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 第107章 【教育随笔】对在中小学教师中评“教授”级教师的思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7章 【教育随笔】对在中小学教师中评“教授”级教师的思考

【教育随笔】

107、对在中小学教师中评“教授”级教师的思考——关于给中小学教师评职称的种种思考

顾雪林(京城翎管王)

为了避免造成误会,不给喜欢“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人一些口实,我要先说一句话,作为在教育宣传战线奋斗了30多年的老记者,我对中央在教师节宣布的中小学教师可评”教授“级职称的措施是坚决拥护的!我也认为,一些非常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早就具有评为”教授“职称的资格,他们对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理应享受较高的荣誉和丰厚的待遇。我认为中央的这一措施,是对全国各中小学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的尊重和期盼,也是鞭策和鼓励,是尊师重教的具体体现。

我知道,网友们都很聪明,不管你起了个什么网名,他们都有办法知道你是谁!我从网友们给我的”留言“和”纸条“中,早有领教。所以,我也不能傻愣子似的乱发言,因为,那个随意起的网名背后,毕竟有个真实的自己,一个拿着一笔较丰厚的退休金的自己!

一、我对在中小学教师中评“教授”级教师的一些个人思考

应当算是我个人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一些很不成熟的看法,这个问题,我个人也在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中。

除了一些试点学校(2009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在Sd省wF市、吉林省SY市和Sx省bJ市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在以前的中小学中,教师的最高职称“中学高级教师”(小学教师中也可评中学高级教师)相当于“副教授”。应当说,把这个“副教授”提高为“教授”,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尤其是对那些已经评为“副教授”级中小学教师来说是这样。让年轻教师也有个盼头。当然,中小学现在也有“特级教师”,但那往往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并不是相当于“教授”的职称。

我的问题是:

1、中小学教师一定要用评职称的方式激励和鼓励吗?

2、在中小学教师的任用中,一定要引入竞争机制吗?

二、以往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的困惑

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在一些中小学采访中常常遇到的困惑,而这些困惑又往往无法写在公开报道中(因为,一旦写了,解决不了问题,还容易引起争议和思想混乱)。我每年要出bJ采访8-10次,每次要跑6-8所中小学(不算去大学采访)。这样算起来,我一年至少要去50多所中小学采访,30年中,我大概至少去过1500所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除内蒙和xZ)。据我的观察,和我同近万名教师的交谈中(采访中,往往要开10-20人的座谈会,这还不包括我参加各种研讨会和教师们的直接交谈),在可以评定职称的这20多年,评职称,一直是困扰中小学教师的大问题,特别是对中青年骨干教师。

这个困扰主要有以下几点:1、职称名额问题;2、职称论文问题;3、职称外语问题(尤其对中老年教师,近两年对老教师政策有松动,可以不考外语了,但多数人已面临退休了);4、谁是评职称最权威的评判(这个评审委员会看重什么?——看教学?看论文?看职务?看关系?);5、每年为职称评审准备各种材料(复印资料),费时、费事、浪废纸。累得人人脱掉一层皮,苦不堪言。

1、职称名额问题这几年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以前,一些老教师评上职称以后,一旦退休,职称名额就可以让出来。现在,年轻一些的教师评上职称的越来越多了,他们往往一占名额就是十几年。同一批年轻教师中,你先评上,我没评上,往往一耽误就是好几年。很多学校,评到一定程度,没有名额了!这个问题在bJ、上海等大城市的中小学中非常突出。想评职称,但是名额都被占住了,没名额了。越往上评,高级职称名额越少(中级职称占总额45%;副高职称占总额15%;高级职称占总额3-5%),一旦职称名额被占住,就会形成评职称的瓶颈,够资格也评不上,谁也没办法!

中国因为有过“特殊时期”10年的人才断档期,前几年,55或60岁的老教师一旦退休,还可以空出一些名额。这些年,中年教师往往才45岁左右,多数人不到50岁,要退休,至少还有5-10年。要退休后让出职称名额,也至少还有5-10年。很多中小学,55岁下面,就是45岁的教师,一差十年!

2、职称论文问题这个问题不多说,谁都一看就明白。为了在一些被认可的杂志或报纸发表论文,逼得一些非常善良和有尊严的教师,不得不四处托关系发论文。这中间有些也涉及钱的问题,也给腐败分子“钱、文交易”提供了空间。同时,也造成一些教育媒体的文章质量一落千丈(很多文章是凭关系发的)。很多情况下,想发论文的没关系和门路的教师往往拿着钱还找不着庙门。发论文,对搞教学研究的教师来说,还算合理要求;对那些在教学一线拼死拼活的教师来说,又要搞好教学,又要有教学论文发表,谈何容易!我年轻时当过一线教师和班主任,我对此深有体会!

从媒体方面来讲,很多教师的工作都具有同质性或同一性,大家都谈同一个问题,哪有那么多独创性观点可以写成论文发表。更何况,中国有几十万所中小学(最多时号称达到100万所,这几年城市学校搞合并,农村减少或合并乡村小学和一人校,全国大概减少了一多半中小学校),将近有1000万中小学教师,中国省以上教育类报刊哪有地方发这么多教师的论文啊!

因为,国内绝大多数报刊杂志还不是教师评职称的论文发表的认可的报刊杂志,大家往往只能拥挤在省级以上教育类报刊杂志的独木桥上!

3、职称外语问题这是个怪问题,大概是中国人独创的。没听说哪个国家要通过中文考试(我们则要通过外语考试)才可提升职务!

看外文资料一定要会外语吗?看专业翻译翻译的资料就不行吗?如今的很好的翻译软件,正确率高达98%。

中国人读世界名着,一定要学好作家所在国的外语才能去读吗?试想,就是今天,有几个中国人能熟练的通读世界各国原版名着(那他首先要精通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印度语、梵语、拉丁语等等)?我们今天说我们读过一些外国名着,我们首先要感谢这些外国名着的中文翻译者!而不是感谢我们自己的蹩脚的外语水平!

看看那些通过外语考试的人,哪个不是一通过,就把外语书一扔,谁还记那些单词。再过几年你问问,恐怕多数人都把单词忘了一大半!说实话,就是英语国家的人,看他们不熟悉的教育专业论文,也未必能看懂(懂中文的人同理),何况在中国本土的那些学外语的人,让他们学到能看懂英语专业教育论文(除了智商在200以上的),恐怕多数人是要学到退休了。

多数中国人学的那点外语,出国旅游、一般交往和买东西还勉强应付,要能用外语在教育专业研讨会上辩论、发言和展望教育未来发展,恐怕大多数评上教授的人也会面面相觑,捉襟见肘,不敢登台(我的亲眼所见)。除非他在国外教育界混过多年。

其实,各国人员交流,都不要求参与人一定要懂外语,大家可以通过翻译交流(如今还可以通过各种翻译软件,很多老外都是如此),没有任何障碍。所有国际研讨会都是如此(大家都戴个会上发的耳机,听同声翻译)。我们往往津津乐道于外国人来参观了,我们的学生用外语问几个问题,很沾沾喜喜。其实,这和懂专业外语还差得很远很远!

我曾在xJtSKEGtJK自治县(唐僧西天取经出边境的地方)采访,我们的维语翻译不懂当地塔吉克语,当地的塔吉克语翻译懂维语但不懂汉语,我们采访塔吉克族教师时,我说汉语,维语翻译翻给塔吉克语翻译,他再翻译给塔吉克族教师,大家觉得很正常。难道我要先学好塔吉克语才有资格到当地采访吗?

中国人有句俗语:“干什么,吆喝什么!”应当让翻译专业和那些经常和外语打交道的专业把外语学好。外语是他们的工作武器,而不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工作武器。

我们应当节省下每年全国大中小学生为学外语花的大量金钱、时间和人力(时间也是金钱、聘外教也是金钱),送我们的一些有外语需求的教师和学生出国学习外语,相信他们在国外一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学会外语的听说读写(因为有讲外语的环境,情景教学嘛)。

中国人学外语并不笨,外语学好是要有语言环境的。你看每一个中国年轻的父母,只用两三年时间,就把自己的小孩教得可以用流利的中文和大人吵架。不是他们的教育得法,而是国内的中文语言环境使然!

其实,外语教学除了外语专业和一些和外语相关的专业,不必每一个学生都在学校学习。学外语应当交给社会上的专业外语培训机构,考外语也应当交给社会上的专业外语考试机构(例如托福考试),国家只需要认证就可以。这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省钱省力,效果也好。

学习和掌握外语,也就是掌握一种语言,也需要天赋,也不是每一个人只要努力就可以学好的。是的,中国人都会讲中文、听中文,但并不是人人都会写中文小说,人人都会写中文专业论文。语言有听说读写,会听和会说一种语言的人,并不一定读写也都很强。人人都学外语,无异于让人人都去练习唱歌或跨栏,其结果可想而知!其浪费可想而知!其愚蠢可想而知!

4、谁是职称评审最权威的评判?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我点到为止。职称评审要想公平合理,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来当职称评审的评判员。

我自己参加高级职称评审答辩时,看到某位从来没有写过有分量报道的某新闻单位的领导,也堂而皇之地坐在评审台上来投我的票,尽管是全票通过,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评审前,我没有给任何评审员送过礼,我知道,一旦有人心理失衡,投反对票就是必然的,不通过也不新鲜。大家期盼公平合理,希望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第三方专家来评判你,而不是某些并非专家的领导也在职称评委会里凑数。

教师职称是对一个教师专业业务的评价,应当主要评给教师,评给在教育和教育科研一线的教师,而不是学校领导人人有份。领导有职务了,靠职务领取薪酬待遇,何必还来和教师争职称!有的人职务职称一个也不想少,都占着。有的人拼死拼活一个也占不上,这怎么能叫人心服口服?职务干职务的活,职称干职称的活。如果哪位领导就想要职称,他可以不当领导,下来拿职称,干职称的活!

在学校,有职务的领导,应当让出职称名额;有职称的教师当了领导,也应当让出职称名额。职务和职称,学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一个人应当只能占一个!因为,在今天,职务和职称都是稀缺资源,都会带来相应的待遇和收入。你都霸占着,别人怎么办!

5、每年为职称评审准备各种材料(复印资料),费时、费事、费纸。这是每一个参加过职称评定的人都深有体会的事,无需我赘述。

三、中小学教师一定要用评职称的方式激励和鼓励吗?在中小学教师的任用中,一定要引入竞争机制吗

先谈谈大学教师的职称评聘。大学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世界各国都在大学搞教师职称评聘,评聘大学教师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有的国家教授还分几级,如我国:教授1-3级;副教授4-5级;都属于高级职称),有的国家没有年龄要求,可评聘终身教授。我国也基本上是一评终身。

因为,在大学教师的教学中,研究性更强,授课的个人色彩更浓,讲课中的新观点更多,个人观点更强,探讨性更强,质疑性更强。学生也可以部分赞同老师的观点,学生可以质疑老师的观点,学生也可以推翻老师的观点。大学应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地方!大学应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地方!大学不是出大楼的地方,应当是出大师的地方!大学应当是培养研究型、创造性、创新型人才的地方!

大学已经不再是让学生仅仅掌握某种知识,而是要在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习研究探索未知世界,去提出新的科学观点,并加以科学的论证。

所以,大学老师评聘职称时,除了其他条件,还要有自己的专业学术论文。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年轻的大学老师,当他提出了学术界认可的新观点或论证了别人的科学猜想时,可以破格评聘为副教授或教授的原因。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多的还是给学生打牢基础知识,更多的还是告诉学生今天已知的科学定论,并教会学生掌握这些科学定论。教会学生识字、写作,并学习创作。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立志。教育学生了解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灿烂文化。教育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强身健体,培养意志。等等。在初中高年级和高中阶段,教师们会逐步让学生接触探索、学习质疑、学习研究和创新的方法。

因为中小学教师要和懵懂的儿童或青春期的叛逆孩子长期相处,他们的工作更需要长期的职业积累,需要职业稳定,需要在学生中的权威、威信和尊严。中小学教师不应当处于频繁的职业竞聘中,总搞得人人自危。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应当保证其能长期稳定的在岗服务,有较优厚的待遇,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应当是个人人尊重和羡慕的岗位!应当是年轻人心中的理想职业。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的工作性质不同,工作对象不同(中小学教师多数面对的是不成熟的孩子,大学教师面对的都是成人了),没有可比性!在中小学教师的任用中,没有必要搞什么岗位竞聘,搞得人人自危,个个心情不舒畅,相互之间关系紧张,当领导的也非常头疼!

中小学教师应当是人群中幸福感最强的一批人,是最有爱心的一批人,是天天在脸上挂着发自内心的微笑的人。这样的教师群体,才会让我们的祖国花朵们,感受到童年和少年学习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中小学教师应当主要实行入职资格认定、职业资格分级认定,接受定期在岗培训,一旦上岗,只要不出现违法违纪和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就应当可以一直有尊严的工作到退休,任何学校不得随意解聘。

中小学校可以不搞职称评聘,可以实行:

1、教师级别工资,如:初级、中级、高级。可在工资总收入上略高于同年龄的公务员。中小学教师工作到一定年限就可以晋升一级,不须评聘。“高级”可细分两级,工资水平可以比照大学副教授和教授的工资水平。教学出色的年轻优秀教师可以破格晋升。

2、工龄工资,作为级别工资的补充。教学工龄越长,相对的工龄工资数额越高。这样,工作年限越长的教师,工资也可以较高一些。

3、特殊奖励工资,对当年在教育工作上有突出表现的教师或获得某种省市级以上奖励的教师,当年奖励本人月工资额的3-6倍。

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标准,应当所有学校完全一样,城市和农村完全一样,贫困农村学校的教师,还应当另外获得一笔贫困地区补助费。

教学水平差的教师,应当进行在职培训,培训后再次接受专业机构的职业资格分级认定。认定合格的,才能继续享受原有的教师待遇。

违法违纪的中小学教师,除了依法处理外,也应及时清理出教师队伍。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违法违纪的人,不能当教师。

综上所述,我认为,应当在一些省市的中小学中,进行“中小学不评职称”的试点,彻底让中小学教师解脱职称评聘,身心愉快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既然有评职称的试点,也应当有不评职称的试点!在多种试点的实践中,相互比较,优中选优。同时广泛征求教师们的意见,看看广大教师到底喜欢哪一种方式。

我们所有人都是中小学老师教育出来的,我们希望老师们幸福愉快的工作,不再为“评职称中的那些事”发愁了!

(2015年9月发在自己的博客;修改于2022年7月19日凌晨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