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年 11 月中旬的一个周末,阳光如细密金丝,穿透淡薄云层,轻柔地洒在石家庄广袤的平原大地上。微风裹挟着丰收的芬芳,给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惬意。陈默和林悦早早起床,准备前往石家庄周边的农村写生。
林悦身着淡粉色长袖衬衫,搭配浅蓝色背带牛仔裤,脚蹬白色运动鞋,尽显青春活力。一头乌黑长发扎成清爽马尾辫,随着她的动作有节奏地晃动,散发着淡淡的茉莉花香。陈默则穿着白色短袖 t 恤,外搭深蓝色牛仔外套,下身配黑色运动裤,背着画具,整个人精神抖擞。
两人来到学校车棚,推出借的那辆陪伴许久的二八自行车。陈默熟练跨上自行车,林悦轻盈坐在后座,双手轻轻环住陈默的腰。
“出发啦!” 陈默笑着说道,双脚用力一蹬,自行车缓缓向前骑行。
一路上,微风拂面,路边的杨树在风中沙沙作响,金黄的叶子纷纷飘落,宛如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陈默和林悦有说有笑,感受着秋日的美好。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骑行,他们来到了名为新安村的小村庄。
新安村坐落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村口有一棵古老的槐树,粗壮的树干需几人合抱,繁茂的枝叶像一把巨大的伞,为村民们遮风挡雨。此时,槐树的叶子已经泛黄,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金色光芒。
陈默和林悦推着自行车走进村庄,村里的道路是用石板铺成的,虽有些凹凸不平,但充满古朴气息。道路两旁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白墙黑瓦,在绿树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
“陈默,这里好美啊!” 林悦兴奋地说道,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到处都是画画的素材。”
陈默笑着点点头:“是啊,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都很浓郁,肯定能创作出不少好作品。”
就在这时,一位老人从院子里走了出来。老人名叫李大爷,七十多岁,身材矮小,背微微驼着,脸上布满岁月的皱纹,像一道道沟壑。他留着一撮白色山羊胡,眼神中透着和蔼与慈祥。李大爷身着深蓝色粗布外套,搭配黑色裤子,脚上穿着黑色布鞋,身上散发着淡淡的泥土和烟草混合的味道。
“你们是从城里来的吧?” 李大爷操着一口地道的石家庄方言,热情地问道,“来俺们这儿干啥呀?”
陈默走上前,礼貌地说道:“大爷,我们是河北师范大学的学生,来这里写生。”
“写生?” 李大爷有些疑惑,挠了挠头,“啥是写生啊?”
林悦笑着解释道:“大爷,写生就是用画笔把这里的美景画下来。”
“哦,原来是这样!” 李大爷恍然大悟,脸上露出笑容,“俺们这儿虽然比不上城里热闹,但风景可不差。你们随便画,要是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陈默听闻,灵机一动,试探着问:“大爷,我们可能得在村里待上一天,您这儿能提供饭食和水吗?当然,我们会付钱的。”
李大爷爽朗地大笑起来:“行!饭食一份五块,茶水免费,要是不嫌弃,就来俺家吃。”
“太感谢您了,大爷!就按您说的。” 陈默和林悦异口同声地说道。
李大爷邀请他们到家里休息,陈默和林悦欣然答应。走进李大爷的院子,院子里种满各种蔬菜,绿油油的菠菜、红彤彤的西红柿、圆滚滚的南瓜,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院子一角还养着几只鸡,它们在地上悠闲地踱步,时不时发出 “咯咯” 的叫声。
“大爷,您这院子收拾得可真干净!” 林悦赞叹道。
“哈哈,俺们乡下人没啥讲究,就是图个自在。” 李大爷笑着说道,“你们先坐,俺给你们倒点水。”
李大爷转身走进屋子,不一会儿,端出两杯热气腾腾的茶水。陈默和林悦接过茶水,喝了一口,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大爷,您在这儿住了多久了?” 陈默问道。
“俺在这儿住了一辈子了。” 李大爷感慨道,“这里的一草一木,俺都再熟悉不过了。以前日子苦,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俺们也享享清福。”
正说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从屋里跑了出来。小男孩名叫小虎,虎头虎脑的,圆圆的脸蛋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他留着一头乌黑短发,眼睛亮晶晶的,透着一股机灵劲儿。小虎身着红色棉袄,搭配蓝色裤子,脚上穿着布鞋,身上散发着淡淡的尘土味。
“叔叔,阿姨,你们在画什么呀?” 小虎好奇地问道,眼睛盯着陈默手中的画具。
“我们打算画这里的风景,你要不要一起看看?” 林悦笑着说道。
小虎兴奋地点点头,跑到陈默身边,看着他打开画具。陈默拿出画笔,在调色板上调配颜色,准备开始写生。林悦则在一旁观察着周围的景色,为陈默提供一些创作思路。
“叔叔,我能帮你做什么吗?” 小虎问道,眼神中充满期待。
“你可以帮叔叔找找好看的角度。” 陈默笑着说道,“看看哪里的风景最漂亮。”
小虎听后,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一会儿指着这边,一会儿指着那边,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叔叔,这边的南瓜长得可大了,画下来肯定好看!”“阿姨,那边的鸡在啄米,可有意思了!”
陈默和林悦被小虎的热情所感染,脸上洋溢着笑容。在小虎的帮助下,陈默很快确定了创作角度,开始在画纸上勾勒线条。他的画笔在画纸上快速移动,不一会儿,一幅乡村小院的草图便初具雏形。
林悦看着陈默的画,赞叹道:“陈默,你画得真好!把小院的神韵都画出来了。”
陈默笑着说道:“多亏了小虎的帮忙,让我找到了灵感。”
小虎听后,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叔叔,我是不是帮了大忙?”
“是,小虎帮了叔叔大忙了!” 陈默摸了摸小虎的头,笑着说道,“等叔叔画完,送你一幅。”
小虎高兴得跳了起来:“真的吗?谢谢叔叔!”
临近中午,李大爷喊道:“孩子们,饭做好啦!” 陈默和林悦走进屋子,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农家菜,金黄的玉米饼、翠绿的炒菠菜,还有香气扑鼻的南瓜粥。
“大爷,这看着太有食欲了!” 林悦笑着说道。
“快吃吧,管够!” 李大爷热情地招呼着。
陈默掏出 10 元钱递给李大爷:“大爷,这是饭钱。”
李大爷接过钱,笑着说:“城里孩子就是实在!”
下午,太阳渐渐升高,阳光变得愈发强烈。陈默和林悦决定到村子外面的田野里去写生。告别李大爷和小虎后,他们来到田野边。
田野里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在微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在麦田不远处,一条铁轨蜿蜒而过,一列列火车风驰电掣般疾驶而过,轰鸣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给这片田园风光增添了别样的活力。放眼望去,平原辽阔无垠,远处的村庄错落分布,烟囱中升起袅袅炊烟,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
陈默和林悦找了一处视野开阔的地方,支起画架,开始写生。林悦专注地描绘着眼前的景色,手中的画笔在画纸上快速舞动,将田野的美景呈现在画纸上。陈默则在一旁仔细观察着光线的变化,不断调整着画面的色彩。
“陈默,你看那边的火车,咱们把它画进麦田的画面里吧,肯定很有感觉。” 林悦指着疾驰的火车说道。
陈默顺着林悦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列绿色的火车裹挟着滚滚浓烟,呼啸着从铁轨上驶过,车身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火车的轰鸣声与麦穗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韵律。
“好主意!动静结合,画面会更有层次感。” 陈默赞同道,目光中透露出兴奋。
两人开始描绘火车穿梭麦田的场景。陈默先用简洁流畅的线条勾勒出火车的轮廓,展现其飞驰的动态。林悦则用金黄和翠绿的颜料,细腻地描绘出麦穗的质感与随风摆动的姿态。为了表现出火车带来的速度感,陈默巧妙地运用了模糊的笔触,让火车周围的景物呈现出虚化的效果。
正当他们沉浸在创作中时,又一列火车从远处驶来。这次是一列拉货的火车,车身庞大,装满了各种货物。火车的汽笛声震耳欲聋,惊起了栖息在麦田里的几只麻雀,它们扑棱着翅膀飞向天空。
“哇,这列火车更有气势!” 林悦兴奋地说道,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陈默迅速调整画笔,捕捉火车的细节。他细致地描绘出火车上的铁锈痕迹和货物的轮廓,让画面更加真实生动。林悦则调整色彩,加重了麦田的阴影,突出火车在阳光下的明亮。
在他们创作的过程中,一位背着竹篓的大叔路过。大叔五十多岁,皮肤黝黑,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他身着灰色粗布上衣,搭配黑色裤子,脚上穿着沾满泥土的解放鞋,身上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
“你们这画得可真像!” 大叔停下脚步,看着陈默和林悦的画,眼中流露出赞叹,操着浓重的石家庄口音说道,“把这火车和麦田都画活了!”
陈默和林悦抬起头,笑着向大叔致谢。林悦热情地问道:“大叔,您经常看到火车从这儿经过吗?”
大叔点点头,感慨道:“是啊,这些年火车越来越多了。以前村子里没什么人出去,现在大家都坐着火车去城里打工,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陈默听后,若有所思:“火车不仅带来了便利,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把它画进画里,更有意义。”
随着夕阳西斜,天边泛起了绚丽的晚霞。陈默和林悦终于完成了这幅融入火车元素的秋收图。画面中,金黄的麦田、飞驰的火车、错落的村庄和绚丽的晚霞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画卷。
“陈默,这幅画太棒了!” 林悦看着完成的作品,赞叹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陈默笑着说:“这都多亏了你和路过村民的启发。艺术果然源于生活,这些宝贵的经历让画面更有灵魂。”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两人幸福的身影。自行车在乡间小路上缓缓前行,留下一串欢快的笑声。在这个美好的秋日里,陈默和林悦不仅用画笔记录下了乡村的美景,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和对艺术、生活更深的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