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锦衣谍影 > 第四百六十七章 永乐教子 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六十七章 永乐教子 上

户籍制度改革的会议,因为内阁次辅和户部尚书的反对,没能够达成一致决议,可谓是大明内阁成立以来,开天辟地的头一次。

虽然内阁成立后,极大分担了皇帝批阅奏折的压力,朱棣对文官们的态度,比永乐元年好转了很多,朝廷重大事务的处理,大多数时候也能接纳内阁的建议,但谁也不看好解缙和郁新的下场。

“这是一次很不明智的对抗,首辅大人既然敢拿出来在内阁会议讨论如何实施,而不是征求意见,必然是事先得到了皇帝的同意,他们这么硬顶,看着吧,怕是这文渊阁之内,再也没有他们的座位了!”杨荣说道。

“我也有同感,咱们这位内阁首辅对内推行永乐新政,对外收复西域,提升大明在西方的影响力,有了万国来朝的新局面,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他们两个绑在一起也不够分量。”杨溥点点头说道。

果然,会议结束后,林潇宸直接就到乾清宫求见永乐皇帝,没有多久,圣旨就下达了。

永乐皇帝雷厉风行,立刻罢免了郁新的户部尚书职务,给出个年老体衰的理由,撵回老家养老去了,随即命在外面治水的夏原吉回京接任户部尚书。

解缙被罢免内阁次辅的职务,贬为广西布政使司的右参议,命内阁成员杨荣、杨溥和杨士奇三人轮流值班,代理内阁次辅职务,在林潇宸不在的时候行使内阁首辅权力。

这也是永乐皇帝借这个事情杀鸡给猴看,强势的为林潇宸撑腰,明确告诉文武百官,朕就是毫无保留的信任林潇宸,他在大明的地位不可动摇,你们和他掰手腕,最后吃亏的绝不是他。

乾清宫。

“老大,有什么话想说你就直说,欲言又止的,憋着不难受吗?”朱棣笑着说道。

明年开春就要离开应天府巡视西域了,朱棣把即将监国的太子朱高炽叫到乾清宫,提前熟悉大明的军政事务。

刚才林潇宸觐见,谈到文渊阁会议的情况,要求对解缙和郁新严加惩戒,两人的谈话也是当着朱高炽的面。

“爹,您不觉得姨夫目前的权力太大,在我们大明的实力太强了吗?西域加上北疆草原和辽东地区,他指挥的军队数量超过了三十余万人,而且一次就要招募二十万人的海军陆战队,建造一百多艘两千料的大宝船,大明的西部和北部,都尽在他的掌握中。”

“在朝廷,他不但是集调兵权和统兵权于一身的征虏大将军,而且还是负责处理全国政务的内阁首辅,从您登基以来所有的重大政务政策,全都出自他的手笔,儿臣觉得,这未必是大明之福。”朱高炽小心翼翼的说道。

就因为林潇宸的一番话,解缙和郁新就被踢出朝堂,这样的信任和宠爱,他都难以理解,一个是内阁次辅,一个是户部尚书,这可是大明朝廷的中枢要职,皇帝只听林潇宸的一面之词,解缙和郁新连分辨的机会都没有,就落得这样的下场,这也太草率了。

他也为了林潇宸的势力不断暴涨,而感到有些担忧,一个臣子,居然掌控着这么多的强悍军队,能够自己研发、制造火器,能够通过丝绸之路解决军饷问题,整个的西域、北疆草原和辽东,全都是林潇宸的势力范围,这样的局面也太可怕了!

以他的智慧,倒不是认为林潇宸会起兵造反割据称王,要做这样的事情,林潇宸这个姨夫早就下手了,当年北平起兵,是林潇宸强烈建议的,靖难之役的功劳,说都说不完,对朱棣一脉可以说是有大恩的。

可有些事情必须未雨绸缪,林潇宸没有这样的意思,他手下的骄兵悍将们,未必就没有这样的意思,一旦这些人来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林潇宸到时候应该怎么办?

“中规中矩的判断,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能想到这些,你认同林潇宸推行的永乐新政吗?”朱棣没有正面的回答,而是进行了反问。

“永乐新政里面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策略,虽然引起读书人的强烈不满,但是最底层的老百姓却因此受益良多,对您和朝廷的决定也是真心的称赞和拥护,您的名声得到极大的增长,被称作是大明的一代圣君。”

“商税的推行刚刚开始,今年还没有全部到位,就已经为大明财政增加了数百万两银子,未来肯定会更多,成为大明财政的支柱,这是我姨夫高瞻远瞩的一项决策,没有想到,商税竟然有如此的潜力可挖。”

“司法垂直管理,姨夫的出发点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分割了司法权以后,也减轻了各地官府的压力,各级官府的官员只需要专心民政事务即可,处理案件的速度,变得快速而高效,降低了冤假错案的几率,儿臣认为我们大明子孙后代的历任皇帝,应该坚持不变这些国策。”朱高炽说道。

他虽然是朱棣决定巡视西域后,才刚刚接触到全国政务,但是,永乐新政是永乐朝的核心政务,他对新政在全国推行的情况非常熟悉,到底效果如何,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永乐新政是牺牲了特权阶层的部分利益,真正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也让皇帝和大明朝廷得到了好名声,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是永乐朝给子民实施的仁政。

经过三年多的运转,大明帝国并没有因为新政推行的缘故,折腾得天下大乱,也没有因为读书人的强烈反对,而陷入到困境中。些许的涟漪,在锦衣卫的监视下后续无力,很快就消失了。

这些掌握朝廷实际政务权力的既得利益者,新政的实施过程中,对于自身所受到的损失,没有表现出他想象中的风骨,在皇帝的鼎力支持和林潇宸的强势推动下,只能乖乖的选择接受了结果。

朱高炽得到的结论是,朝廷的政务的确需要文官集团来实施,这也是维护老朱家统治的根本,统治者需要儒家思想来巩固自身的地位,但也不要一味的对文官容忍和抬高他们的身份,君为臣纲就是束缚制约他们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