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啊?”
朱小林私下里呿呿道:“这是有人急眼了?”
“你不也急眼了?”
李怀德撇了他一眼,老神在在地哼唧着讲道:“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是领导高瞻远瞩。”
“呵呵——”朱小林给了他一个别装哔,咱们在一起混了十几年,谁特么还不知道谁的。
李学武倒是很认真地听着赵主任讲话,这位一上来便全是干的,半点含糊都没有。
就在赵主任讲到纪律要求的时候,门口传来了一阵说话声,随后便有秘书走进会议室,同赵之南背着耳朵说了两句。
赵之南抬了抬眉毛,点头过后看向众人讲道:“李副主任来看大家了,大家鼓掌欢迎。”
众人在错愕中机械地鼓起了掌,还没反应过来呢,直到门口出现了李副主任的身影。
这一阵会议室内的掌声才真正地热烈了起来。
李副主任在政务院、经济工作委员会任副组长,主要负责财政、银行、外贸、财经、卫生和直属口等重要工作领域。
后世对他的工作评价是:为国家经济稳定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的经济智慧和谨慎管理为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李副主任是这一次访问团的团长,而访问团主要由外贸和工业系统的单位负责人组成。
李学武是有看见外贸系统的人,不过没打过交道,双方住的楼层和活动范围也不一样。
访问团分外贸和工业系统两个支队,各支队又分成了几个小队,每个小队有一名外事干部负责。
李怀德、朱小林几人便自行组成了一个小队,李学武当然也在其中。
今天这一次是集体开大会,外贸和工业的代表就连座位选择都泾渭分明,倒也方便了彼此。
李副主任面色严肃地走进来,仔细地看了众人一眼,这才点点头讲道:“很有战斗力嘛——”
这个时候不需要抖机灵,更不需要回答,只要鼓掌就好了。
所以现场立即响起了更加热烈的掌声。
李副主任穿着中山装,对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众人按了按手,道:“穿洋装不是让你们走洋路,是要让你们把这里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带回去。”
“我看有些人还不是很适应这套衣服,有些人已经穿出了精气神。”
他的目光先是扫了众人,最后落在了红星钢铁集团代表的区域,明显是在讲李怀德和李学武。
就他们两个的西装最合身,也最挺精气神。
没办法,谁让李学武的要求明确,裁缝李广年手艺精湛呢,两人坐在众人中间如鹤立鸡群一般。
朱小林顺着领导的目光瞅了瞅,(谁是鸡?)
李怀德和李学武真忍得住,此时嘴角再比56式难压也得使劲压着,真的不能笑。
不仅不能笑,还得装出一副领导说的不是我,我没听懂领导话的表情。
嗯,就是淡淡地装哔。
一左一右,两人甚至坐姿都一样,抬手鼓掌的动作和表情也几乎没有差别。
如此精湛的演技自然夺得了全场与会人员的称赞:“真特么能装!”
“好!就是要有这种战斗准备!”
李副主任从峥嵘年代走来,身上带着血气和意志,这会儿讲话铿锵有力。
“你们是系统万里挑一的精兵悍将,是肩负国家工贸工作希望的勇士,这里就是你们的战场!”
他手指点着红星钢铁集团代表的方向,目的很明确地讲出了他的要求。
在阐述外事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时候,李副主任并没有讲太多的虚话套话,很直白地向众人以下命令的语气传达了组织的要求和决定。
别人听没听出来李学武不知道,他是听出来了,领导对他们的期望好像增加了很多啊。
这是出现什么变故了吗?
在来时的飞机上老李还悄悄同他讲了,这一次访问团体中有一部分人是带着合同来的。
这话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前期的谈判工作已经结束了,无论他们这些人能不能有所斩获,发布访问公告的时候面子上一定会过得去。
签了多少订单和合作协议,达成了多大价值的合作意向,都是本次访问的重点结果。
不然李副主任带着这么多人来干嘛了?
“我讲一个情况啊,也许大家已经看到了。”
李副主任态度十分认真地看着众人讲道:“这里对咱们的态度有些复杂,千万要谨慎小心。”
他手指点了点现场,缓缓点头强调道:“出现任何问题要及时与负责人沟通,不要意气用事。”
说到这里,他回头看了赵之南一眼,见对方点头,便知道这个问题已经强调过了。
该说的都说了,他脸上的严肃表情也消散了一些,语气更是柔和了许多。
“我很理解大家出国一次很不容易,想要领略一下地区的风土人情。”
他点了点头,道:“可以,没问题,只要按要求进行报备,组织这边会提供帮助,对吧?”
“后勤组已经准备了行程方案。”赵之南给李副主任解释了一句,并向众人简单地进行了介绍。
主要是东柏林的一些景点,都在酒店周围,其实也没什么可逛的。
他也知道大家心中所想,便同李副主任轻声讲了几句。
李副主任倒是通情达理,笑着点了点头,道:“可以,给家人和朋友买礼物这很正常嘛,人之常情。”
他看向众人讲道:“出来一趟多不容易,在工作之余允许大家出去转转,但要注意安全。”
“考虑到大家的实际工作情况和需要,我们外事部的同事帮大家准备了出行和兑换的资金。”
赵之南接过话头,看向众人解释道:“每人100元,一会外事部秘书会给大家发放。”
“100元哪里够,多考虑一些。”
将要离开的李副主任同赵之南讲了一句,又同身边的秘书讲了几句。
赵之南得了领导的要求,这便对众人笑着讲道:“100元的基础不变,大家有需要兑换德国马克的可以找外事秘书帮忙,但有500元上限啊。”
这里说的德国马克不是联邦德国马克,而是民主德国马克,全名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马克。”
这里为什么要强调一遍全称呢?
因为民主德国的货币名称改了三次,每一次都有马克两个字,但前面的字越来越多。
德国马克的只有两种面值,马克和芬尼,1马克=100芬尼,芬尼则有硬币体现。
此时国际上美元的价值还很坚挺,一般兑换会以美元汇率为标准来执行。
此前多是由英镑来换算,从去年开始就变了。
当然了,美元也坚挺不了两年了,马上金本位体系就要崩塌,那时候美元将迎来贬值海啸。
李学武清楚地记得这一点,他已经要求智库做出应对方案,港城东方时代银行的资产能不能再翻几十上百番就看这一遭的了。
此时国际汇率稳定,1美元兑换2.4618元Rm币,1美元兑换3.66元德国马克,所以1元Rm币约能兑换1.49元德国马克。
赵之南说了,外事部给大家准备了100元的福利,实际上给到他们手里的是149元德国马克。
140元整票,9元零钱,考虑的非常周到。
另有500元的兑换额度,就得自己去找秘书申请了,一共不到900马克在这里能买到什么?
哎——好东西可多了去了!
不要以后来的物价来衡量此时的物价,民主德国的物价同国内一样,均保持着低物价的水平。
将近900马克的资金绝对能给家人和朋友买到丰富且具有价值的礼物了。
不过你要买大件就不可能了,因为你也带不回去,飞机上哪里有那么多的位置给你装大件。
所以手表、怀表或者钢笔一类的小玩意才是首选。
朱小林已经在掐指头算钱了,他出来前是有所准备的,公事不能白来,私事当然也不能白来。
这个时候国内的工业水平普遍偏低,精密仪器和设备的技术匮乏,在老百姓眼里手表还是欧洲的好。
很直白的一点,以访问团成员的身份从这买了手表带回去是不需要交税的。
因为他们不走正常通道,谁来叫他们补税?
说不差钱,可真正要将这里购买的东西带回去卖掉,那也是小赚一笔的。
当然了,领导们不会这么做,那也太没面子了,可架不住那些秘书们心思活络。
有经常出国的领导不在乎这点小钱,秘书们会请示领导,使用领导的那个额度。
也有朱小林这样准备大采购的,自己的额度不够用,还想从周围人身上划拉点。
“老李,你买的东西多吗?”
等领导离开后,众人散会,出来的路上他同老李问了一句。
老李回头瞅了他一眼,没吱声。
大家都是有家有口的,这点钱够不够用,你心里还没点哔数吗?
“您就别看我了——”
李学武苦笑着摇了摇头,道:“我们家俩孩子,哥兄弟姐妹四个,一大家子人呢。”
“唉——”朱小林无奈地点了点头,道:“你说你年纪轻轻的,着急结什么婚啊。”
“这叫什么话——”
老李也是被他给气笑了,瞪了他一眼,道:“就因为你,我们秘书长还不能成家立业了?”
“哈哈哈——”
朱小林也是开玩笑,这会儿听见李怀德的话也是笑了起来。
李学武倒是没在意,同他轻声讲道:“您先用着,真不够了我再帮您想办法。”
“你有办法?”朱小林惊讶地看着他,问道:“你在这地儿有势力啊?”
“呵——”李学武好笑出声,同他讲道:“我跟您一样,也是第一次来,哪有什么势力啊。”
四九城的人说话就这样,势力并不是完全的表面意思,有关系的含义。
“明天我不是要去办业务嘛,到时候兴许有机会呢。”他给朱小林挑了挑眉毛,意思点到就行了。
朱小林也懂了,笑着应道:“成,我记你一人情,等回国以后一定还你。”
“别跟他办事,忒小气。”
李怀德暼了他一眼,给李学武讲道:“他就会空口白牙的许诺赚人,他的人情值个屁钱。”
“你老李拆我的台是吧?”
朱小林不干了,瞅着李怀德戏谑道:“是不是看学武同志要帮我的忙,你嫉妒了?”
“成啊,你也别忘了你们李主任。”
他倒是会说话,笑着给李学武讲道:“哪怕是先可着他也别得罪了他,他这人可会给人穿小鞋了。”
“呵呵呵——”李学武听着他们互相攻讦,轻笑着讲道:“我尽力就是,但也只能顾着咱们自己。”
他特别点了一句,手上就比划了他们三个。
“当然,你放心——”
朱小林脸上认真了几分,道:“老哥办事你品就完了,不带给你差事的。”
李怀德并没有表态,他同李学武之间也不需要表态。
李学武刚刚说的,去外地办业务找机会兑换马克一事,他是不信的。
考察任务都是有外事部工作人员随行的,就算他能说会道,又能从人家手里换出来多少。
双方经济往来是有,但民间汇兑业务几乎没有。
李学武真正有关系的还是从港城过来的那些人,老李也很清楚这一点。
因为他不缺兑换额度,就基于这一点。
港城过来的那些人带了美元,在这里想要兑换马克不要太容易。
他当然不好给朱小林开这个口子,否则人情世故就没完没了了,多少钱都不够换的。
关键是这种行为也不太妥当,他是来参加活动的,不是来当二道贩子的。
再说了,兑换一分钱不能挣,但凡挣一分钱都得让人讲究死,面子就别想要了。
你说不赚钱,那些港城来的人怎么算?
人家跟你白玩啊?
所以自己用怎么都好说,他是不会开口子讨这个嫌的。
不过朱小林是哥们,这个面子又不能驳了,到底是由李学武出面来解决。
就朱小林一个人,多了他能换多少。
换多了不用李学武说,上面都会同他谈话,这一点克制相信朱小林还是有的。
****
1点30分会议结束,他们在小组外事负责人员的带领下出门,直接上了小巴车。
还是从机场来的那台车,未来几天的活动基本上都是这些小巴汽车。
李学武已经从同他对话那个秘书的嘴里得知,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那堵世界着名的墙——柏林墙。
后世老特也在美墨线是建造了一堵墙,但那堵墙更像是赌气墙,跟寒战的标志柏林墙没法比。
“这东柏林没什么好看的了吗?”李怀德上车以后便皱眉问道:“千里迢迢来这里就为了看他们的墙?”
按外事交流惯例,第一站应该是去到双方有共同关系的纪念碑贡献花圈,缅怀过去。
可这里是东德,曾经的“首骟”之地,哪里有什么值得他们缅怀的。
这里倒是有个纪念碑,可也不值得他们过去,因为这里埋葬着的是2000多名毛子。
“其实好看的有很多。”
外事秘书主动介绍道:“今天要去的柏林墙是对方要求组织的一次活动,接下来诸位想要游览东柏林,我可以做向导。”
“东柏林都有什么好去处?”
朱小林对这里已经失望透顶,所以没老李那么应激,问起来倒是希望有意外情况。
“除了现在要去的柏林墙,以及大家来时降落的柏林·舍纳菲尔德机场外,还可以看看共和国宫、亚历山大广场、世界时钟、柏林电视塔、柏林东站、马克思·恩格斯广场、莱比锡布业大厅等等。”
秘书一口气说了一大堆景点,好像经常“带团旅游”似的,业务非常的熟练。
“好吃的去处呢?”李怀德直接问道:“有没有口味好的饭馆子?”
“领导,您就别对这里的餐馆抱有期望了。”
秘书笑了,讲道:“我在这工作4年,现在最大的愿望便是吃一顿老家的家常菜。”
“呵呵呵——”朱小林轻笑着看向车窗外,随团车队已经启动,“欧洲人懂什么美食。”
“以前都说法餐好吃,在我看来就是瞎折腾。”
他对身边的李怀德讲道:“老大一张盘子,给你放两块肉,告诉你菜齐了。”
“哈哈哈——”李怀德忍不住笑出了声,因为他吃过法餐,就在国际饭店。
跟意大利人合作就这点好,什么都能给你带来。
说实在的,老李也不喜欢法餐,吃饭跟特么开会似的,还得按部就班。
李学武指了指车窗外聚集的人群,给两人做了示意。
李怀德和朱小林脸上的笑意齐齐消失不见,换上了严肃的表情,眉头皱的很深。
不用秘书翻译那些人举起来的牌子,如果是善意也不用板着一张脸了。
李学武伸手将车窗厚布帘拉上,彻底隔绝了车内外的视野。
李怀德看了他一眼,见他满眼的认真和严肃,点了点头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去了。
朱小林则很欣赏地看着李学武,这么警觉的安全意识可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
看得出来,李学武这么多年的保卫工作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听说你一本书能赚几千块的稿费?”
他不聊别的,改聊李学武了,一句话便吸引了车上大部分人的目光。
就连随车秘书都惊讶地看向他。
“嗯,一本书几千块。”
李学武坦然地点点头,承认了这一点。
“有教科书采购,也有专业书籍采购,所以稿费多了一些,印刷的数量比较多嘛。”
朱小林同其他人一样,羡慕地看着他,问道:“年纪轻轻便出了几本书,你现在不缺钱花吧?”
“谁说的?怎么不缺?”
李学武好笑地看了他一眼,讲道:“家里每个月都指着我这点工资开火呢。”
“我跟您一样,也是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奔波,”
“你钱呢?花哪了?”
朱小林诧异地看着他问道:“几本书下来够挣几万的了吧?稿费都花在哪了?”
“稿费是有那么多,可没在我手里啊。”
李学武两手一摊笑了笑,讲道:“我写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稿费,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他的稿费都捐了。”
闭目养神的李怀德突然睁开眼睛,看着朱小林解释道:“前几年的地震、学校图书馆、山村里的孩子,你都不看报纸的吗?”
“呦,这我还真不知道。”
朱小林看向李学武的目光瞬间从羡慕变成了惊叹,其他人则满眼的不解和尊重。
“都捐了?咋想的?”
“也不是都捐了,前几本书都捐了,最后这本书的稿费没捐,给我爱人了,孩子需要学费。”
李学武笑着解释了一句,引得车内众人轻笑出声,好像非常理解这种做法似的。
有些人更是松了一口气,更像是替李学武松了一口气,很怕他把钱都捐了怪可惜的。
典型的替别人惋惜和着急。
李学武并没有说最后一本书稿费的多少,在其他人看来,交学费能用的了多少钱。
只有了解数字的李怀德瞅了他一眼,随后便闭上眼睛继续装睡了。
几千块钱,他倒是一点都不羡慕,李学武这些年的进步和努力他都是看在眼里的。
不否定李学武真的很聪明,但他也得承认李学武非常的好学,性格坚韧。
去年还传出李学武同研究所的上官琪有什么特殊关系,结果呢?
上官琪一直在办公室给他上课,也让李学武对飞行器有了非常充沛的了解。
管委会办公会议上,李学武在讲飞行器业务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跟他对得上话。
什么叫专业?
这就叫专业。
李学武写的这几本书他都有认真看过,倒不是对书中的内容感兴趣,是对李学武这个人感兴趣。
他要研究一个人,从书中便能得出结论。
看李学武的书,多是从理论结合实际出发,论点论据非常的到位,就算不懂业务的人看了也会有所启发和思考。
他对李学武当然非常的了解,这些书确实是李学武写的,不存在代笔的行为。
真正能在事业上有所进步,更在专业领域有所突破,这种人李怀德是佩服的,赚多少他都不嫉妒。
反倒是李学武捐稿费的行为,刚开始大家都不是很理解,两千多块钱说捐就捐了。
就像车上这些人最初的想法,非常不理解。
但大学习活动开始以后,有人针对李学武的稿费问题提起异议,他这才意识到李学武的先见之明。
对李学武稿费问题提出的异议自然是无疾而终,还有什么理由来攻击一个把稿费都捐了的人。
提出异议的那个人也是没了脸面,挨的骂都够他羞愧的自杀了。
但今年,也是最近发表的一本书,他是听说李学武没有再捐款的。
这倒是让他松了一口气。
以前那几次捐款还可以说沽名钓誉,明哲保身。
但这个时候再想捐,可真就不是时候了。
李学武给出的理由非常恰当,孩子需要学费,家庭需要开支,这笔钱用的名正言顺,心安理得。
他知道,这笔钱真没入李学武的手,是直接交给了李学武的爱人顾宁,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
既羡慕集团秘书长有个理解他的好媳妇,又羡慕秘书长的爱人有个能赚钱养家的好男人。
“这就是柏林墙?”
朱小林的语气充满了失望。
没错,眼巴前看到的便是让众人大失所望的柏林墙了。
没来之前看报纸上的宣传,他们便在想,这堵墙不得有二三十米高啊。
结果呢?
别人不说,李怀德身边站着的李学武来一个助跑都能徒手翻过去。
多高?也就三米多一点,三米半左右。
三米半的高度,对于一个战士来说,也就是平时训练的高度,对李学武来说绝对不是问题。
当然了,这堵墙对于老李和老朱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是一道天堑,对普通德国人来说也是。
你要问翻越这道墙最多的是什么人?
答案非常的好笑,就是害怕被清算的那些人,包括美术落榜生的dwJ。
只有这些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能翻的过去,而一般人还真就没那个本事。
这也就造成了过去的都是曾经的坏蛋,真不知道联邦德国在宣传些什么鬼东西。
这可不是李学武站在墙的这边屁股也在这边,他只是以个人的角度,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发牢骚。
该说不说,西方的宣传真有东西啊。
就问一个问题,柏林墙是东西德国的分界线吗?
如果没学过这段历史,或者真正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还真有可能被他们的宣传给骗了。
觉得翻过这堵墙就能到达光明的彼岸,是胜利的翻越,是对自由的向往。
狗屁,翻过这堵墙是孤岛。
没错,西柏林在东德的境内,柏林被一分为二,柏林墙将西柏林整个包围了起来。
“从这里翻过去会怎么样?”
朱小林真能逗笑,同老李问了一句。
老李也挺能整,瞥了他一眼,道:“你先给我们打个样试试。”
朱小林瞅了一眼岗哨上的士兵,笑了笑没做声。
随行的秘书已经在给众人做着关于柏林墙的基本介绍,李学武倒是听得津津有味,即便他已经对这里的着名建筑做过充分的调查了。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
秘书带着他们下车以后往广场方向走,边走边介绍道:“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了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
他按照国内报纸上给出的定义,讲了这堵墙的意义:“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关于这段历史也挺有意思的,二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大战胜国分区占领。
49年5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宣告成立,柏林(东柏林)成为民主德国的首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此后西德和东德分别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
49年10月11日,威廉·皮克当选为民主德国大统领,奥托·格罗提渥为临时政务总管;11月11日,苏区宣布把行政职权移交给这个新成立的国家,苏部队占领当局改称为“苏联监督委员会”。
李学武就怀疑他们要面对的影子就是这个组织。
这样,德国便从体制上正式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民主德国是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员国。国土面积为107,771平方公里。
听起来不少吧,原本可以更多的。
落榜美术生甚至想要整个欧洲。
很让人意外的是,冷战时期,民主德国在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处于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先地位。
美国对西德只要求在大的战略方向上服从于自己即可,至于西德的内政在不与美国大战略冲突的前提下一般不会被干预。
苏联对自家的阵营不仅要求服从于自己,而且要照搬苏联那套政治经济体系。
因此东德从一开始就是按苏联那套政治经济模式发展的:政治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以国有化公有制成分为主体。
这也是当初咱们坚持走独立自主路线的初衷,不堪忍受这种霸道的行径。
几十年后也证明了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出乎很多人常识的是,柏林墙虽然被修筑了起来,但实际上其并没有隔绝两德的交流。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柏林墙并不是修筑在东西德分界线上的,而是修筑在柏林城里。
柏林城现在分为东柏林城和西柏林城,整个柏林城又都处于东德境内。
由于西方一直以来的宣传,导致很多人以为柏林墙修筑在东西德边境线上,以为东德压迫人民,使得很多生活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东德居民,天天想着法的奔向“自由国度”。
其实通过外事秘书的介绍中得知,情况并非如此,起码在这个时期并非如此。
要知道,东德可是苏联打造出来的一个面向西方的样板国家,东德人民的小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过的比周边国家都要好。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非常出名,甚至吸引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人迁入其境内生活。
而由于东德的低工资低物价,甚至还曾招致西方派人前往东柏林恶意采购破坏东德的金融秩序,这才是柏林墙被修筑的原因之一。
但国际报纸上几乎所有关于柏林墙的报道都有意识无意识的把人往错误的方向上引,而谁没事查德国地图啊?
只有看过相关地图的人,才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柏林墙并不是东西德的国境分界线。
很显然,这是一件非常明显的舆论霸权。
西方的这一套玩的很溜,通过引用部分真相、选择性事手法,让人自己脑补产生误导。
看清之后,才会明白,西方媒体是真的狡诈鸡贼。
虽然当时有大量东德人迁往西德,但也有大量西德人自愿迁往东德,只是西方媒体却只会告诉外界,由于东德人民对苏联带来的社会改变极其不满,大量高级专家和熟练技术工人纷纷迁往西德,在某些高校里,毕业生中竟有三分之一刚刚结业便跑到联邦德国。
“情况真的如此吗?”
李学武将这一情况复述给了外事秘书,想要求证这一点。
“我们只是旁观者。”
外事秘书很淡然地看了看他,道:“据我们的调查,情况是从44年到61年,东德人口中将近有六分之一的人(250万人)迁出,通过柏林离开,到1961年8月,甚至每天约有2000人离开东德。”
“同样的。”就在李学武疑惑地看着他的时候,他又讲道:“44年的时候,也有超过150万的西德人逃往东德。”
他摊了摊手,讲道:“其实很长的时间里,东德也根本没有阻止公民从东柏林进入西柏林,只不过穿越者需要有一定的手续。”
显然,西方媒体说的是事实,但却是片面的,只提你来不提我往,惯用的宣传手法嘛,一直在有意无意的误导读者。
你看,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而且,即使不允许穿越国境又有什么问题呢?
一个国家阻止自己的国民和他国的国民随意翻越国境不是很正常的吗?
随意采用各种方法穿越国境的,本来就很可疑,还有那些挖地道之类的,怕不是危险人物吧?
“真有人翻墙逃跑吗?”
朱小林好奇地同大家一起走在水泥路上,看着眼前的场景问了一句。
外事秘书回头看了看他,微微摇头,道:“只有傻子才会去翻墙。”
“真正追求自由的人没必要翻墙过去,他们完全可以选择走匈牙利→奥地利→西德路线。”
他抿了抿嘴角,道:“或者是倒过来。”
“呵呵呵——”
李怀德等人被他的表情逗得轻笑出声,这一句倒过来非常的传神。
同样的,朱小林等人也从李学武的问题中反应过来,此时的民主德国还是有东西的。
其实李学武更多的是惋惜,这是个冷战的年代,为了打压毛子,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搞出了很多幺蛾子。
当然了,毛子自己也不争气,随着时代的发展,因为自身原因以及外部竞争,越来越跟不上美国的节奏,内部矛盾更是激增,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当东德人们的生活水平追不上西方那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后,受到优渥生活待遇、自由风气等方面的影响,一些东德人才开始想要翻越柏林墙,到达西德控制的柏林境内生活,但其人数并不多,只不过由于西方的宣称,显得翻越柏林墙的人很多。
而也是在这个时候,抓住苏联虚弱机会的美国人和欧洲人行动了起来,他们想尽各种办法来打击苏联的国力和声望,其中就包括,中西两德合并。
李学武可记得这个时间点,因为历史课上考过这个问题,1987年6月12日,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故意在柏林墙下发表演讲,向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喊话:
“推倒这堵墙!这堵墙会在欧洲倒下,因为它抵挡不了信心,它抵挡不了真理,这堵墙抵挡不了自由。”
狗屁的自由,自由从来都不是一堵墙来限制的,限制自由的是制度。
西方各种杂志宣传柏林墙是独裁者建造,是为了挡住了东德人民前往西德追求自由的脚步,是分裂了国家和民族。
然后在西方媒体的大肆宣传洗脑之下,很多人对于柏林墙的错误认知又被加深了。
而真设身处地的想,在自己国家的首府竟然有一处外国领土,你会怎么想?
相信绝大多数国家都会同情东德。
李学武故意把话题往这方面引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让老李等人提前意识到,当他们走下飞机的那一刻,为啥机场那些普通人会用那么复杂和另类的目光看着他们。
这就是西方媒体的坏。
将咱们妖魔化、弱智化、落后化地宣传,偏偏有些人还真就信,真就不争气。
2点半整,他们在外事秘书的带领下来到一处小广场集合,这里并没有准备椅子,但有休息区。
李学武紧了紧身上的大衣,沿着柏林墙走了一段,切身地感受了这种分裂感。
再回到老李的身边,却听见两人已经在聊晚上该如何打发漫漫长夜了。
老朱提议整点小酒,去他房间里喝,到时候吹吹牛哔,说不定偷听那些人会吓的尿裤子。
李学武只觉得老朱要放飞自我,越来越没谱。
且不说偷听的那些人是谁,就是喝酒吹牛皮这种形象,也会给人不信任的感觉。
他说出来的话真的会被对方所重视。
老李还是有分寸的,示意了东德随同来的人员笑着逗了老朱,让他勾搭一个解解乏。
男人果然不能聚在一起,否则一定会扯几把蛋。
2点45分,李副主任在东德部长会议主蓆维利·斯多夫的陪同下来到了柏林墙边。
维利·斯多夫在柏林墙的前面,向来访的工贸领域代表团发表了热情洋溢但目标明确的演讲。
李学武听的是很认真,因为这老头不像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