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紫罗兰与自由法国 > 第一章 集结(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罗贝尔和德库塞尔两人终于搞定了食物,将切好的面包、炼乳和肉块端了上来。饥肠辘辘的四人立刻分而食之,用了十分钟就解决了晚饭。

打扫的事就交给两个晚辈两个晚辈,戴高乐和德内尔继续讨论工作。

“现在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你的队伍?”德内尔问道。

“到现在为止真正加入的就你们两个,有人往这里打过电话说要来,但是本人还没到。”

“有办公设施吗?”

德库塞尔插嘴解释:“这栋楼里都配了,打字机、文件夹、保险柜一应俱全,就剩电台需要英国人提供。”

“电台是机密中的机密,机电员能不用英国人就不用。”德内尔看向了身旁的养子,“你们飞行员肯定学过收发报吧?”

罗贝尔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于是戴高乐当即拍板,让罗贝尔临时充当机电员并留守办公楼。于是四个人明天的任务就都定下来了:戴高乐去在伦敦市内巡回演讲募捐,德库塞尔草拟写给各殖民地和法国本土高官的电文,罗贝尔留守接待加入人员,并将德库塞尔拟好的电文发出去。

德内尔要去的地方最远,他要到伦敦西部安置法军部队的索尔兹伯里招募志愿者。

“反正现在我们什么人都缺,也就无所谓技术人员了。所有希望加入我们的,我想办法在安置区内特别划一个地方进行整编。”

戴高乐认为应该这么做,毕竟将志愿者们都带到伦敦来并不现实,英国人不会同意,他自己也负担不起:“就这么干,让。”

“电话号码是多少,德库塞尔?”

德库塞尔刚要开口告知德内尔办公楼的电话,却被后者挥手制止了。因为他发现粗心的洗衣工直接将他的笔记本扔进洗衣机里洗成纸浆,现在又结成了一块,根本没法用了。那么笔是不是也丢了?

德内尔解开领扣,将手伸进军服的里口袋,发现那支钢笔确实消失不见了。

“我需要纸笔,德库塞尔。”

“我这就去找。”

当副官去为德内尔找笔和笔记簿的时候,戴高乐终于发现了德内尔军服下的住院服和绷带:“你的伤还没好?”

“还得至少两个月。”

戴高乐当即提议:“那你也留守,去索尔兹伯里的事情可以往后放放,等我自己过去,反正我你来之前我就打算20号再去。”

他的提议被德内尔毫不犹豫地拒绝:“我打仗暂时不行,但跑腿尚能胜任。国事如此,安能惜身?”

“国事如此,更应惜身。既然你坚持要去的话,记得带一批资金。”戴高乐回头对取来纸笔的德库塞尔说道,“取四万法郎给戴泽南中校,把那个手提箱也给他。”

“太多了。”德内尔拒绝道,“这些钱甚至都能租几条船把所有部队送回国。”

“总得给参加战斗的士兵们发点补助吧?”

“真要发补助,哪怕只是补上共和国积欠志愿者们的补贴,这四万法郎都不够,还不如把钱用在采购关键设备上。毕竟在这个时候还选择加入我们的,不可能是见钱眼开的投机者。”

“你居然觉得四万法郎发补贴会不够?”戴高乐吐槽道,“看来你对招募志愿者很有自信啊,我跟德库塞尔估计能找到一两千人就不错了。”

“十夫之内,必有忠信。”德内尔非常认真地说,“索尔兹伯里那里有十二万法军,征募一万上下爱国者,我认为很有可能。”

戴高乐又点了一根烟,不置可否地耸肩:“我希望你的猜测是对的。”

…………

“一万人……”

负责协助德内尔招募志愿者的英国军官也认为德内尔有些异想天开:“划出一万人的地区,并将他们最低限度地武装起来,我们现在是能做到的,但是……恕我直言,中校,我对您在索尔兹伯里招到一万人持谨慎的悲观态度。”

“‘谨慎的悲观态度’。”德内尔对面前的年轻人笑了,“你的法语真不错,汉弗雷中尉。”

“承蒙夸奖,中校,作为您的助手,我真心希望您还没有向戴高乐将军承诺什么。”

以至于自己会因口出大话而在戴高乐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德内尔听出了汉弗雷中尉的弦外之音。看得出来,这个年轻人似乎深谙为“官”之道。

似乎所有人都认为德内尔的估计有些不切实际。

尽管戴高乐声称自己坚信是堕落卑鄙的上层出卖了勇敢的法国人民,但如果他总是是被卖国求荣的叛徒、自以为是救国但其实是叛国的庸夫和彷徨无措的废物所包围的话,对法兰西的民族性持悲观态度也实属正常。

罗贝尔也认为养父对志愿者数量的估计过于乐观,他早就被第55师的那群大神伤透了心。

但是德内尔的信心从何而来?

“你听说过法军第21师在敦刻尔克发起的三次‘无畏反击’吗?”德内尔突然提起了另一件事。

汉弗雷仿佛早就料到德内尔会提到这件令他成为英国明星人物的得意之举,于是这位英国中尉点点头:“第一次是由您发起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则是受到您的激励,我对此深表敬佩。”

不过德内尔的话让汉弗雷大为吃惊:“英国方面的报道有误,虽然我参与了第一次反击,但那次反击实际上是个由多个壮举共同促成的意外,我在其中只是随波逐流罢了。‘发电机计划’仍在进行的时候,维持谎言以增强国民信心仍有必要,但既然行动已经结束,我自然应当向公众澄清事实。”

于是德内尔便将当时的情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汉弗雷:二等兵菲德尔舍生保护上级,令误以为指挥官殉国的官兵发起决死冲锋,最后与德军陷入近战。

“95团2营、3营和48团1营的官兵素质都不是很好,而且都连吃败仗,士气本该非常低落,可是是什么让他们奋起反击?”

“对德国人的憎恨?”

“我认为是高傲,汉弗雷中尉。”德内尔再次给出一个出乎汉弗雷预料的答案,“如果说憎恨,那么德国人对上次大战战胜者的憎恨绝对超过我们对他们的。许多法国军人虽然气势上被德军压制住了,但他们心里总有或多或少的不服气——高卢人怎么会比日耳曼人更差呢?相信你也能从历史上看出,法兰西民族的高傲甚至狂妄是有迹可循的。”

“确实,中校。”汉弗雷点头肯定道。

“我要做的就是激起这种高傲。戴高乐将军曾经和别人说过:‘法兰西如果不伟大,那就不能称其为法兰西’。你看,戴高乐将军就是一个典型的法国人。”

汉弗雷被德内尔风趣的分析逗乐了,但是他仍旧没有被后者说服:“虽然如此,但我还是不能确定虚无缥缈的民族性能帮您召集一万志愿者。法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是不容怀疑的,高卢人也确实与日耳曼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同样优秀,但现在的问题是,日耳曼人比高卢人多得多。局势并不乐观,一旦他们冷静地考虑起前途——我肯定他们一定会这么做。自尊受损终归抵不过飘零异邦、再不能与亲人相见的痛苦,这是人类的共同点。”

“你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年轻人,汉弗雷,没有囿于民族主义的叙事思路。”德内尔先是称赞了自己的助手,随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高傲’只是一个情感契机,脱离了对现实利益的考量,这些所谓的民族性和爱国热情往往是无根之萍。我不怀疑索尔兹伯里的法国人会同情我们的事业,但只靠这些空话来动员他们的话,结果恐怕只能是‘十分感动,然而拒绝’。”

“呵呵呵,非常形象的表达,戴泽南中校,所以您还有什么办法?”

“我会和他们分析现状,使他们认清继续作战才是最好的出路。”

听闻此语,汉弗雷不以为然,他看着车窗外青葱的英国田园,谨慎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或许我属于悲观主义者,但如果不列颠与大陆有陆路可通的话,我恐怕也会对首相阁下所说的‘我们决不投降’抱有疑虑。而且在此之后,我的求生欲恐怕会说服我:像哈利法克斯勋爵那样,保存更多不列颠年轻人的生命才是真正的爱国。”

汉弗雷回过头,留意到德内尔面无表情的神色。他并不知道德内尔极少微笑,只当是自己的“投降主义”引起了后者的反感,于是便忙不迭地道歉:“当然,这只是我狂妄的猜测,现在我当然认同应当跟德国人打下去。”

“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你们采取哈利法克斯勋爵的办法,最后统治国家的恐怕将不再是议会,而是一个‘莫斯利’之流的英国元首。”

“确实。”汉弗雷沉思道。

“哈利法克斯勋爵当然是爱国的,只是对策略的考虑与我们不同。”德内尔故意用了“我们”一个词,以拉近自己与英国年轻军官的距离,“我甚至确信贝当元帅也是爱国的,只是对‘祖国’的定义与我们不同。如果让每一个英国人和法国人认真思考,莫斯利和贝当元帅的‘祖国’究竟是什么样子,我相信他们中的大部分不难看出,加入我们的战斗比之后回国后再起义要理智得多。”

“您的分析令人佩服。”汉弗雷信服地点头,不由得考虑起德内尔所说的莫斯利和贝当元帅眼中的“祖国”。

他思索了三五分钟,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于是便斟酌用词,小心翼翼地询问德内尔:“中校,我对您所说的‘不同的祖国’有些疑问,在您看来,如何区别‘不同的祖国’呢?或者更直白一些,什么才是‘国家’?”

德内尔给出的答案令汉弗雷惊讶莫名,却又恍然大悟: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