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小土匪 > 第一百零三章 从回大吴山1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零三章 从回大吴山14

第五位,就是高拱了。两项新政,隆庆开禁,基于嘉靖末年倭寇的基本清除,隆庆元年高拱宣布海上开禁,中国的海上贸易从此达到了新的高峰,进一步促成了万历年间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这一项功绩应该千古流传。隆庆和议,自南宋起与蒙古长达三百多年的战争状态基本宣告结束,通商成为双边主要交流手段。另外高拱在商议蒙古和谈的过程中还历史性地采用了投票表决的方式,不管目的如何,也算是开创了华夏民主政治的先河。

俺答封贡事既成,高拱犹居安思危,担心边方兵将因无事而疏怠偷安,再坏边备。他一向主张“不恃人之不吾犯,恃我不可犯;不恃人之不吾欺,恃我不可欺”,强调自强。于是再上疏,“请每岁特遣才望大臣四出阅视,以今视昔,钱谷赢几何,兵马增几何,器械整几何,其他屯田盐法以及诸事拓广几何”,明白开报,若比往昔有所增益,则与过去战时擒斩同功论赏;如果只保持以往水平,则罪如失机论处。”朱载坖赞赏这些意见并采纳,兵部遂一一制定具体措施行之。

以后的几十年中,西北边境始终安定,无大扰,此亦高拱一生大政。高拱在南方两广、云贵边事上亦颇多建树。隆庆初,广西古田壮族人韦银豹等聚寨反明,有司多次往抚剿,均不效。高拱再起,荐殷正茂为总督往剿。正茂任法严、善战,但性贪。高拱说:“吾捐百万金予正茂,纵乾没者半,然事可立办”。其实,他在重用正茂的同时,已着眼于提擢、培养本省人才,在两广郡县中“多除制科,宽其荐额,勿拘成数”,引导民风向上。不久,果然“乱民乐业而向化矣”。时人都以高拱为善用人。其实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其实她最大的亮点就是高拱不囿于先儒成说,以为“其不能得者亦不可强从”。直斥程朱理学“远人情以为天理”;他很赞同同时代思想家王廷相的观点,认为理在事物,无其事即无其理。他对“权”字更有一套独到的见解,把“权”与“经”比作秤上的“锤”和“衡”,两者关系是“盖经乃有定之权,权乃无定之经,无定也,而以求其定,其定乃为正也”。即:权和经是对立的统一体,凡事皆有经,其事实行时应认真权一下,使权与经得以统一,就这样的大才你且让他回老家,诶。

第六位就是李时珍。中医理论的《本草纲目》,很多华夏人现在还在用。他的医学成就是超过扁鹊、华佗、孙思邈人的,原因很简单:李时珍可以踏着他们走过路,和宋应星的科技成就一样。当年明月在书上用了欧洲国际从医宣言,我用客观的话:“不能为金钱服务、不能为特权服务。必须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李时珍当之无愧。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百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着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象大青,并指责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象萆薢,有的说它象拔葜,有的又说它象贯众,说法很不一致。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经过27年的长期努力,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初稿,时年61岁。以后又经过10年三次修改,前后共计40年。

第七位就是,吴承恩了,就是因为他的西游记给他带来千年的名声。

第八位就是王守仁,虽然他在华夏历史上的影响不是很大,原因是他的理论属于发扬人的个性的“知行合一致良知“。要被统治阶级接受非常困难,嘉靖、张居正时期都对王学有过严厉打击,到了后期则是彻彻底底的全面封杀,因此他的名气不大,知道他的人不多。但是他的思想却是影响了包括东林党。

第九位就是徐阶,以一人之力挽救明朝的危亡,使明朝在经历严嵩的黑暗统治后重现光明。而且还开创了相权对皇权挑战的关键性先河。当时严嵩专权,徐阶起初不肯依附严嵩。于是严嵩经常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徐阶的处境一度十分危险,这使他认识到不能以卵击石,于是他改变策略,事事顺着严嵩,从不与他争执。为了得到他的信任,还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表面上十分恭顺。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十分霸道,多次对他无礼,他也忍气吞声。同时,徐阶向嘉靖帝靠拢,专门挑皇帝喜欢的话说,终于讨得嘉靖帝的喜欢,不久,加徐阶少保头衔,接着兼任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机务。后来他密奏咸宁侯仇鸾罪状,使嘉靖帝杀掉仇鸾,得到皇上的信任,加太子太师头衔,地位进一步提高,仅次于严嵩。后来嘉靖帝居住的永寿宫发生火灾,暂时住到了玉熙殿,但是这里地方太小,于是嘉靖想营建新宫殿。他问严嵩,严嵩请求他回到大内住,嘉靖帝很不乐意。然后问徐阶,徐阶猜透了嘉靖的心思,于是建议用被烧毁宫殿的剩余材料,营建新的宫殿,他的建议得到嘉靖帝的赞同。后来由他主持建造成万寿签燥陵察宫,嘉靖搬了进去。徐阶因此加封少师,兼支尚书俸,而严嵩渐渐被皇帝冷落。

第十位就是现在在江西的宋应星,宋应星在物理、化学、天文、流体力学等等方面都是出类拔萃者,科技类着作不下数十部。涉及手工业、农业、冶金、畜牧业、制造业、军事工业等等各方面领域。促使明朝科技大踏步前进的关键性人物。《天工开物》是对华夏二千多年科技发展的历史性总结。另外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波“的存在的人,在他的着作《论声》中指出:声音是靠“波“来传播的。宋应星所着书籍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蜡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在农业方面宋应星对水稻浸种、育种、擂秧、耘草等生产全过程作了详尽的记载。如“包及数日,懊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己。同时,他还指出了水稻种植中值得注意的各种问题。在手工业方面,宋应星力图运用定量的方法,他在叙述生产过程时,特别注意原料消耗、成品回收率等方面的数量关系,有着明确的量的关联。当分析秧苗移栽时,宋应星指出:“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即秧田与本田的比例为1:25石这个重要的比例数据近代的江西仍在遵循。宋应星对各种油料的出油率作了明确的说明:“凡胡麻与蓖麻籽、樟树子,每石得油四十斤。菜旅子每石得油二十七斤。芸苔子每石得三十斤……“。对油料作物这种具体而准确的数据说明,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尤其是《机械》篇详细记述了包括立轴式风车、糖车、牛转绳轮机床等农业机械工具,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科学家。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宋应星记载的用金属锌代替锌化合物(炉甘石)炼制黄铜的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用铜和锌两种金属直接熔融而得黄铜的最早记录。

就这样的一个大才到现在为止就是个秀才,你说大明要是不亡,那就是没有天理了,其实你这个老家伙,你的朝代是名人做多的年代,只是你天天窝在皇宫里,就像个傻子一样,抬头看奏折,有个屁用,你就是用一个宋应星,就盯得上所有的东林党的人,现在我已经派人请他出山,这样的大才我可不想浪费了,他的成就应该在我和王文明之上,但是不知道他的从政能力,但是要是大明一个小小的工部尚书是佐佐有余。

还有一位就是谈允贤,谈允贤(1461年-1556年),明代名医,中国古代4位女医之一,(有晋代的鲍姑、西汉的义妁、宋代的张小娘子、明朝的谈允贤),明代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江苏无锡)人。谈允贤生于明朝天顺5年,其祖父谈复、祖母茹氏为当时名医,伯父谈经官至户部主事,父亲谈纲官至南京刑部主事,母钱氏,有一弟谈一凤。谈允贤自小聪慧,祖母就让她学医,就在祖母的教导下学会的精湛的医术,祖母去世前将一生所收集、编写的药方病理都传给了谈允贤。谈允贤后嫁杨姓男子为妻,婚后不久患上气血失调,就自我诊治、试药,后来生了三女和一子杨濂,每当子女有病,她都亲自为他们诊治。直至其祖母去世,她才真正在外行医。谈允贤依照祖母的嘱咐,开始为人医病。一些女性患者,患了妇科或外科疾病,不愿让男医生诊视,就纷纷来找她医治。而谈允贤的医术相当精湛,每每获得奇效。

谈允贤对她所医治的女性对象的认知,是建立在亲密接触上的平等对话,是对她们情感和生活的仔细观察,是来自女性对女性身体的同情,所有这一切内化为谈允贤的医学思想,最后反映到她的技术方法之中,形成她的风格。在谈允贤这里,作为医学对象的女性的身体和性别,得到更为亲切的医学认识,她们受社会压制的声音也得到放大和彰明。《女医杂言》中有则医案颇见意味:“一妇人,年三十二岁,其夫为牙行,夫故商人,以财为欺,妇性素躁,因与大闹,当即吐血二碗,后兼咳嗽,三年不止,服药无效。其先有止血凉血,次用理气煎药,再用补虚丸药。四生丸(出良方),去生荷叶,用生地黄、扁柏叶、加黄连、山栀仁、杏仁、贝母各二两。“谈允贤50岁时,想到离梦中祖母告诉她的“汝寿七十有三“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便根据祖母传授的医理和自己的临证所得,写成了《女医杂言》一书。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