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万寿节午宴开始前, 景隆帝先在保和殿,接受了大臣们和外邦使者们祝寿。

大臣们和外邦使者们都准备了礼物,尤其是外邦使者们。这是景隆帝登基后,第一次过万寿节,外邦使者们第一次给新帝祝寿,送来的礼物不仅丰厚,还要贵重。

外邦使者们来京城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给景隆帝贺寿,而是为了一探虚实。

先帝临终前,病重了几年。那几年并没有举办万寿节,所以外邦使者们并没有来京城贺寿。

这几年没来京城贺寿,这些外邦人并不老实,一直在边境试探。先帝是昏庸,但他心里有一杆秤,一直紧盯着边境,绝不让外邦入侵边境。

外邦人一直在试探,一直被打。三年多前,他们得知先帝驾崩,以为机会来了,趁机入侵,结果被打的很惨。

先帝在世的时候,毫不客气地找这些外邦国家要钱、要贡品。每次先帝开口,都让这些外邦国家大出血一次,所以这些外邦国家恨极了先帝。

当得知先帝驾崩,这些外邦国家最为开心。

景隆帝登基的这三年多间,这些外邦国家每年都在叫穷,说他们国家有天灾,还发生了战争,收成不好,装可怜想让景隆帝减免一些贡品,但都被拒绝了。

这些外邦国家的具体情况,景朝了如指掌,不会因为他们卖惨就会心软。

先帝定下来的贡品数额,景隆帝身为儿子是不可能随意更改的,这让外邦国家们很气恼。

他们还想看看现在的皇帝是不是跟先帝一样难以对付,还要探查一下景朝的国力有没有衰退之象。

外邦这些使者想要看到的情形,并没有看到。相反,他们发现景朝的京城比前几年更为繁华。

他们见新帝年轻,原以为能从新帝身上讨到一些好处,没想到新帝比他们想象的还要难对付。不对,准确来说,新帝身边的大臣不好对付。

那些大臣不仅难缠,对他们的态度也非常强硬冰冷。如果他们稍微表现出不一样的心思,等待他们的就是……一想到这些时日跟景朝大臣们打交道的过程,他们就心梗。

他们发现新帝的大臣比先帝的大臣更加奸诈阴险,尤其是那个叫宋檀生的。一想到宋檀生笑眯眯的模样,这些外邦使者就头皮发麻。

这些时日,这些外邦国家的使臣真的被宋檀生为首的大臣坑了不少。

这些使者不仅没有查探到任何有用的消息,还被狠狠地震慑到。他们心里的那些蠢蠢欲动的消息被吓没了不少。

他们现在只希望赶快回国,不然不知道后面还有什么在等着他们。

这些外邦使者被宋檀生他们“恐吓”一番后,给景隆帝祝寿时特别真诚,不敢有一点不好的心思。

景隆帝对此很满意。当他正准备得意地笑起来的时候,就看到小苏太傅一个警告的眼神看过来,吓得他心中一紧,赶紧压下嘴角,摆出一副冷冰冰的表情。

前几日,小苏太傅他们再三嘱咐景隆帝召见外邦使者们时,一定要面无表情,不要让外邦使者们看出他心里所想。

这几日,景隆帝认真地跟宋檀生他们学习,学到了点东西,也知道他身为新帝会被外邦使者们试探,也会被外邦使者们小看。一旦他这个新帝被小看,这些外邦国家的人就会变得不老实,边境就会出现骚乱,甚至还会发生战争。

见景隆帝恢复一脸冰冷的模样,小苏太傅心里便松了一口气。虽然皇上蠢,但是摆出一副冷冰冰的表情,还是能唬住人的。

等大臣们和外邦使者们祝完寿,就是午宴。

午宴是万寿节的正宴,前朝的大臣们、宗亲们、外邦使者们都会出席。后宫的娘娘们和命妇们也会参加。

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坐在景隆帝的两侧。皇后和宁贵妃她们坐在下面,但是皇后坐在后宫妃嫔的首位。

圣母皇太后第一次以皇太后的身份参加万寿节,心中自然是非常激动和紧张,但更多的是得意。

苏敏清就怕圣母皇太后会在宴席上得意忘形。在午宴前,狠狠地敲打了她一番。如果她在宴席上做出有损身份,或者让景朝丢颜面的事情,那她会立马送她去皇陵给先帝守灵。

圣母皇太后被苏敏清严肃无情的模样吓到,连忙保证她不会做出让景隆帝或者景朝丢脸的事情。

苏敏清对圣母皇太后和景隆帝都不太放心。虽然他们母子俩不是第一次参加万寿节,但是之前他们母子俩在万寿节上都是小透明的存在,没人关注他们。可现在情况不同,他们母子俩是万寿节的主角之一,会受到全场所有人的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被盯着。他们稍微做出不符合身份的事情就会丢人。

她在午宴前,再三叮嘱圣母皇太后他们母子看她眼色行事。她不让他们开口说话,他们就老老实实地闭着嘴。

圣母皇太后对苏敏清这个要求很不满,但她不敢反抗。

景隆帝倒是乖乖听话。

午宴的时候,外邦使者们看到坐在景隆帝身边的苏敏清时,眼底不觉露出一抹畏惧。

先帝在世时,苏敏清身为皇后,陪在先帝身边,一起出席万寿节的宴席。

那个时候,外邦使者都见她年轻,又得知她是继后,没少试探她,结果被她狠狠地教训了一番。自那以后,他们就知道这位继后不好惹。

后来,这位皇后还派人去了他们的国家,然后做了一些事情,让他们更加忌惮她。

外邦使者们非常恭敬地给苏敏清行礼,还说了一堆恭维苏敏清的话。

苏敏清客气地关心地询问了下外邦使者这些时日在京城住的好不好,吃的好不好。至于其他的话,她没有多说。

外邦使者们不敢试探苏敏清,恭恭敬敬地给她行完礼后,便转身给圣母皇太后请安。

对于圣母皇太后的身世背景等具体情况,这些外邦的使者们早在动身前来京城之前便已打听得一清二楚了。他们知道这位新帝的生母出身甚是低微,而且身为先帝妃嫔时,她不仅不得宠,就连位份也非常低。

与景朝有所不同的是,这些外邦国家向来对一个人的出身以及血统看得极重。当他们知晓圣母皇太后有着如此卑微的出身之后,自然而然地也就没将她放在眼里。再说,她上面还有一个母后皇太后。

给圣母皇太后请安的时候,这些外邦使者们的行礼动作挑不出任何差错来,但那请安的语气可就远不如刚才面对母后皇太后时那般真挚诚恳了。

圣母皇太后察觉到了这些外邦使者给自己请安时语气里流露出的些许敷衍之意,全然不似给母后皇太后请安时那般毕恭毕敬。她就知道自己这个圣母皇太后被这些外邦使者轻视了,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熊熊怒火,刹那间脸色变得阴沉难看起来。就在她忍不住开口训斥的时候,忽然听到身旁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循声望去,原来是苏敏清。

苏敏清警告地看了一眼江青如,圣母皇太后心中暗恨,但想起苏敏清之前对她的警告,把到嘴边怒斥的话语咽了回去。

圣母皇太后皮笑肉不笑地让外邦使者们起身,然后什么话都没有说。

见圣母皇太后这么好欺负,外邦使者正准备再说些什么,就听到母后皇太后开口了。

方才,苏敏清打断圣母皇太后的话,并不是故意让圣母皇太后被外邦使者们小看,而是她知道江青如定会毫不留情面地训斥这些外邦使者。平日里,她不管江青如怎么教训对她不敬的人,但现在在万寿节的宴席上,江青如毫无顾忌地大声怒斥外邦使者会显得不够庄重,更糟糕的是,这会让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使者们轻易看穿皇帝的生母是个毫无心机,冲动鲁莽的蠢货!

一旦江青如是个蠢货的真面目被这些外邦使者察觉。这些心怀叵测的人,绝不会放过任何可趁之机,他们定会把目光放在江青如身上,那么接下来会有一场针对皇室的阴谋。

苏敏清没有说狠话,而是语气平和又暗藏玄机地告知这些外邦使者:圣母皇太后是景隆帝的生母,是她的好妹妹。

这句话说的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深意却是不言而喻。这些外邦使者们都是人精,一听就知道母后皇太后这番话的警告之意——不能对圣母皇太后有丝毫不敬之意。

于是,他们一改刚才有些轻慢的态度,满脸堆笑对圣母皇太后说了一通阿谀奉承之词。

圣母皇太后没想到苏敏清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就让这些外邦使者们对她改变了态度,变得百般恭维了起来,这让她不仅高兴不起来,反而更气愤难平。

凭什么这些外邦使臣对苏敏清就毕恭毕敬,对她就轻慢?!

看来,在这些外邦使者们的眼里,她这个圣母皇太后远不如母后皇太后。

还有,苏敏清那个贱人一定是故意在外邦使者的面前羞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