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天青色等烟云 > 第十二章 皇家禅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马车停在了石佛寺山门外的圆觉桥边。

要进石佛寺,先得过圆觉桥。

卧龙湖的水从桥下潺潺流过。

圆觉桥是一座风雨廊桥,上面盖着瓦,可以遮风避雨。

桥头挂着一块匾额,上面是圆觉桥三个鎏金大字。

桥面由青石铺成,很宽,足够通过一辆马车。

桥的两侧各有四根圆柱,每两根圆柱之间有供行人休憩的木椅。

据说当初修建石佛寺的时候,克幽禅师特地把这座桥修成廊桥,就是为了给行人和附近山中的村民遮风避雨。

桥够宽,马车虽然可以驶过圆觉桥。

但是却从来没有人这样做过,无论是谁都是在桥这边就下车下轿下马,然后走过去,就连来传旨的钦差大人也是如此。

皇家禅林可不是浪得虚名。

早先这座桥并没有名字,后来皇家敕克幽禅师为“圆觉慧应慈感大师。”

宁州百姓也感念克幽禅师之功德,请封此桥为圆觉桥。官家恩准,并亲自提了三个字。

试想,桥是克幽禅师的名,字是官家所提,谁还敢不在此下马下轿。

李曙率先跳下马车和李顺一起扶着李玉清下了马车。

最后才是李德山抱着匣子下来。

李德山对李顺说道:“你快去请彭荣先生……”

话音未落就听见一个爽朗的声音说道:“不用请了,这等时刻岂能少了我。”

李曙一看,正是自己书院的院长彭荣先生,赶紧上前见礼。

李曙是书院的学生,彭荣受了他一礼。

却对抱着匣子准备行礼的李德山道:“你我都不是拘泥之人,就不要来这些虚头巴脑的了。”

李玉清道:“德山毕竟是晚辈,怎可无礼。就是我也要对先生行礼,以示尊敬。”

彭荣先生道:“玉清兄,不要拜来拜去的,多耽误功夫呀,还是赶紧进去找老和尚讨杯茶来喝吧,我在这里等你们都等很久了。”

“咦,先生怎知我们要来?”

李曙毕竟年轻,忍不住问出来了。

“哈哈哈……山人自然懂得神机妙算。”

说完甩袖大步朝桥上走去。

李玉清等人也只得随后跟上。

早有知客僧迎到了桥上。

彭荣先生道:“我等今日又要来叨扰智慧主持了。”

彭荣是曾经的帝师,而李玉清等人又是宁城有名的士绅,可说是石佛寺的常客。特别是彭荣先生,时不时过来跟主持谈经论道,知客僧哪有不熟悉的道理。

因笑道:“不打扰,不打扰,几位施主快里面请…”

转身引着几人过了桥,进了山门。

山门进去是哼哈殿、左右两边塑有哼哈二将的像,身高八丈,怒目圆睁,很是威严,镇守着山门。

整个石佛寺是依山而建的,所以走不多就要上台阶和石梯。

接着往前走上去就是天王殿。

天王殿之后上十八级石梯是一个正方形四合大院,前院左、右两侧宏立“尊胜幢”。院坝正中上十级石梯即为十五米宽的平台,大院及平台青石护栏镌刻格言,再上九级石梯即是大雄殿。

大雄殿、毗卢殿、法堂、三官殿、佛顶阁都处在中轴线上;中轴线之东有千佛楼、燃灯殿、千手观音殿等;中轴线之西有观音殿、轮藏殿、善济塔、玉佛殿等。大小殿舍二十余幢,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有前唐和本朝建筑布局风格。

大殿门前站着一个身材高大的和尚,他没有穿大红的袈裟,而是穿着普通的灰色僧袍,手拿一串佛珠,却只有一股超烦脱俗的气势。

正是石佛寺的主持智慧禅师。

“阿弥陀佛,几位贵客临门,贫僧有失远迎,望其恕罪……”

彭荣道:“大师太客气了。我等可不敢当。”

李玉清也忙上前见礼。

“弟子得一宝贝,今日特来敬奉于菩萨坐前。”

李德山把手中的匣子交给智慧大师。

大师道:“诸位请进来。”

当先进了大殿。

把匣子放在菩萨座前的香案上,自己坐在蒲团上,开始了念经。

李玉清是虔诚的信徒,也跪坐在蒲团上,口中默默吟诵经文。

而彭荣先生却带着李德山李曙参拜起大雄宝殿来。

殿盖金黄色琉璃筒瓦,殿中两根滚龙大柱,柱、檐、翘角上九十九条金龙须目狰狞,张牙舞爪,栩栩如生。殿前角左右置金钟玉鼓。梁上塑“二十四诸天”,重昂斗拱,天花板上精绘七彩图案,古色古香。大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座像,像高九尺有余,莲花座高三尺多,通高十三尺。侍者阿难、迦叶像高八尺。两侧列十八罗汉,每尊像高三尺。后殿供阿弥陀佛立像,像高六尺,莲花座高三尺米,通高十尺。四尊佛像形像逼真,庄严肃穆。佛像和莲花座皆为汉白玉。

从殿后又绕到殿前,殿前置焚香大鼎,古老苍劲。

彭荣先生指着大鼎道:

“自有此寺,即有此鼎。

则此鼎乃汉、晋以来物也。

是石佛寺镇寺之物。”

“既来石佛寺,当然要焚香。”

一旁的知客僧立刻取来香递给三人。

先是彭荣,然后是李德山,最后是李曙,依次点燃香插在大鼎里。

彭荣道:“祈佑我大宋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