来相迎,一见兵器顿时怯道:客官,你们是……

老乌大嗓门一喝:我们是捕快!

此话一出,有五六个稍近的客人端起碗,忙不迭挪到一边躲避,犹如见到鬼一般。

余下的食客们,均不敢正视冷血三人,只埋头吃面,匆匆给钱便离开小店。

一记高喝,小丫头纤小的身子一哆嗦,差点将托盘里收下的几只空碗打翻。

冷血细瞧发现,小丫头长得非常可爱,乌溜溜的眼睛,弯弯的眉毛,樱桃小嘴不点而红,颇为招人喜欢。

“官爷,前几日不是刚交过钱,你们今天……今天……怎么又来了?”

小丫头低着头,有些害怕。声音蚊子似的,越来越细,越来越轻。

冷血一怔,问道:交钱?交什么钱?

小丫头轻声道:交税!

冷血十分疑惑,和颜悦色道:小姑娘,收税归税吏管,与捕快何干?你口中的交税,我没听明白。

小丫头微微抬头,看向冷血道:税吏收的是“过税”和“住税”,捕快收的叫“牙祭税”,是两码事。

冷血越听越糊涂,过税是关税,住税是交易税,属于大宋官府赋税。可“牙祭税”头一次听说,他侧目看着见多识广的老乌。

“没听说有“牙祭税”一说啊?”

老乌连连摇头,一脸茫然。

小丫头愣了一愣,壮着胆子问:几位官爷不是本地人吧?

汤小圆道:我们是京城来办案的,路过此处腹中饥饿,故来吃面。收哪门子税啊?

“那就好,那就好!”

小丫头面露喜色道:官爷们原来是来打尖的,快快请进。小店没有好酒菜招呼几位,只有拉面和几样家常小菜。

冷血道:不用酒菜,来三碗拉面即可!

“好的!客官先进店坐。”小丫头又朝面馆里一喊:娘,三碗面。

由于先前被吓跑几桌食客,冷血几人很快找了张空桌坐下。

冷血四下打量店内,灶头上有个皓首苍髯的老汉在烧水煮面。亦不知是忙的,还是热的,满脸挂着汗珠,不停用手擦拭。

灶头旁一位妇人在拍面,和面,搓面,拉面,身穿一件蓝布衣,袖口挽起高高的,头上裹着蓝布包头,手臂肤色比面团还白。

虽无半点妆容,妇人却生的一副好相貌,好皮相,眉眼间更有说不出,道不清的风姿。

她应该就是食客口中的“拉面西施”,乡间野店有这等姿色,倒不算辱没西施二字。

连老乌这种半老实半正经的人,也不禁多瞧那妇人几眼。

“小虫,面好了,赶紧给客官端过去。”

小丫头应道:爷爷,我收拾完这桌就来。

冷血也基本确定,老伯,拉面西施,以及叫小虫的小姑娘是一家人。只是没见这家男主人。

片刻,面条一上桌,三人均是精神一振。

雪白细长的面条,均匀的盘成一圈圈,上面点缀五片羊肉,呈梅花状铺开,面汤色泽鲜亮。

然后就是扑鼻的香。

面香,肉香,汤香。

仿佛放在你面前的不是一碗面,而是一盘盛开艳丽的花。

冷血不自觉,难以控制的一笑。随即用筷子尝了尝,细细咀嚼后,又喝一口热汤,脸上的笑意逐渐转浓。

“好吃,真好吃!”

汤小圆吃的极快,快的像三天没吃饭一般,三下五除二把面和汤吃的清清爽爽。

老乌吃相则难看些,吃光整碗面,还把碗都舔的干干净净,好似恨不得连碗也要吞进肚里。

汤小圆道:冷四哥,天下居然有如此美味的拉面,让我天天吃也心甘情愿啊!

老乌捧着碗,晃着脑袋道:不够,这哪够啊!好吃的紧,好吃的紧。

冷血朝叫小虫的丫头挥了挥手。

小虫走近问:官爷有何吩咐?

冷血道:小姑娘,麻烦再来两碗面。另外不要称呼我官爷,叫我客官,或者大哥都行。

小虫见冷血面相俊朗,语气温和,心知他与别的捕快不同,肯定不是坏人。

她甜甜一笑:大哥哥稍后,我让娘和爷爷再做两碗,一会给你送来。

冷血想起一事,忙问:小姑娘,我有个事情,不知方不方便问?

小虫眨起眼睛,忽闪忽闪的。她眼睛清澈明亮,像夏夜里的萤火虫,煞是美丽。

“大哥哥要问何事呢?”

冷血道:我见你们几人店里忙活,怎么不见有男丁帮衬一下?

小虫似懂非懂的盯着冷血。

“我的意思是,你爹爹呢?”

“你要问这个啊?”小虫恍然大悟,接着道:我爹参军打仗去了!

冷血道:原来是这样啊!

小虫问:大哥哥还有要问的吗?

冷血微笑,摇首。

小虫一走,老乌叹道:这家人挺不容易,老的老,小的小。尤其一个女人,主内又主外的,又没男人搭把手,命挺苦啊。

汤小圆好整以暇的说:老乌,看不出你还会心疼人,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是不是看上这拉面西施了?

“呸,你个生瓜蛋子,胡说些什么?当心我撕了你的嘴!”

老乌黑脸一沉,语气生硬,目光却偷偷扫了拉面西施几下。

冷血看在眼里,只顾继续吃面。

饭毕,冷血问小虫:小姑娘,多少钱?

小虫伸出五根手指道:五碗面,五十文。

“好!”

冷血刚想付账,老乌抢着从怀里掏出一小块碎银放桌上。

这是他身上全部家当。

他本就不富裕。

他本可以富裕。

枢密使童贯就很想招揽他,老乌在童贯眼里有两个优点。

第一,功夫好。

第二,没心眼。

这样的人为他效力,既有用,且不用担心。

老乌很不识趣,很不给面子。

所以他也很穷。

不过,这一小块碎银,却难住小虫。

“客官,小店找不开。你再翻翻,有没有碎钱。”

老乌道:不用找了。

此话一出,汤小圆瞪大眼睛,像看如来佛祖似的盯着老乌。

他深知老乌平日很节俭,更不是穷大方的人,眼下掏出全部身家,着实让他吃了一惊。

小虫忙摆手道:使不得,使不得!这太多了,收不得,收不得。

老乌道:给你就拿着!

小虫道:客官别开玩笑了,你换小钱付账吧。

冷血心知老乌有意帮这家人,编了个理由道:小姑娘,他是京城很有名的捕头,每月俸禄不少。这点银子对他来说,真的算是小钱。你家的面确实好吃,他既愿意给,你收下便是,实在不行就再给他上两碗面。

“这……”小虫踌躇不决,冷血已将碎银塞进她手心道:小姑娘,去吧!

小虫攥着银子,对冷血三人道谢,便转身往爷爷那边去。她将银子交给爷爷,又在交谈什么。

就在此时,店外传来一阵锣鼓喧鸣。

只见,一队仪仗队从远处过来,前头两面清道旗,四名头锣,四名腰锣,以及一百人的卫士,穿着鲜亮甲胄,手持明晃晃的长枪在前面开路。

后面又跟着一百兵士,打着刺绣绘画的各色旗帜,木雕铁打金装银饰的各样避、肃静、官衔牌、令牌、伞扇、铁链、令箭、乌鞘鞭,一对又一对……

再后面,才见到一柄题衔大乌扇,一张三檐大黄伞儿,罩着一顶六人抬大轿缓缓移动。

队伍最后是几十名骑手,衣着各异,兵器不同,打扮不像官府中人,倒像是武林人士。

冷血目光投出,那旗牌上赫然写着“京西南路监察使”。

另一面木牌上写着官名: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