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不宋 > 第509章 殿下,救救安南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除了正军之外,李曾伯还在各州招募许多土着汉蕃,组成民团,总数达到近五万。

不过都分散在各处,而且也从未见过战争,基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原本历史上,也有两万多民团,但在蒙军入侵时,由始至终都没起到一点作用。

然而在眼下,朝廷对广南的支持力度大了很多,要钱给钱,要粮给粮,需要官职告身也尽量满足。

李曾伯手上的钱粮充裕,招募的人数翻倍还多,更是选派有经验的小武官负责指挥训练。

也不需要这些民团多能打,最大的要求便是听话、肯干、耐劳、有组织、有秩序。

九月底,李曾伯向各州下发集兵令,要求所有民团在忙完秋收后,前往钦州集结待命。

在九月的最后一天,吕文德也终于踏进了播州安抚司治所播川县城。

为此,他只能带着小队人马先行,大部队交由吕师夔和堂弟吕文焕率领着后续赶到。

琼州岛山地中,陈婆列亦步亦趋追着燕王的踪迹,好几次就差那么一点就追上了,却又失之交臂。

到了中部山区后,遇到了不少东卫小部队,却更难确定燕王的位置了。

十月初,陈婆列一行,不幸在深山里迷了路,转悠了五六天,才重新找回路径。

历经波折,陈婆列也不想再盲目追踪了,决定直接前往州治琼山县城。

拖着瘦了一大圈还疲惫不堪的身体,吭哧吭哧出了山,到了琼山县城时,已经是十月初十。

县城外,扎有许多兵营,结束拉练的各部队,都陆续来到这里集结休整。

陈婆列也以为苦尽甘来,终于能见到燕王了。

谁知一询问,燕王早几天就从山里出来了,但此时却不在琼山,说是去了临高……

陈婆列差点崩溃,但想着九十九步都走过来了,不能差着最后一哆嗦。

于是带着人又紧赶慢赶地追到了临高县城。

结果临高知县告诉他,燕王是来过,但三天前就乘船走了,不知是去了雷州还是钦州。

陈婆列彻底扛不住,病倒了……

而赵孟启,其实先去了雷州,接上牟子才,再一起抵达了钦州。

从秦汉以来,钦州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处节点,因此有多处港口。

犀牛脚乌雷、龙门港、钦江下游的沙井港、茅岭江下游的三墩等处,都是商船停泊和出发地。

杨栋出任两广转运使兼知钦州后,没顾上修城,而是着重修缮扩建这些港口。

赵孟启搭乘的商船,便停靠在沙井港码头上。

他这是刻意保持低调,避免引起太多人注意。

如今的沙井港,成为了专门军用的海陆转运中心。

海量的军事物资从泉州广州琼州等地陆续运来,存放入新修不久的仓房中。

然后由到达钦州的民团,再通过陆路运往邕州。

赵孟启和牟子才穿着便服,看起来就好似普通士绅,带着一干随从,进了钦州治所安远县城。

之前的县城区域并不大,而且城墙残破,此时也只是用木栅栏将缺口补上。

不过市面显得挺繁荣,连城墙外都新建了许多民宅和商铺工坊。

如织的人流中,不但能听到许多不同的口音,也能见到服饰迥异的少民夷蕃。

熙熙攘攘,热热闹闹。

牟子才不禁感叹,“昔日凋敝之所,现今已有大兴之象,元极兄治才胜我良多啊。”

赵孟启笑着宽慰,“存斋公何必妄自菲薄,钦州雷州侧重不同,杨师治理得极好,存斋公做得也不差啊。”

牟子才是提举广西常平司,原本还兼知雷琼两州。

赵孟启到琼州后,考虑到牟子才事务繁重无法兼顾,需要有人专门投入到琼州大发展中。

于是把原泉州晋江知县吴通升任为琼州知州,让牟子才能把更多精力放到提升雷州半岛各州的农业生产上。

雷州半岛三面环海,虽然降水不少,但实际上,这里自远古以来,就是干旱重灾区,主要原因是无法储水。

到任近两年来,牟子才大力兴修水利,组织民众挖塘掘河建渠,已经能看到改善的希望了。

牟子才原本一身儒雅气度,面容净白,此时却又黑又瘦,与土着都没什么区别了。

这样能干实事的官吏,赵孟启怎能不敬重不维护。

一行人边参观边前行,来到了城中心的一座衙署。

牟子才向门吏递上自己的名刺,请见杨栋。

杨栋身兼数职,因此两广转运司和州衙是合署办公。

说起来这衙门的级别不低,可依然破破烂烂的,比之江浙地区的县衙还寒酸。

牟子才不需要隐瞒身份,所以门吏看了名刺也不敢怠慢,急急去通禀。

很快,杨栋就迎了出来,还在大门里面,便假作嗔怒。

“荐叟兄大驾光临,却不提前知会,这不是故意让杨某失礼么?”

牟子才只是含笑不语,等话音落下,杨栋也跨出了门槛。

此时,隐在牟子才身后的赵孟启才闪身出来,向杨栋作揖。

“学生拜见恩师,经年未见,不知恩师身体一向安好?”

这个‘偷袭’,差点闪了杨栋的老腰。

愕然着定睛看去,虽然比印象中又高壮了许多,但这嬉笑着的面孔,分明就是自己那‘劣徒’。

瞬即大为惊喜,“殿…长源,你怎么也来了?快进去快进去,此处不宜叙话……”

长源是赵孟启的字,知道的人不多,毕竟没几个人能用名字来称呼他。

杨栋带着牟子才和赵孟启去了自己书房,没有外人在,才又正式见礼。

礼毕,又忍不住数落‘逆徒’,“殿下你又弄这白龙鱼服,就区区几个随扈,遇上事如何保全?”

赵孟启打个哈哈,“这不是避人耳目么?虽然不大可能有蒙古细作,但我要是显露身份,注定风波不小,传到蒙古人那里,总是有些不妥。”

“殿下你是总有道理可说…”杨栋颇为无奈,接着又问,“蒙军攻打安南之事,可有确切消息?”

“暂时未收到,不过蒙古人向来的风格,就是使者打前站,随后便是大军压境,基本没有意外,算算时间,蒙军发兵也就在这几天了。”

“那殿下预备何时移师钦州?臣也需提前准备营地后勤之类。”

杨栋不清楚赵孟启的具体方案,只认为他是要趁大理空虚之时,从特磨道进兵攻略大理。

赵孟启也蒙混着,“不着急,等蒙军到了安南也还来得及,反正**应该明天才开始移兵邕州。”

静江府距离邕州七百里左右,行军大约需要半个月。

杨栋以为燕王是需要蒙军和安南打起来后,才能放心行动,也就没想太多。

“那殿下此来是?”

广南各方面的情况都会及时汇报给燕王,并不需要他特意跑一趟。

赵孟启神色轻松,“这不是许久没见老师,所以甚是思念,离着又不远,没道理不来聆听教诲嘛。”

这话你说杨栋信还是不信?

又听赵孟启继续很随性地说着,“恰好有船从临安来,带了些临安的酒水特产,学生便想着与老师和存斋公聚聚。”

“您二位本来在朝中好好的,若不是因为学生,其实大可不必跑到这偏僻之地来吃苦受累,学生无以为报,只好以薄酒相慰。”

杨栋和牟子才心中有感,却又有些哭笑不得。

“哈,殿下这算是千里送鹅毛么?”

赵孟启一拍脑袋,“哎,差点忘了,也不止是鹅毛啦。”

“还给老师捎带了几封家书,师母还给老师准备了冬衣鞋袜什么的,满满一箱笼……”

“存斋公也有,在雷州时,已经让人送到州衙去了,只是忘了跟您说了,嘿嘿。”

牟子才绝倒,您哪里是忘了说,根本就是故意的……

杨栋忽然眼眶有些泛红,张了张嘴后,强作严肃,“妇道人家就是胡闹,广南这边要冬衣何用?”

其实两人都清楚,这肯定不是什么顺带,而是燕王特意吩咐人做的。

这份情义,远比君臣之义要浓重许多。

不过赵孟启没打算给他们时间感动。

“老师,学生是带了酒,只是这下酒菜,还得靠您这个地主张罗了。”

杨栋开怀大笑,“哈哈,自然是由臣来张罗,难得今日聚首,当浮一大白,一醉方休!”

晚宴宾主尽欢,酒好,菜也好,尤其是几道不同做法的狗肉,让赵孟启大快朵颐,赞不绝口。

还好没带赵菫一起,不然小菫娘怕是要说狗狗那么可爱……

不过,这时代也没那种矫情怪,在很长时间里,猪狗羊都是养殖的牲畜,养来吃肉的。

酒足肉饱的歇了一夜后,赵孟启扮成牟子才的子弟随从,由杨栋领着,前往邕州视察。

一路上,都能见到民团押运着大量物资往邕州方向。

最终,这些物资会运到横山寨再往西北一点,大概就是后世百色所在。

对外宣称是要在那里构筑新的军寨和堡垒,以抵御蒙军未来的侵犯。

实际上,那是对大理用兵的出发和后勤基地。

也就是赵孟启开始巡视的第一天,李曾伯也率领三万精兵,从静江府开始南下。

大约第十二天,赵孟启巡察完百色寨后,与杨栋牟子才道别。

随后他带着随扈,骑马先行一步,用三天时间回到邕州,与刚到不久的李曾伯进行了一番长谈。

之后,又接见勉励了军中将佐,为即将展开的大理攻略壮行。

这一天是十一月初一,播州的吕文德誓师出征,麾下三万余战兵,分三路,各向乌蒙部、罗氏鬼国、罗殿国进军。

赵孟启又用了两天回到钦州,再乘船六日,返回临川港。

军情司立刻向他禀报,蒙军在十月十六日那天,在善阐府城祭狼旗发兵。

兀良合台所率出征蒙军全部为骑兵,共有近三万。

大理总管段兴智,与他叔父段信苴福,也率领万余部族骑兵随同出征。

此时,在临高县因病滞留十来天的陈婆列比赵孟启早三天回到临川港。

收到燕王回来的消息后,陈婆列连忙求见。

赵孟启以奔波劳累,身体有所不适为理由,婉拒了求见。

次日,陈婆列又来,依旧被拒。

三日,还是被拒,陈婆列在临近神舟的码头枯等到入夜。

第四日,陈婆列收到了国内急送来的军情。

九天前,也就是十一月初六,蒙军叩边,并攻克水尾城。

水尾虽然只是一座小城,但蒙军展现出来的气势,却令‘大越’君臣上下都心头发怵。

原本还想战胜蒙古人的念头,莫名其妙就少了许多,甚至于有些恐慌。

陈煚对任何一丝力量都更加渴望,于是严词勒令陈婆列必须求到燕王援军,不成功便成仁!

如此一来,陈婆列完全慌了,发了疯一样,拖着陈邦彦守在码头上。

见到有官员将佐是要到神舟上的,就不断恳请帮忙通禀燕王。

那模样,几乎就差下跪哀求了,简直是见者流泪闻着伤心……

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赵孟启很难装作无视。

而且,他自己这边也收到了军情。

李曾伯在十一月十一日,率军进驻百色寨,略作休整后,便会往特磨道富州进发,预计在月底抵达大理边境。

算着也是时候给安南人打打气,所以赵孟启便宣召陈婆列和陈邦彦两人上了神舟。

陈婆列或许是被折腾怕了,也或许是被国内情况逼急了。

才见到赵孟启的身影,便一个滑跪过去。

“殿下!救救安南吧,鞑子凶悍,安南危若累卵,您不能见死不救啊!”

陈邦彦见四大王跪得如今惊天动地,下意识就想捂脸。

但,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免得被四大王灭口,他也不得不立即跪下。

“燕王殿下,我安南为大宋藩篱,不能倒啊,否则唇亡齿寒,大宋更难防御鞑子的进袭了,救安南,既是救大宋,还请殿下慷慨相助……”

一声声哀求,如泣血啼鸣。

纵使是赵孟启这么铁石心肠的人,都有些遭不住。

当然,轻易松口也不是他的风格。

人嘛,得到时太容易,就不懂得珍惜……

木着脸,任由陈婆列和陈邦彦凄嚎大半天后。

赵孟启才轻启金口,“嗯……”

声音不大,但传到二陈耳中,却如闻仙乐。

两人立刻收住哀声,恭谨而热切地仰望着燕王。

赵孟启搓搓手指,“出兵支援,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