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清晨,阳光穿透淡薄云层,柔和地洒在河北师范大学校园小道上。树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陈默哼着小曲,脚步轻快地朝着学校小卖部走去。自上次在地下商场帮冯桂平进货后,他和冯桂平的关系愈发亲近,今天便主动前来帮忙。
“桂平哥!” 陈默推开小卖部的门,笑着打招呼。冯桂平正在擦拭货架,听到声音,抬起头,脸上露出笑容:“陈默,你又来帮忙啦!真是太感谢了。” 这时,里屋传来一阵脚步声,身形微胖、肤色黝黑的秀兰走了出来。她身着朴素的蓝布衫,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眼睛眯成弯弯的月牙。
“这是你嫂子,秀兰。” 冯桂平介绍道,“秀兰,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陈默同学,上次在地下商场帮了我大忙。” 秀兰走上前,热情地拉住陈默的手,说道:“哎呀,陈默同学,太谢谢你了!听老冯说,要不是你帮忙,他那次进货得折腾好久。” 陈默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嫂子,您太客气了,举手之劳而已。”
“快,进来坐会儿,喝口水。” 秀兰拉着陈默往屋里走,陈默推辞不过,只好跟着进去。屋内布置简单,一张旧木桌,几把椅子,墙上挂着几张泛黄的照片。秀兰给陈默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又从柜子里拿出一些零食,放在陈默面前:“陈默,吃点零食,别客气。”
陈默喝了一口茶,环顾四周,笑着说:“嫂子,您把小卖部收拾得真干净。” 秀兰听后,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拍了拍陈默的肩膀:“这都多亏了你桂平哥。我们俩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一直用心经营这个小卖部,就盼着能给同学们提供点方便。”
三人聊了一会儿,便开始忙碌起来。陈默和冯桂平整理货架上的货物,秀兰则在一旁记账。“陈默,你把这些文具摆到那边的货架上。” 冯桂平一边整理零食,一边说道。陈默点点头,拿起文具,认真地摆放起来。
“对了,陈默,你老家是新疆吧?” 秀兰突然问道。陈默笑着回答:“是啊,嫂子。” 秀兰眼睛一亮,好奇地说:“新疆可远了!听说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还有成群的牛羊,是真的吗?” 陈默兴致勃勃地讲述着新疆的美景:“嫂子,新疆可美了!草原上的草又绿又茂盛,就像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蓝天白云下,牛羊悠闲地吃草,远处的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冯桂平停下手中的动作,感慨道:“听起来就像画里的场景。我这辈子还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呢。” 陈默笑着说:“桂平哥,有机会您一定要去新疆看看,感受一下那里独特的风土人情。新疆的人们热情好客,到了那里,您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
秀兰一边记账,一边说:“听说新疆的水果特别甜,是不是?” 陈默点头道:“没错!新疆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以水果特别甜。像哈密瓜、葡萄、库尔勒香梨,都非常有名。嫂子,您要是吃了新疆的水果,肯定忘不了。” 秀兰听得直咽口水:“哎呀,光听你说,我都流口水了。等有机会,一定要尝尝。”
过了一阵,秀兰放下账本,说道:“中午了,咱们去吃饭吧。附近有一家小吃店,味道不错,我请你们。” 陈默连忙推辞:“嫂子,怎么能让您请客呢,我……” 秀兰打断陈默的话,笑着说:“你这孩子,跟嫂子还客气什么。要不是你帮忙,小卖部哪能这么顺利。今天说什么也得请你吃顿饭。” 冯桂平也在一旁附和:“陈默,听你嫂子的,别推辞了。” 陈默只好答应。
三人来到小吃店,店内热闹非凡,几张桌子都坐满了人。老板看到秀兰,热情地打招呼:“秀兰姐,今天带客人来啦?” 秀兰笑着回应:“是啊,这是陈默同学,帮了我们不少忙。老板,老样子,来几个招牌菜。”
不一会儿,菜端了上来,有热气腾腾的驴肉火烧、香气扑鼻的炒饼,还有酸辣可口的凉拌菜。秀兰热情地给陈默夹菜:“陈默,多吃点。这驴肉火烧是石家庄的特色美食,你尝尝。” 陈默接过驴肉火烧,咬了一口,外酥里嫩,香气四溢:“嫂子,真好吃!这味道和新疆的美食完全不一样。”
冯桂平喝了一口茶,问道:“陈默,新疆有什么特色美食?” 陈默一边吃,一边介绍:“新疆的美食可多了,像手抓饭、羊肉串、馕坑肉,都是我们常吃的。手抓饭用羊肉、胡萝卜、洋葱和大米一起焖制而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羊肉串就更不用说了,现切现串,在炭火上烤得滋滋冒油,撒上孜然和辣椒面,那叫一个香。”
秀兰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听起来都特别好吃。陈默,你会做这些美食吗?” 陈默笑着说:“会一点。在家的时候,我经常帮父母做饭。等有机会,我给您和桂平哥露一手。” 秀兰高兴地拍着手:“好啊!太期待了。”
午饭过后,三人回到小卖部,继续忙碌。陈默和冯桂平把新进的货物摆放整齐,秀兰则在一旁整理账目。“陈默,你看这个货架,要不要调整一下位置?” 冯桂平指着货架问道。陈默看了看,思考片刻后说:“桂平哥,我觉得可以把这个货架挪到那边,这样顾客进来就能更清楚地看到商品,也方便拿取。” 冯桂平点头赞同:“你这个主意不错。来,咱们一起搬。”
两人齐心协力,把货架挪到了合适的位置。秀兰在一旁看着,满意地说:“这样看起来确实好多了。陈默,你这脑子转得真快。” 陈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嫂子,我也是瞎琢磨。”
又忙碌了一阵天色渐暗。秀兰提议:“晚上咱们再去吃点东西,顺便喝点酒。今天大家都辛苦了。” 陈默本想推辞,但看到秀兰热情的眼神,又想到这一天的相处,便欣然答应。
三人再次来到小吃店,这次点了几个下酒菜。秀兰熟练地打开一瓶白酒,给冯桂平和陈默倒上,又给自己倒了一杯:“来,咱们干一杯,感谢陈默今天的帮忙。” 三人碰杯,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秀兰的话匣子打开了:“陈默,你知道吗?石家庄以前可不叫石家庄,叫石门市。后来才改成石家庄的。” 陈默好奇地问:“嫂子,为什么叫石家庄呢?” 秀兰解释道:“据说这里原来有个小村庄,村里有一块很大的石头,形状像个狮子,所以就叫石家庄了。” 陈默听得入神,没想到石家庄还有这样的历史。
冯桂平接着说:“石家庄虽然比不上大城市,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像赵州桥,可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就在石家庄赵县。陈默,有时间你可以去看看。” 陈默点点头:“好,有机会一定去,桂平哥。”
秀兰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笑着说:“陈默,在学校要是遇到什么困难,尽管跟嫂子说。嫂子虽然没什么本事,但能帮的一定帮。” 陈默感动地说:“嫂子,谢谢您!来到石家庄后,我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就像在家一样。”
几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气氛越来越融洽。陈默发现,秀兰虽然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心思细腻,对人真诚。冯桂平则沉稳踏实,勤劳肯干。和他们相处,让陈默感受到了石家庄这座城市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随着夜色渐深,三人结束了晚餐。陈默告别冯桂平和秀兰,回到宿舍。躺在床上,他的脑海中还回荡着今天在小卖部的点点滴滴,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一天,不仅让他更加了解石家庄,也让他收获了一份珍贵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