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 第28章 【回忆往事】颐和园那池碧波的回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章 【回忆往事】颐和园那池碧波的回忆

【回忆往事】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28、颐和园那池碧波的回忆

顾雪林(京城翎管王)

那年,那天早晨,去看望母亲,特意在西苑地铁站下车,从西苑一路走到颐和园东门。

进了东门,一切又是那么熟悉,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那感觉,是我60多年前第一次走到这里的感觉,也许,只有松树的树梢高了一些!

我站在仁寿殿的铜麒麟前,仿佛看见母亲当年拉着我的小手,指着麒麟对我说说:“这是麒麟,一种怪兽。”那情景,多么遥远;又彷佛近在咫尺!

从仁寿殿往西北,经过大戏台,来到当年慈禧太后居住的乐寿堂,想看看后院的紫玉兰花是否开了?花骨朵很饱满,但花还没开。

穿过乐寿堂,经过邀月门,来到长廊,从长廊向南望去,就是那池碧波荡漾的昆明湖。

北平刚解放时,导师曾豪迈地写诗劝慰柳亚子:“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1968年,我们院一大帮孩子到颐和园游泳,那时夏季票价才两分钱门票,知春亭的南面是围起来的游泳区,有一个跳台,在跳台西面有白色的休息凳和白色的标志杆(我们称之为“白杆”),从岸上到白杆大约50米。另有红色的休息凳和红色标志杆(我们称之为“红杆”),从岸上到红杆大约100米。

到了1969年,院里的孩子大都去了东北、云南和内蒙生产建设兵团。70届很少一些人分到了bJ的各个工厂。1971年夏天,只有我一个人分配在海淀镇小工厂,孤身来到颐和园游泳,我游到远处的红杆处,眺望昆明湖,遥想两年前我们还是一大群人在这里游泳,如今天各一方,颇感凄凉!

坐在水中的红色休息凳上时,我明白了人生的一个道理:“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寒冷的冬天,我到颐和园滑冰,常能碰上军事科学院的几个女孩也在那滑冰。也许是怕碰上坏人,她们总是不停地滑过来,问我什么时候走,总希望和我一起离开颐和园。那时,我穿一身套在棉袄棉裤上的破军装,她们几个女孩也是一身军装打扮,我们都滑跑刀,跑起来英姿飒爽。

后来,有一天,她们中的一个漂亮女孩跑来告诉我,她们都要去当兵了,问我要不要留她们的联系方式?我当时年轻气盛,颇有些傲慢地抬头说:“不用留了!”之后,望着她们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突然一阵心酸,有些恋恋不舍,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她们。

如果是在今天,我不会轻率地拒绝一个漂亮女孩的“好意”!人生是无数平行线,相交在一起,那是可遇不可求的缘分!一旦轻易错过,就将永远失去!命运不是没有给过你机会,只是你自己没有牢牢地把握住!

1975年,为了纪念导师畅游长江,hd区组织各工厂的青年工人横渡昆明湖。长廊两侧人山人海,大家从佛香阁下水往龙王庙游,游了不到10多米,大家就开始在水中走了起来,因为前面的人游的太慢,人挤人,根本游不起来。那时,昆明湖的水浅,我们的横渡,基本上就是从佛香阁下水走到龙王庙。

改革开放以后,我很少到颐和园游玩了。尤其到了报社当了新闻记者以后,足迹踏遍全国各地,但近在咫尺的颐和园竟然很少踏足!

有一次,陪着外地记者站的几位记者逛颐和园,进门票竟要每人20元钱,再逛园内的大戏台、佛香阁等地,还要单收费!和当年我花2分钱的门票相比,恍如隔日!

颐和园和我渐行渐远了!

直到退休,我可以享受青龙桥地区优待老人的政策,免费进入颐和园,颐和园再次成为我闲逛的后花园!

我喜欢清晨逛颐和园,这时游人稀少,走在长廊旁的石阶路上,就像在自己家的后花园里散步,悠闲自在。有时,凭栏远眺昆明湖那一池碧水,近听湖水拍岸;远望碧水长天,观看湖中的游鱼,常常让我浮想联翩!

(2022年4月23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