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锦衣谍影 > 第三百六十三章 永乐朝新政 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六十三章 永乐朝新政 二

这两个建议也是林潇宸经过深思熟虑的,对皇帝和老朱家来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失,而且最大程度维护了中央集权,不会遭到朱棣的排斥。

大明的刑部肯定很欢迎这个举措,因为司法独立以后,刑部自身的地位就迅速抬高了,估计也会得到各地官员的支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愿意天天坐堂问案,还担着冤假错案的风险?

但林潇宸对于军队方面的改革举措,大明朝的文官们怕是就不乐意了,他们总想着把全国的军政事务都由文官来掌控,可是军政分离以后,文官就没有了插手军队的机会。

“没想到潇宸你除了对军事方面和军国战略颇有建树,对国家的政务也有如此精辟的见解,三保,你去把高炽、道衍大师和金忠也叫过来,咱们喝着茶,好好的聊一聊。”朱棣对一边的马三保说道。

林潇宸的两个建议,都对皇权没有侵害,而且也代表了现如今大明军方的态度,他是很赞成的,兵权集中于皇帝,司法独立不受干扰,这对大明没有任何的弊端。

虽然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时期,就重文抑武,抬高了文官的地位,可保家卫国的,还是军队的将领,林潇宸既然提出来军政分离的方式,他就得做出积极回应,反正也没有损害老朱家的权威。

等到朱高炽、道衍大师和金忠来到沉香殿,林潇宸就继续谈到了自己对大明目前局面的一些见解,首先牵涉到了大明的现行币值。

大明宝钞这种玩意烂成一坨屎,朝野对此苦不堪言,势必要进入白银时代,让白银、铜钱正式取代大明宝钞。

前期洪武时期的宝钞滥发,导致目前的大明,根本没有那么多钱回收大明宝钞,维持国家的信誉,只能采取这样的办法。

有人说大明朝倒就倒在白银方面,这是不准确的,各国都在使用黄金白银,也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

关键是后期白银大量流入大明,白银贬值后入不敷出而造成的,也是因为大明朝廷没有及时进行应对,这些事,在永乐年间是不会出现的。

“大将军说的一点都没错,宝钞目前虽然是朝廷的法定流通货币,可价值在日益削减,洪武八年的时候,一贯宝钞等于一千文小钱,可是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二十年变成一贯宝钞等于一百文小钱,缩减了十倍,目前,连五十文都很难兑换,暗地里流通的都是白银和铜钱。”金忠点点头说道。

他是洪武二十四年到燕王府出任侍卫的,后转入王府长史司做长史,博览群书精通兵法,深受朱棣的信赖,也是靖难之役的幕后推动者之一,与朱高炽的关系极好,等于左膀右臂。

“三姨夫,朝廷的财政收入,宝钞的使用占据了很大份额,没有那么多的黄金白银和铜钱作为储备,如果把白银铜钱变为民间的主要流通货币,朝廷花钱的时候怎么办?”朱高炽问道。

“大明没钱用,一是因为我们自己的产铜量不足,没有大量的铜来铸币,另一方面来自于大明自身的需求,太祖高皇帝连续十三次北征,军费像是溃堤一般的花出去,很多时候都用宝钞来支撑,再就是朝廷征收的田赋,全都是粮食等实物,无法转换变为银子。”

“大元的财政崩溃,就是滥发纸钞,纸钞的发行,必然和黄金白银的库存是对等的,也考虑到市面的物产是固定的,比如大明每年生产价值五千万两白银的物资,国库有五千万两的黄金和白银储备,你发行五千万两的纸钞,这就是合适的,否则就要引起贬值,你发行一万万两,贬值就是一倍。”

“纸钞发行的越多,购买力就会变得越低,更何况,大明的宝钞不能兑换黄金白银,老百姓根本不认,说得难听点,全都是因为朝廷的信誉,才流通到现在。”

“从太祖高皇帝时期,大明宝钞的滥发,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危局,除非朝廷能够用等值的白银予以兑换,否则,宝钞就必须退出大明的货币体制,这是必须要面对的事实。”

“如何增加朝廷的收入,我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供皇上和诸位,那就是对朝廷的财税制度予以改革,施行新的办法,具体怎么来操作,可以分为这么几点。”林潇宸说道。

朝廷命官的工资居然是粮食,这是不合理的,粮食换钱再买需要的日用物资,中间也是有损耗的,此外,当官的薪俸太低容易滋生贪污,新朝要给官员们加薪,作为施政的一大特色,收拢官员们的心。

朝廷解决了官员的收入,紧接着跟来的就是推行摊丁入亩,官员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取消人头税,农民和手工业者自由谋生,这当然不是林潇宸想出来的,而是雍正皇帝的办法。

“这能行得通吗?读书人在大明的地位,是朝廷刻意抬高的,免于缴纳赋税,这是鼓励他们读书为朝廷做事的策略,这个方案,势必要引起读书人、文官和地主士绅的强烈反对!”朱高炽怀疑的说道。

“他们读书有了功名,就能享受朝廷的补贴,做了官,能领到朝廷的高薪俸,这还不够优待吗?土地兼并,这是朝廷必须认真面对的弊端,我们也不用自欺欺人,这样的事情,在洪武朝后期已经开始了,江南是最为严重的。”

“朝廷把所有的开销全都压给老百姓,这就逼着他们把自家的土地,挂到了读书人和官员士绅的名下,躲避朝廷的赋税,自身也成为这个特权阶层的佃户,承受对方的剥削,好处让这些特权阶层得到了,朝廷反倒掉到了坑里,那不成了傻子吗?”

“土地是大明朝廷的,是国家的,有多少地就得承担多少义务和责任,因为粮食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头等大事。而且大明的疆域有限,土地的总面积有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的人均面积会越来越少,也意味着很多人将没有地可种,这样的局面就危险了。”

“老百姓的要求很低,最起码要吃饱饭,因此,朝廷必须要保证每个人最基本的生活用地,这才能让大明保持稳定。官员士绅买地也要有标准,买的越多缴纳的赋税越高,逼着他们不敢买。”

“人口为什么要实现流动,这是缓和土地矛盾的举措,不管朝廷想什么办法,也总会有人钻空子,在传统的思维中,土地还是代表着财富,毕竟大明是以农耕为主。如果不坚持定为大明的祖制,让子子孙孙必须遵照办理,连这个策略也难保不会被废除。”林潇宸淡淡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