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第1064章 【段誉出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神符二年,风调雨顺,全国仅局部地区发生水旱灾害。

官民皆称,这年号改得好。

钱琛终究是抱病退休了,新的内阁班子为:李含章、张镗、陈东、梁异、令孤许、胡安国、魏良臣。

李纲在刑部尚书任上病逝,比历史上多活了六年。

总督宁夏好几年的赵鼎,被调回来接替李纲职务。结果回京不久便生病,朱铭派人慰问才知,他在宁夏就已落下病根。

三请三辞,赵鼎也退休养病去了。

赵鼎还年轻,不到六十岁,或许养好身体尚能复官。

虞允文的父亲虞祺,接任刑部尚书。

已经快七十岁的刚直老臣李光,升任左都御史。这个任命出乎所有人预料,但很快大家就反应过来,督察院出身的官员有两个入阁,朱皇帝这是在防止“御史系”做大。

同年去世的,还有御医杨介。

杨介在起义军出川时投效,而且还献上人体解剖图。他的弟子很多都做了军医,甚至徒孙辈也遍布大明军队。此番驾鹤西游,洛阳及周边数十员大小将领,自发的前来灵堂拜祭吊唁。

“卿是杨先生的首席弟子,且说说这医学如何改制。”朱铭亲自召见孙叔献。

孙叔献今年五十二岁,尤擅外科,多次随军出征。

孙叔献说:“市井小民,多有因病致贫者。自王临川(王安石)创熟药局以来,虽药价有所下降,但问诊费还是过于昂贵。臣请增设官方医院,并降低医生的问诊费。”

王安石创设的熟药局,不仅平价售卖中成药,而且还兼有看病业务。

他开启了中国的公立医院模式,并且一直沿用到明清两代。但数量实在太少了,只能惠及城里的少数百姓,所谓平价药也经常不平价。

朱国祥、朱铭父子俩,自然也在推广公立医院,但目前只在州府城市推开,而且许多偏远州府还未落实。

朱铭说道:

“朕打算把太医院剥离出来,单设之后比督察院低两级,掌管天下疫病之事。”

“太医院下属的医疗体系分为三类:一为御医,二为军医,三为民医。”

“御医、军医顾名思义,民医则由惠民医院与安济坊整合而成。”

王安石的熟药局,到了南宋改为太平惠民局,明清两代则改名为惠民药局。

朱国祥退位之前,亲自改名为惠民医院。

至于安济坊,则属于慈善医院,创立于宋徽宗时期,一般由僧人和寺庙承办。也起了一些作用,但用处不大,很多时候还杂以念经安慰。

朱铭继续说道:

“仿照先秦古制,医院的医生分为三个级别:医师、医士、医徒。”

“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分配到医院即为医徒,继续跟着老师临床问诊几年方可升为医士。医徒属于伎术官序列的一等吏,升为医士便有从九品官身。”

“医士也按先秦古制,分为上士和下士。”

“至于医师,分为五等,可着朱、紫、绯、绿、青五色官服。不管穿哪种颜色的官服,在行医问诊时都只许穿素色衣裳。”

“惠民医院,要逐渐推行到各个县城。一个下等县,至少要有一位青袍医师坐诊。一个下等州,至少要有一位绿袍医师坐诊……”

“问诊费和药价,须得亲民惠民。朕不懂这些,你且给出一套方略来,再召集两京医生进行讨论。医院的开销费用,中枢和地方各拨给一部分,具体拨款多少也要经过讨论。其实大多数时候,惠民医院自己也能赚钱,根本就不需要官府拨款,你们可不要狮子大开口。”

“按照给君王看病的路子,问诊时必须写清楚病历,就算给穷人看小病也要写。”

“三年之内,再增加五所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分配到军医院和惠民医院。今后的御医,也从军医院和惠民医院选拔。民间如果有名医,即便不是医学院毕业,也可到京城考核再授予相应职务……”

朱铭说了一大堆,孙叔献越听越欢喜。

皇帝如此支持,医学真是要大兴啊。

朱铭继续说道:“另外,再召集天下名医,汇编成一些医书。不记载疑难杂症,只记录寻常病症治疗之法,让民间的读书人也能自学,方便乡村农民治疗寻常小病。辽宁怎么防寒治冻伤,岭南怎么防疠治瘴气,这些都可以详细记录下来传到民间。”

“太医院总管天下病疫,一旦哪里出现瘟疫之类,须得配合治民官调集医生前往。若有冠带医生不愿进入疫区,立即削官罢职!”

“遵旨!”孙叔献作揖领命。

朱铭挥手道:“去吧,拿出一套改革方略来,写得越详细越好。等太子过目了,再召集两京医生集体讨论。”

孙叔献躬身退下。

朱铭再次翻开案头的奏疏,那是朱康的请封和报捷文书。

朱铭提笔写道:“准许建藩南豫国。朱康降爵为郡王,秩比亲王。着令内阁草拟册封诏书,着令礼部雕刻南豫国王金印。”

对于这个儿子,朱铭还是很满意的。

他甚至强征了一位岭南名医,送到儿子身边保证健康。

再拿起一封奏疏,却是兵部军情司的进奏。

“大理国三十七蛮部叛乱,高氏兵败不能制。罗殿土酋、金齿蛮国趁机出兵,南北夹击大理国。大理国三面受敌,分封西部诸郡之高氏子弟,又以粮草欠缺为由按兵不动。国主段正严(段誉)心灰意冷,已宣告元旦退位出家为僧。”

朱铭看完这份情报,心中感慨段誉不给力啊。

堂堂一国之君,东边、北边、南边的蛮夷同时作乱,分封在西边的高氏诸子弟作壁上观,只剩一个国相高量成还在独撑大局。

换成朱铭坐那位子,估计也想要出家了。

朱铭给兵部批复道:“军情司细作继续打探。着令四川、湖南、广西文武官员,厉兵秣马,囤积粮草,等待时机。”

大理国虽然乱起来了,但还不够乱。

只是国王退位出家而已。

高氏内乱才刚开始呢,非得国相也退位才行。

……

大理城北。

点苍山麓,洱海之滨。

“咚咚咚咚……”

崇圣寺内的建极大钟敲响,无数细碎头发落在龙袍上,段誉盘坐于蒲团面无表情。

殿外,文武百官跪伏于地。

像君主退位大典这种事情,居然还有许多官员没来。其为首者叫高贞寿,论辈分是国相高量成的侄子。

高贞寿才是真正的高氏嫡系。

而国相高量成,只不过是从威楚(楚雄)冒出来的野崽子。

随着高氏内斗日趋激烈,越来越多高氏诸侯,选择站在高贞寿那一边。他们不顾大理国三面受敌,一个个咬死了粮草不足,就是不出兵去征讨蛮夷。

甚至有人猜测,那些蛮夷极可能是高贞寿招来的!

否则怎么会三面一起来

如今国王退位为僧,那些高氏诸侯皆不露面,全都窝在各自的封地蠢蠢欲动。

“当!”

一声磬响,段誉脱去龙袍,被伺候着换上僧服。

他站起转身走向大殿门口,双手合十对外面的官员说:“贫僧已是化外之人,尔等且自去吧。”

“陛下!”

新君段正兴,国相高量成,领着众人哭嚎。

段正兴的几个兄弟也在哭嚎,但遮掩伏地的面部,却尽是怨恨之色。

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背后都有高氏子弟在支持。

派系太多,互相忌惮,反而谁都不敢动,眼睁睁的看着国相扶立新君。

高氏内斗虽然才刚开始,但诸王子夺位却已结束。

即便有哪位高氏诸侯,今后把国相给干翻,也不会再另立君主。

反正这位新君属于傀儡,公共厕所一般的人物,谁做权臣都可以尽情摆布,何必横生枝节行废立之事呢

随着段誉转身前往僧舍,殿外众人也渐渐散去。

入房,盘坐。

段誉手持念珠,望着空荡荡的清雅僧舍,却实在诵不出来一段经文。

他不仅是累了,而且还怕了。

一堆手握军队的高氏诸侯,剑拔弩张实在太吓人,甚至还敢暗中招来蛮夷作乱。

他再不退位,估计连和尚都做不成了。

寺外。

高量成默默坐进马车。

儿子高皎渊愤怒道:“那些混账着实可恶,连陛下退位出家也不来,这跟造反有什么区别”

高量成突然来一句:“大理国完了。”

“父亲何出此言”高皎渊问道。

高量成说:“中原有雄主。西夏国主一亡,大明立即发兵灭之。高丽国主被囚,大明再度发兵灭之。听商贾带来的消息,西辽耶律大石也死了,大明正在远征西域,也不知道打成了什么样子。西辽的情况我们不清楚,但安南却是被兼并,占城也被大明皇子夺取。”

掀开车帘,高量成一声叹息:“如此四面开疆拓土,大明皇帝会放过我们大理吗我那些叔伯和侄儿,不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居然在这种时候争权夺位闹内讧。金齿蛮和罗殿蛮我不清楚,但三十七蛮部肯定是他们招来的!为了逼我辞去相位,他们竟然跟蛮夷勾结!”

“大明真会派兵杀来”高皎渊惊恐道。

高量成说:“我这个国相肯定坐不稳的,但也不能坐以待毙。中原大军一至,除了我谁能挡得住可他们不听我的话,还想夺我的相位和爵位。既然这般苦苦相逼,就莫怪我六亲不认!”

高皎渊问道:“父亲打算怎样”

高量成说:“新君继位,理应谴使去洛阳请封。你代我到洛阳走一趟,就说一旦明军杀来,我们父子愿为内应,只求在事后做一个富家翁。”

“这……这怎可以”高皎渊被父亲的决定吓到了。

高量成冷笑:“高氏的香火与富贵,今后还得靠我们父子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