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咸鱼夫妻在逃荒 > 第三百七十七章 皇家医学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七十七章 皇家医学院

天顺十二年,伏月。

火辣辣的京城西郊,不顾艳阳高照,竟然是一片人声鼎沸。

有一名小官吏出来维持秩序。

刚还吵吵嚷嚷的一群人,马上精下心来,侧耳聆听。

“嘡......嘡......嘡......”

“时辰到了,时辰到了!”

“请考生们出示准考证,一刻钟后排队入考场,不得交头接耳,肃静!”

大棚底下,近万个学子,齐齐望着那扇希望的大门,灼灼生辉。

数百名工匠足足修了三年。

从修建之初就让全京城百姓瞩目的眼前这所。

建筑配套最齐全(玻璃窗户、地板瓷砖标配),能容纳数万人的皇家医学院。

它,终于要招生了。

这所皇家医学院在天顺帝的全力支持下,被修建在了京城的西郊,占地一千亩。

当年拆了一座行宫才有了今日的医学院。

整个医学院的主教学楼,有三栋。

呈品字形,均为三层的群楼建筑。

能容纳数千人的大食堂、大澡堂、学生宿舍,夫子们住的四合院,均不足为奇。

唯有两栋七层楼,里外用白色瓷砖装饰起来的实验楼和图书馆,相当抢眼。

这两栋建筑也创下了大夏朝最高建筑的记录。

图书馆里,不仅收藏了大夏朝皇家所有的医书、医典。

还有水军们带回来,耗时三年才被翻译了一小半出来的大食帝国医书等等。

再次,各世家大族也提供了不少手抄本。

这些藏书,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皇家医学院目前只有三个独立学院:

中医学院,设:大方脉科、小方脉科、产科、针灸科;

西医学院,设:外科、产科、眼科;

药剂学院,设:中药科、西药科。

中医学院的夫子,由太医院的太医们,民间医术和口碑甚高的名医担任;

西医院聘请了上官太医,大食帝国御医谢里夫等大食医者为夫子;

药剂学学院是个大杂烩,中西结合,专程收集了不少民间的偏方。

药剂学的学习时间分为了:三年制和五年制;

中医学统一为:五年制;

西医最为耗时:五年起,最高八年。

大夏朝凡是秀才以上学历的,对学医有兴趣的,均有资格参加每年一次的医学生考试。

今年属于头一年,仅录取一千医学生。

京城以及来自京城附近十个府的秀才,共计报名者有小一万人,卷得相当厉害。

不是秀才们不想继续考举人,主要还是朝廷给到医学生的待遇极其优越。

凡是被录取者,不但学杂费全免,毕业后考试取得资格证的,还能由朝廷分配去各地医署工作。

寒门出个秀才相对容易,在读书上不算很有天赋的,学医就是最好的出路。

考生入场之后,外头还有一群看热闹的。

有人看着乌泱泱的考试者,忍不住就感叹:

“哎,不是说这医学院能住个两万多学生的吗?怎生头一回才招一千个学生哩?多招点学生就能多培养一些大夫出来呀!”

看热闹又懂行的百姓也不少:

“我说这位兄台,你也不想想,这么多学生,夫子哪里教得过来哟?西医可全靠番邦来的夫子,听说里面的先生拢共才几十人呢!”

见两人说得热闹,又挤进来一个说闲话的:

“要我说呀,秀才们还是学咱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医好,不要学那动不动就给剖腹的番医!这又动刀又动镊子的,谁敢给他们瞧病去?”

他的话马上引来了旁人的激烈反应:

“剖腹有什么可怕的?年初那个剖腹生下三胞胎的产妇,如今可活得好好的呢!中医可不敢动这刀子!大病还得是西医!”

说闲话的也是个嘴硬的:“啧啧啧,有几个产妇的男人,愿意自家女人被一个男人剖腹啊?”

“我说你这人可真是虚伪,要换成你家闺女生娃,你能眼睁睁看着她难产而死?生死面前,被规矩给束缚了的就是蠢人!”

“这......这......”

说话的,带入了自家闺女或者孙女就不吭声了,呐呐的,被旁的人鄙视。

古人的固有观念,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转变过来的。

大食帝国的谢里夫医生等人,在京城这几年,也是相当不容易。

除了在兵营里教授外伤处理技巧,在民间,仅给普通百姓做了十几场手术。

今时今日,京城才有了他们外科医术的传说。

和看热闹的人不同,前来陪考的家长们,大多还是支持家中子弟的。

不管西医中医,只要能考上就成。

朝廷的铁饭碗,谁家不想端?

有了解一些内幕的家长,不无担心的说道:

“今年考不上的,明年就更难咯,明年说是要全国招生。各府选拔上来的,水平肯定不会差!”

也有对自家孩子信心十足的:

“嘿嘿,那咱家小子运气可真不错,去年考中的秀才,今年就有考医学生的运道,十六岁,学出来二十出头,正好!”

最后大家都感慨:“十选一,考不中,真怨不得旁人咯!”

陪考的家长们喝着考棚里的凉茶,相互打听着对方家孩子的情况,暗自做着对比。

大热天,为期三天的考试,真能把人考糊咯。

为什么选在这么高温的天气里考试?

还不是某学渣的建议!

当时人家怎么说到?

要是自己都没有一个好身板,如何能做得了大夫呢?

反正,这等建议就是被采纳了去!

看热闹还不肯离去,仰着脖子继续往医学院里面打探。

看一次赞一次:“隔着院墙都能瞧见楼上的玻璃窗,医学院修得可真气派啊!”

“三年前嘛,可不敢想能有这般的好条件,如今玻璃也不算啥稀奇物咯。”

的确是不稀奇!

这几年,朝廷在全国的玻璃坊开了数十家,年产量不低。

条件好些的百姓家,只要能掏个十几两银子出来,都能给自家做上几扇玻璃窗。

比以前的杂色琉璃,玻璃可是又大又透亮。

有了玻璃窗,再也不用受寒风之苦咯。

而用彩色玻璃做出来的各种酒杯、水杯、果盘等,也陆续进入了百姓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