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影视从四合院阎解成开始 > 第九十七章 治邦对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州作为大周一个重要的边境重镇,兼具着和各种番邦交易,交好,交流的贸易责任。

在秦州这个地方执政,和其他内地地区,也是有很大区别。

在秦州执政,主要的任务,是调和境内各民族的关系,以文化同化境内的异族。

修建城池,在重要的关口修建堡寨,加强和域外的各吐蕃部落互市交流,增强州府的军事防御能力。

盛长柏对这些本来应该是知州来做的工作,参与的兴趣并不大。

到这边主要还是想要了解一下番邦异族的情况,解决一部分战马问题是基础。

最理想的情况,还是把这些人发展成大周的小弟雇佣兵。

秦州的治所是在境内的成纪县,盛长柏到了之后,首先还是拿着官牌到衙门报道。

见到了知州和一些留在府衙当值的,签书判官厅公事,军事推官,漕官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户参军等一些府衙的幕职官。

然后就是去通判厅后衙安顿,等到晚上参加了一下州衙举办的接风宴,见识到了驻扎在秦州的几位武官。

盛长柏就算是正式在秦州露了面。

通判作为可以监督知州的二佐官,上任后第一件事,还是接手府库。

查看账目有无问题,府库该有的物资,是否齐备。

以大周的国情来说,差额不大就在容忍范围之内。

然后盛长柏也就简单的查看了一下账目,没太深究。

就算大周的赋税,已经有很大一部分都供给了西北,但是这个地方还是缺钱。

边防的军费开支,属于填不满的无底洞的状态。

府库被挪用,属于这边的常事。

掌握了府库,做好自己本分之后,盛长柏也就没再做什么多余的动作。

在秦州还是先熟悉情况,参加一些官员,商人,地主,乡绅,文人的聚会。

把秦州城里各方面的重要人物,都认全了之后。

盛长柏就离开了秦州城,第一步先在自己的地盘上转上一转,了解了具体情况再说。

秦州虽然级别不低属于节度州的级别,地方也不算小,面积要大过一般的州府,但是辖区范围之内也就四个县城。

成纪,陇城,天水,清水四县,更多的地方,是修建的具有防御性质的堡寨。

这些地势险要之处的堡寨,开始修建于仁宗朝的时候。

也是仁宗朝的时候,西夏才崛起,建立了政权。

然后西夏入侵大周,把韩章给揍的头破血流。

大周在西北的战略就从主动开拓,进入到了被动防御模式。

防御就是修建堡寨,构建完整的防御线。

凡称之为寨的,大者周九百步,小者五百步,称之为堡的,大者周二百步,小者百步。

大于九百步的,已经脱离了堡寨的级别,也就可以称为城。

用了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大周在西北修建了上百用于军事用途的堡寨,遍布秦州各处。

就是标准最小的堡,周长也要一百多米。

在生产力不足的大周,在秦州这种地势上,修建堡寨。

单是一个堡寨都不能算是小工程,何况是修建的秦州境内到处都是。

抛开那些庞大驻军的耗费,只是这些工程,就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这也是大周财政,越来越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大周和辽国签订的协议,大周不能在北疆边境,修建军事的原因。

西北地区,就是大周修建军事的最多的地方。

秦州又是西北地区修建军事最多的地方。

看到了这些修建在交通要道,地势凶险之处,肩扛人挑修建起来的堡寨,其实还是挺让人震撼的。

但是只从表面,就能看得出来工程,是奇迹一般的难度,就知道修建过程中的朝廷,百姓的牺牲有多大。

付出的挺大,防御能力,也见不得有多好。

盛长柏花了半个月时间,把秦州简单的视察了一圈回来,知州就找上了盛长柏。

毕竟是两个人搭班子干事,总是要先沟通一下的。

“盛御史,不知道你对咱们秦州民风印象如何?”

知州还叫盛长柏御史,也是盛长柏的侍御史职位,没有被新帝收回。

中央监察部门二把手,也是盛长柏的最有地位的一个身份。

新帝还是够意思的,保留着御史的身份,在西北几路,盛长柏就有底气不虚任何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确定和汴梁,乃至是南边的民风,有许多的不同,西北的民风还是要豪爽很多。”

处于边境,随时面临异族生存威胁,汉族和异族杂居,相互影响。

秦州算是盛长柏在大周长期经历过的这些地方里面,最尚武的一个地方。

也不只民间尚武,就是这边的边军,也要比汴梁的禁军悍勇一些。

大周的禁军轮转戍边政策,多少还是有一些作用的。

太平环境下的汴梁禁军,明显比边境的禁军,气势要差不少。

当然了,西北地区也就是整个陕西几路,大概驻守了三十几万的军队。

这里面的禁军,占比其实还不到一半。

除了负责打杂,杂役的厢军之外,西北也有自己的军事力量。

就是可以说大部分都是由本地子弟为主要人员组成的乡勇。

这些乡勇也可以说是西北各方,最强大的一股力量,就是大周朝鼎鼎有名的“西军”。

这些年西军队战力,已经不输于普通的禁军指挥。

如果禁军没有改革,持续性的腐败,荒废下去。

这些西北乡勇,战斗力超过禁军,只是迟早问题。

“这里毕竟是边州,百姓和军队时刻面对着西夏贼兵的威胁,和其他自然也不一样。”

秦州的知州姓王,三十多岁不到四十,也算是朝中的重点培养的对象。

毕竟秦州这种地方,属于边疆重镇,朝廷任免秦州的官员,从来都很是慎重。

现在马上就要退居二线的韩章,当初也任职过秦州知州。

王知州在大宋的这么多文官里面,也算一个知兵之人。

十多年前中进士之后,就一直在西北地区任职。

了解兵事,又了解西北,所以才能担当秦州知州这样的重任。

单从履历上来看,王知州确实是比盛长柏的屡例,更适合担任秦州知州。

这个王知州,也和盛长柏的交际圈,没什么干系,和王舅父家没什么渊源,也不是海家的故吏。

关系能处的怎么样,都要看盛长柏自己。

“秦州的兵士确实颇为精锐。”

盛长柏赞同的说道。

只从盛长柏的个人观察来看,现在西北的军队,其实战力并不能算差。

和西夏交锋,一直处于下风的原因。

除了骑兵对步兵的绝对优势,打不过还可以跑之外。

大周对于军队的指挥,也是关键。

每次西夏兵的小股入侵,也只是最先,打大周一个出其不意。

等大周方面反应过来之后,西夏也就轻易占不得便宜。

在一些局部地区,西夏兵吃亏也是常事。

但是等到了双方有大规模会战的时候,大周变了指挥,军队没有了自主权,往往都是陷入劣势。

“虽然我们西军各方面,各方面待遇远不如禁军,但是精锐程度不差于人。”在西北任官十几年,王知州明显对西北有了感情,把自己也当做是一个西北人。

“盛御史到了咱们秦州,也有半月,不知对咱们秦州可有什么想法?”王知州继续说道。

“明公把秦州治理的不错,我初来乍到的哪有什么意见。”

盛长柏不好直说,还是要日常客气,谦虚一下。

“盛御史通判徐州的时候,政绩斐然,我也听过一些,还是希望盛判能够一施所长,惠及咱们秦州军民百姓。”

毕竟也是中过进士的文官,虽然处于军镇,行事看着雷厉风行不少,但是文官中间的礼貌还是有的,还是顺着盛长柏的话,说了下来。

“那我就说上一点。”

这一次盛长柏也就当真了,也不想等经过一段时间,两个人熟悉了再说。

时间还是挺珍贵的,也不适合那么浪费。

“第一点就是,汴梁到秦州道路艰难,粮食转运不易,损耗巨大,咱们秦州还是要发展自身潜力。现在汴梁有一种良种,颇为适合咱们秦州地区种植,过一些时间之后,良种就会送来,推广一事,还需要明公帮忙。”

第一件事,还是要推广土豆,秦州境内河流交错。

土地其实也算是肥沃,本是一个适合种植的情况。

但是因为境内山陵纵横,许多地形都是山地,丘陵。

就算是土地不错,种植的条件也就没那么好。

加上秦州驻扎军队甚多,人吃马嚼,消耗巨大。

本地粮食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土豆这些高产的作物,还是有推广的必要。

“如果良种真的有效,我一定鼎力支持。”王知州回道。

“第二件事,我对于来秦州交易的番邦,有一些想法。除了想要再多为大周交易一些马匹之外,我更希望可以收服这些人,为大周于已用。”

第二个就是招揽一些番兵,作为大周的雇佣军。

毕竟这些人,同样是游牧民族,在马背上长大。

和西夏兵的差距,其实就在武器装备上。

虽然大周现在的冶炼技术,也要差上西夏一些。

就算是大周的皇室,也以得到一把西夏出产的宝剑为荣。

但是不说,大周的冶炼技术方面和西夏的差距不算太大。

就是差距巨大,盛长柏也有自信,自己攀一把科技树,可以把这个差距给赶上来。

之前没有搞,也是因为大周一直忙着搞内斗。

完全没有开拓之心,就是提高了冶炼技术。

武器锋利,也只是可能造成大周更多的人口伤亡,完全没有必要。

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新帝心怀大志,一心想要超过先祖的功业,比肩汉武。

为自己一脉能够,足够资格继承皇位正名。

有决心,有能力,盛长柏也就可以帮上一把,攀一下武器的科技树。

也不必追求太高,冶炼钢材的质量,超过西夏。

改善一下基础的火药配比,改良一下大周的筑炮技术。

能够以火炮的力量,撬开辽国的城墙,就足够用。

听了盛长柏的话,王知州先是闪过一些欣喜,后又是挂上了一些忧愁:

“盛御史你想法不错,但是你不知道,咱们秦州的情况有一点复杂。这边毕竟是边州,和其他州府情况不一样,州里的事情,我这个知州也做不到一言为定。咱们秦州的上下,对于番邦一直是两个态度。”

“那不知秦州上下,哪些人都是哪一边态度?”

王知州的态度还是很明显,愿意收服番邦,盛长柏明显看的出来。

“以兵马副都管向将军为首的一些武将,他们认为番邦不识王化,不服教化,畏威不畏德,没有招抚的必要,想要收服,直接打杀过去就是了。”

兵马副都管是一路兵马总管的副职,是秦州所在的秦凤路的军方第二人。

只是驻防在秦州,但并不完全归秦州管。

也是因为这样,大周这种文贵武贱的情况,向副都管可以和一州知州,争一些话语权。

当然了也确实是手握实权,手下有数万大军,给的向副都管争夺的底气。

如果真是空头将军的话,就是高上几个品级。

武将也不可能敢和文官置喙。

“骄兵悍将,手里的军士够精锐,将军自然会桀骜不少。”盛长柏也说不好自己对西军是什么观感。

不了解情况的时候,盛长柏对西军有不少的同情,但是了解了之后,盛长柏也觉得西军有现在的处境,不是没有原因。

西军虽然说起来有一些可怜,领着比禁军差许多的待遇,干着比禁军还要危险的事。

据盛长柏了解,西军的士兵,其实就没有俸禄。

朝廷只是给西北方面,召集乡勇抗敌,军屯的权利。

西北对于自己本地的乡勇,也就是给予了每一个弓手两顷地的补贴,带马的乡勇,可以多补贴五十亩。

但是刚到了西北,盛长柏也就清除认识到了,朝廷薄待西军的原因。

西军作为地方军队来说,远不如大周的中央禁军,对朝廷那么服帖。

对于皇帝来说,西军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嫡系。

也不如禁军那么听从自己的指挥,当然就得不到那么好的待遇。

“等有空闲之后,我会去说服向都管的。”

以贸易、利益手段,收服番邦的计划,盛长柏肯定是要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