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沉默片刻之后,一个上了年纪的官员缓缓说道:“首辅大人,难道朝廷真的半点胜机也无吗?”
在众人瞩目之中,叶向高哈哈说道:“这倒也不是!根按照罗大人的书信上说,获胜的机会还是有的,只不过是不高而已!罗大人说最高也就是五五之数而已!而且现在罗大人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刘逆的火油和军中制式不同,十分难以应对!”
一个官员立刻起身说道:“首辅大人,对付火油最好的办法还是沙土!可叫军中将士取土备用!”
叶向高对这种能出主意的人都是很欣赏的。于是他微笑说道:“这一点罗大人已经想到了!而且他还给老夫出了个主意,让老夫督促其他省份的军队加速从背后围攻刘逆。若是能抢占天津为最佳!”
这时一个官员皱眉说道:“现在天津城里有可能驻扎了两万刘逆的军队,想要攻打下来殊为不易呀!而且据探索说刘逆在码头附近修建了造型古怪的堡寨,上面还布置了多门大炮,易守难攻!所以应该给各省下命令多调一些人来,同时也多调集一些粮食!”
说到这里,众人已经七嘴八舌的各自献计起来。虽然说有些想法很不靠谱,但至少他们是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态度是好的。
众人讨论一番之后,叶向高也让人一一的记下了。虽然他也知道里面大部分的主意不靠谱,但是他记下来对大家也是一个鼓励。
等到这件事情过去之后他咳嗽一声,众人就立刻严肃起来。因为这是一个信号,一个说到重要问题的信号!只听叶向高说道:“诸位,虽说我等不知兵,但是未料胜,先料败的道理还是懂得的。所以朝廷得胜自不待言,可是朝廷若是失败了该如何是好?”
叶向高的这个问题果然是十分沉重,压得在座众人都喘不过气来!一时间房间里沉默无比,好像里面完全没有人一样。
过了许久之后,终于有一名官员站起身来大义凛然的说道:“首辅大人,我等受皇恩几十年,自然与刘逆势不两立1所以在下已经决定与陛下共存亡,如此方能不负束发之教诲!”
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听得众人振奋异常,立刻有人大声跟着附和。连言辞都差不多,都愿意与皇家共生死!一时间房间里的人都激扬意气,仿佛回到少年之时!
但实际上用这个确实听得明白,往日喊得最响的“仗义死节便在今朝”却没有一个人说出来。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的核心意思,都是扣着与皇家共进退。听起来是一个很美好的口号,但实际上根本就是在扯淡!
所以人都饱读史书,都知道末代皇帝基本上都已经失去了骨气,没有几个真正能够死社稷的。因为他们没有先祖的勇武,都被荣华富贵泡软了骨头,所以到最后往往都是投降等待处置。
那么事情就简单了,这些人都和皇家共进退。可是如果皇家都投降了,他们自然也是跟着皇家投降的!这可不是他们不效忠于你们皇家,是你们皇家先投降的呀!所以不要怪我们!
叶向高明白这其中的差别,自然也不会点破。他反而说道:“此事断断不可!我等满朝君子岂能全部共赴国难,总要有些人做出大牺牲!因为这些人要为名教的存续出力!相比于慷慨捐躯赴国难倒是简单的事情了!”
众人自然是闻弦歌而知雅意,明白叶向高听懂了他们的意思,所以更是纷纷慷慨激昂的表示一定要共赴国难!名教大事就交给年轻人去做吧!说话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神色激动,激昂无比!如果是刘昊嘉在他们眼前,只怕他们都有勇气扑上去厮打一番!
正在众人慷慨激昂的时候,叶向高哈哈抬起手来,众人见状立刻安静下来,只听他说道:“说到共赴国难其实是最容易的,最多不过一死而已!可谓是简单至极!可是你们知道吗,那些活下来的人才是有真正勇气的人!他们要受人指责唾骂,甚至是被指责为叛徒!可是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勇敢的面对千夫所指的勇气,这才是最难的!须知我等和刘逆的想法截然不同,乃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目前刘逆势大,让他得意猖狂一时也是无法的!不过这种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所以我等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老夫以为当从几个方向遏制刘逆!”
众人闻言知道这时有办法了,所以齐齐起身说道:“愿听首辅(老师)教导!”
叶向高哈哈说道:“第一,刘逆若是得势必然称帝,那么教导太子的责任和其他王子的责任,我等必须要握在手中!要将名教的理念教给他们,并且帮他融会贯通。此乃大事,不可轻忽!”
众人听到这话是频频点头,甚至还有人捻须微笑,面露得色!因为在历史上他们不止一次这么做了!比如说朱棣的那个太子就被他们成功的教成了名教的一份子,从头到尾都站在文官这一边。当然这也跟他弟弟受到军方的拥戴有关,他必须在文官这里寻求支持。
随后叶向高接着说道:“第二点就是在朝堂之上,这恰恰是我等名教中人的强项!要论治国理政,谁人比得过我等!所以注定要有一批人混迹于朝堂之上,只是这些人就要危险了许多!因为在老夫看,刘逆此人杀伐决断,刚毅果决。所以朝堂之上的同僚们必定会时常触怒此人而受罚,甚至有破家灭门之祸!所以此事非大智大勇之人不可为之!”
众人听到这话也时同样是连连点头,丝毫没有被叶向高吓到。在朝廷里下手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是最简单的。要知道治国理政可是不是一个新手上来就能行的!没有丰富的经验,根本就不可能履行这项职责!而恰恰此类人还全都在读书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