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首页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回到北宋当暴君 始皇帝 大秦:我墨家巨子,掀起工业革命 铁血中唐 寡妃待嫁:媚后戏冷皇 三国:典韦护我,开局截胡邹夫人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乖乖老婆,别闹了 我的谍战岁月 大魏疯王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 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文阅读 - 中国野史大甩卖txt下载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5章 仁宗汉法复科举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元武宗海山去世时,给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国库空得能跑老鼠,朝堂上喇嘛和勋贵吵成一团,民间纸币贬值到老百姓买菜都得扛着一麻袋钞票。公元1311年,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登基,史称元仁宗。这位新皇帝一上台,就干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把哥哥武宗搞的那套几乎全废了。

仁宗能顺利继位,多亏了一个人——李孟。李孟是河北人,年轻时考中过金朝的秀才(那时候金朝还没灭亡),后来成了仁宗的老师。武宗在位时,李孟因为反对滥发纸币,被排挤到乡下种地。仁宗一继位,第一件事就是把李孟请回大都,当场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李孟一上任,就提出三条建议:第一,停印新钞,回收旧钞,稳定物价;第二,裁掉武宗时期封的那些\"遥授官\"(只有头衔没实权的官),光这一项就砍掉了上千个职位;第三,把那些在皇宫里横行霸道的喇嘛赶出京城,\"令其各回寺庙,不得干预朝政\"。

仁宗对李孟几乎言听计从。有一次,一个蒙古勋贵跑到皇宫哭嚎:\"陛下,李孟是汉人,他这是要排挤我们蒙古人啊!\"仁宗板着脸说:\"李孟说的是对的,朝廷养着你们这些只拿俸禄不干事的人,有什么用?\"那勋贵被怼得哑口无言,灰溜溜地走了。

短短两年,元朝的财政居然慢慢缓过来了。物价从原来的\"一石米二十五贯\"降到了\"十贯\",朝堂上少了一半混日子的官,连街上的喇嘛都规矩了不少。老百姓私下里说:\"仁宗皇帝,比他哥强多了。\"

仁宗和元朝其他皇帝最大的不同,是他特别喜欢汉文化。他小时候跟着李孟读书,《论语》《孟子》背得滚瓜烂熟,还能写一手不错的汉字。有一次,他跟大臣们聊天,突然冒出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在场的蒙古勋贵听得一脸懵——他们大多只会说蒙古话,根本听不懂什么意思。

他不仅自己学,还逼着蒙古贵族子弟学。他下诏书:\"凡蒙古、色目(西域各族)官员,不通汉文者,不得任三品以上官。\"这道命令可把那些只会骑马射箭的勋贵急坏了,纷纷请汉人老师教自己读书,上都的\"蒙古国子学\"一下子多了好几十所。

有个叫拜住的年轻贵族,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本来天天在草原上打猎,被仁宗逼着去国子学读书。后来这拜住成了元朝少有的精通汉文化的蒙古大臣,还成了元英宗的得力助手——这都是后话了。

仁宗对汉文化的热爱,甚至到了\"偏心\"的程度。他觉得蒙古传统的\"忽里台大会\"(贵族议事会)太落后,主张\"事从简牍\"(用文书制度处理政务);他觉得蒙古的历法不够精确,下令让郭守敬的后人重修历法;他甚至还想把皇宫里的蒙古语告示,全换成汉文。

有大臣劝他:\"陛下,您毕竟是蒙古皇帝,太偏向汉法,会引起宗室不满的。\"仁宗叹了口气:\"治国要用好办法,管它是汉法还是蒙古法?\"

仁宗干的最轰动的一件事,是恢复科举。

自从金朝灭亡后,科举就停了。元朝建立后,忽必烈虽然搞过几次\"选官考试\",但规模很小,而且蒙古人、色目人考的内容跟汉人完全不一样(蒙古人考骑射,汉人考经义),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科举。从1237年(金朝最后一次科举)到1313年,整整七十六年,读书人想当官,要么靠关系,要么去给贵族当幕僚,正经的\"学而优则仕\"之路,断了快一个世纪。

1313年,仁宗下了一道《开科取士诏》,里面说:\"朕惟取士之法,必考经术以作其义理,考辞章以观其才华。\"意思是,不管是蒙古人、色目人还是汉人、南人(南宋遗民),都要考经义(儒家经典)和辞章(文章写作),考上了就能当官。

这道诏书一下,天下读书人都疯了。江南地区的老秀才们,有的都七八十岁了,拄着拐杖去报名;北方的私塾里,一下子挤满了读书的孩子,家长们说:\"好好考,以后能当大官了!\"

1315年,元朝第一次科举考试在大都举行。一共录取了五十六人,其中蒙古人、色目人各十六人,汉人、南人各十二人。第一名(状元)叫张起岩,是山东人,考中后被任命为集贤修撰(负责修史书的官)。他后来回忆:\"放榜那天,我在榜前看了三遍,才敢相信自己中了。周围的人都在哭,有哭自己考中的,也有哭盼了一辈子终于等到这一天的。\"

恢复科举看起来是好事,但反对的人可不少。蒙古勋贵们跳得最欢:\"我们蒙古人靠马背上得天下,凭什么要跟汉人一起考那些之乎者也?\"有个叫铁木迭儿的大臣,是武宗时期的老臣,私下里说:\"科举就是汉人的圈套,想让我们蒙古人忘本!\"

仁宗没少跟他们吵架。有一次在朝堂上,铁木迭儿说:\"陛下,汉人读书人参政多了,会反过来欺负我们蒙古人。\"仁宗冷笑一声:\"你看看那些贪赃枉法的,是汉人多还是蒙古人多?科举选的是有本事、有德行的人,总比用那些只会抢钱的强。\"

除了蒙古勋贵,还有一群人反对——佛教僧人。之前喇嘛们靠皇帝的宠信,能随便推荐人当官,现在科举一开,这条路被堵死了。有个叫必兰纳识里的高僧,跑到仁宗面前说:\"佛法能安天下,何必靠科举?\"仁宗没理他,直接把他打发回了寺庙。

阻力最大的,其实是\"旧规矩\"。元朝的官员选拔,一直靠\"世袭\"和\"推荐\":老子是大官,儿子就能当官;跟王爷关系好,就能被推荐当官。科举虽然恢复了,但每年录取的人太少(最多的时候也就一百多人),根本动摇不了旧制度的根基。很多考中科举的读书人,到了地方上,还得看当地蒙古官员的脸色办事。

仁宗在位的九年(1311-1320年),被称为\"延佑新政\"(延佑是他的年号)。除了恢复科举,他还干了不少实事:

比如整顿吏治,规定\"官员任满三年必须考核,不合格者降职\";比如减轻赋税,江南地区的\"夏税\"(粮食税)减少了三成;比如修《大元通制》,把元朝的法律整理成一部完整的法典,里面还特意加了一条\"禁止蒙古人强占民田\"。

但他也有为难的时候,他想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太子,又想起哥哥武宗的遗嘱(让他传位给武宗的儿子和世?),纠结了好几年,直到1316年才下定决心立硕德八剌为太子——这为后来的皇位之争埋下了隐患。

1320年,仁宗在大都病逝,享年36岁。他在位九年,虽然没能彻底改变元朝的痼疾(比如蒙古贵族的特权、财政的亏空),但至少让这个王朝喘了口气。《元史》说他:\"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佛教经典)。其孜孜为治,一遵世祖之成宪,尤以兴学养士为急。\"意思是,仁宗又孝顺又聪明,懂儒家学问,还懂佛教,治理国家遵循忽必烈的规矩,尤其重视办学和培养人才。

他恢复的科举,虽然规模不大(元朝一共只开了十六次科举),但对后世影响深远。那些通过科举当官的汉人、蒙古人,成了元朝中后期少有的\"清流\",还为后来明朝的科举制度提供了借鉴。

仁宗去世后,太子硕德八剌继位,也就是元英宗。这位年轻的皇帝,比他父亲更激进,一上台就搞起了新政。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的治愈系游戏 兽世种田:反派崽崽超粘人 富二代修仙传 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斗罗:武魂铁棒,小舞被玩坏了 御女天下 穿成乞丐后,我捡到师父了 无敌升级王 盛宠娇妃 快穿之这个愿望不靠谱 故事笑话 hp当马尔福重生了 养死十次纸片人后,他觉醒哄氪了 一天一个境界,诸天万界要破防了 金手指?有系统?狠辣郡主直接拿刀捅 快穿异世界被迫崛起 妖妃其实是药引 从小兵到帝国君主 绝世神医,全城跪求我出手 
经典收藏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靖康之耻?本太子杀到金狗叫爸爸 大楚第一赘婿 大哥,臣弟助你上位 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 抗战之铁血山河 神话版三国 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亮剑:让你抗战,没让打到东京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三千收尸军,杀到天下尽归心 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 我毒士圣体,女帝劝我冷静 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凤栖边城 假太监:太子竟是女儿身 
最近更新冰临谷 大唐躺平王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穿越古代异界争霸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高门庶子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 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带着基地闯三国 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 中国野史大甩卖txt下载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 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