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 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问荀夫子(九九同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问荀夫子(九九同心)

“世人皆知在下有天书相助,自然通晓生老病死斗转星移的天地伟力,但对于超越凡人的神秘力量,却知之甚少,还望夫子解惑!”

荀夫子端起桌上的茶碗,喝了一口,而后缓缓说到:

“神明的力量吗?

老夫这一生,见过地龙翻身,山崩地裂,也见过惊涛骇浪,席卷生灵,以为天地伟力绝非凡人可挡!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至于神明的未知力量,老夫这一生,都未曾见过。

我儒家祖师有云,不语怪力乱神,夫子从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因为鬼神离人世太遥远,于人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老夫也仅仅在祖师存留的只言片语中得知过一丝未知的力量。

夫子曾说过,东海有连丘之地,蕴不世之大邪,西北有昆仑之虚,藏超凡之伟力!

东海无尽波涛,老夫也不曾横渡,万山昆仑老夫也未尝踏足,故而那里具体有什么,老夫也不得而知。”

“竟然是这样吗?原来如此!”

听着荀夫子的话,白亦非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当年在殷墟之中,自己从大商前辈,老祖宗丙申那里得知了上古的诸多辛密,或许那些事情早已归于尘埃,没有任何意义,又或许,仍然存世。

这些年来,自己羽翼未丰,并不敢探寻这些所谓的未知力量,如今武力、兵戈皆有所依仗,又遇到了当世最为博学的荀夫子,这才敢有此一问。

当年老祖宗丙申就曾提到过,上古道门败退昆仑,大禹帝封印妖族于东海罪土,这些与今日荀况提到的孔夫子记载的超凡力量竟然不谋而合!

昆仑之虚到底在何方尚且不得而知,但隐隐间,东海连丘之地究竟在哪已经呼之欲出了,扶桑四岛!

极有可能,东海连丘之地,罪土之上,扶桑四岛便封印着无数妖族!

若是这样说来的话,三十年后,那阴阳家倾尽全力打造巨船蜃楼,遣云中君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远渡重洋,横渡东海,真的是为了寻找长生不老药吗?

阴阳家和东皇太一,到底想要干什么,这一切还真是扑朔迷离啊!

既然已经有所了解,白亦非便不再纠结,继续向荀夫子问到第二个问题:

“这第二问,敢问荀夫子,当年荀夫子不惜违背儒者不入秦的祖训,成为天下第一个入秦的儒者,后来又从秦国离开,那荀夫子是如何看待秦国的?”

提到此事,荀况也忍不住追忆起来,仿佛回想起了他年轻时,冒天下之大不韪,西出函谷,教化秦国的峥嵘岁月!

老人家向西望了望,那是秦国的方向,随后缓缓开口说到:

“此事也是好多年没有提起过了!

老夫年少时便学习了春秋等儒家经典,在百家争鸣的汹涌思潮中,老夫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孔夫子作为行路的灯火。

但老夫并不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也从不偏信儒学先辈的观点学说,甚至与孟夫子的性善之说针锋相对而提出了性恶论。

那时的秦国,已然成为战国七雄之首,但儒者不入秦的法则依然被默认,不过老夫并不在意!

老夫是数百年来,第一位进入秦国的儒者,还记得那时,秦国的国君和丞相亲自接见了老夫。

出了函谷关之后,秦国国内的安定、有序,让老夫不禁大开眼界,同时叹服秦国能够在诸国中胜出,不是幸运,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那时老夫向秦王提议,要重视道德教化的力量,不要一味信奉武力。

但是踌躇满志的秦王嬴稷和丞相范雎根本没有将儒家放在眼里,秦王更是直言儒者无益于治国!

酝酿已久的美好设计以及支撑着老夫来到秦国的信念和勇气,在那一刻,忽然间消失了,那时老夫便明白了秦国就像他秉持的法一样冰冷无情。

时至今日,老夫已然可以断言,秦国定然可以东出,如鲸吞大风,即便是兼并六国也不无可能,但过刚易折,以严刑峻法框束天下的秦国,定然是无法长久的。

侯爷学究天人,不知认为儒法可以并存吗?”

白亦非听着荀夫子对秦国的见解,深深的点了点头,继而说到:

“儒法能否并存,在下此刻无法给荀夫子答桉,但是或许未来的越地能够给荀夫子答桉!”

荀夫子听闻,微微点头,却并未说话,白亦非见状,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荀夫子,在下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万望荀夫子解答!

国当何以立?”

此言一出,荀夫子目露神光,看向白亦非的眼神迥然不同,心下想到,看来这位白侯爷,早有此心,只是不知道其会从何处入手,不过还是缓缓说到:

“自三代以来,立国无不以重器镇之,国无重器,其必亡矣!

周有九鼎镇国,才可绵延至今,即便诸侯争霸,也能保得王畿不失!

其后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皆为镇国之器。

天下纷争数百载,许多镇国之器都毁弃于山川草野。

镇国之器与国运水乳交融,镇国之器愈发强大,则国运愈发昌隆;

镇国之器损毁,则国运也会受损;

同样,君臣协力,则国运昌隆,镇国之器也会愈发稳固,君臣失德,民心丧乱,镇国之器便会晦暗!

所谓镇国之宝,便是此意。”

白亦非听闻此言,恍然大悟,当即问到:

“那不知当今天下七国,都以何宝镇国?”

荀夫子颇有些高深莫测的说到:

“当今天下,秦有三宝,曰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天问之剑!

楚国尽得春秋曾侯之宗庙,有曾侯两宝,曰曾侯乙尊盘、曾侯乙编钟!

赵魏韩三国承继春秋强晋之宗庙,有晋之中原三鼎镇压国运,

分别是赵之毛公鼎、魏之大克鼎、韩之大盂鼎;

齐国有两宝,曰子龙鼎、金豹印!

剩下一个燕国,也承继了姬姓旧物,以大玉戈作为镇国之器。”

白亦非听闻荀夫子对七国镇国之宝的介绍,心下想到,原来如此,怪不得后来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这“随、和之宝”,想来便是指“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两件宝物了。再加上一把可以镇国的秦王天问剑,三宝镇国,怪不得秦国国运昌隆至此,当即白亦非心中便有了些谋划。

这和氏璧早先为楚人和氏于山中发现,献于楚王,后为赵国所得,秦王嬴稷渴慕此宝,想要用计赚取和氏璧,这才有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只是终究天命在秦不在赵,和氏璧最终还是为秦国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