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
宫城——乾阳殿。
“臣斗胆请旨——立即彻查沈佑安私产!”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早朝之上。
王泰刚喊完“有本早奏无本退朝”,朝堂上就开始了对沈佑安的集火..............
“臣知道沈百户官威甚大最是“铁面无私”,就连在御前也敢“依律执法”!”
“时时刻刻不忘自己身为锦衣卫察纠官的职责。”
户科都给事中刘献第一个跳了出来“炮轰”沈佑安。
“就是不知道——沈百户敢不敢当着陛下和满朝文武百官的面说自己是个两袖清风的清官!”
“想必沈百户是敢的——毕竟,没有哪个贪官在事发前自认罪状的!”
“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沈佑安利用职务之便大贪特贪绝非空穴来风!”
对于今日早朝自己会遭受群臣弹劾之事,沈佑安是意料之中的。
但是,自己被弹劾的这个切入点倒是让沈佑安很意外。
没想到——这群大臣还挺鸡贼,竟然没有从沈佑安粗暴执法、严刑逼供的点去进行集火。
要知道——上次翰林院编撰苟不同“诬陷”沈佑安贪赃可是被当场打了板子的............
“敢问这位大人是?”
沈佑安决定再给这些个出头鸟好好上一课。
看来上次自己下手还是轻了——光打板子的威慑力还不太够。
“户科都给事中刘献!”
沈佑安一听,心里立时了然:七品而已,果然又是个被推出来当枪使的小虾米。
好!
小爷这次就拿你的脑袋立立威——拿不出证据就敢御前诬蔑锦衣卫察纠官!
沈佑安已经想好要给对方扣什么帽子了,这事可是他的长项。
一准能给他安个掉脑袋的罪名!
想到这里,沈佑安一副“清者自清”、“问心无愧”的模样,正色言道:“原来是刘大人啊!”
“你可知道——这无凭无据就...............”
“启奏陛下!”
还未等沈佑安接着往下说,刘献便直接打断了沈佑安的发挥。
“没有实证,臣万不敢当着陛下的面去诬陷沈佑安!”
“陛下只需下一道旨意查一查苏江府瑞丰钱庄、通济钱庄和昌隆钱庄的「存银簿」。”
“便可知晓口口声声没拿过一厘一毫的沈百户是怎么“以身作则”的!”
刘献口中的瑞丰钱庄、通济钱庄、昌隆钱庄不仅是苏江府最大的三个钱庄。
也是整个大乾都排的上号的大钱庄。
沈佑安一听刘献这话,心中不由一紧——卧槽!
不是吧?
这三家钱庄可是在业内有口皆碑的,并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主打一个安全可靠,绝对不会泄露客户的隐私。
那就相当于古代版的瑞士银行。
所以,沈佑安才选择将自己在苏江府“奋斗”所得的银钱都分别存进了这三个钱庄。
但现在听刘献这话音,对方好像是已经掌握了实证?
“刘献,按照《大乾律》这钱庄的「存银簿」可不是说查就可以查的。”
“即便是朕,也不好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开这个口子。”
“否则的话,那是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的。”
景盛帝看了看殿下的沈佑安,并没有马上同意刘献的这个请旨。
“陛下,臣愿以项上人头请旨——倘若查不到沈佑安贪赃的罪证。”
“臣愿以死谢罪来给沈家一个说法!”
说着,刘献随即放出王炸:“前几日,臣收到一江湖侠盗的检举信件。”
“上面的内容正是沈佑安在三大钱庄的存银账目。”
“据信中所举——”
“沈佑安在瑞丰钱庄的存银高达一百一十三万余两,金5000两!”
“通济钱庄存银一百二十万两。”
“昌隆钱庄存银一百六十余万两,金3000两!”
“若是再加上沈佑安非法在苏江府所占产业一并折算的话。”
“大致估算——沈佑安在苏江府敛财总数已超500万两!”
“什么!?”
“500万两!?”
听到这个数字,景盛帝也是吓了一跳。
本来还闭目养神佯装避嫌的沈立言也是吃惊地看向了自己的好大儿。
好家伙——在苏江府短短几个月,你敛了500万两?
你老爹干了这么多年武库大司卿都没你这短短几个月的底子厚!
有这么多吗?
沈佑安听了刘献报出的这个数字,心里不由开始盘算起来——不知不觉,搂了这么多了吗?
“沈佑安...........”
看着发愣的沈佑安,景盛帝开口问道:“你不会告诉朕——你真贪了那么多吧?”
沈佑安在苏江府借着抄家的便利敛财这事,景盛帝早就想到了。
但是,他是真的没敢往500万两这个数字上去想!
要知道——沈佑安满打满算在苏江府也就几个月的时间。
你就算可了劲的让他贪也不至于搞这么多吧...............
“陛下,这肯定是诬蔑、诽谤!”
反应过来的沈佑安立即抗辩。
“陛下,是不是诽谤、诬蔑,只需清查一下瑞丰钱庄、通济钱庄、昌隆钱庄的「存银薄」便可真相大白。”
“沈百户!”
言罢,刘献一副坚持揭开真相的做派:“我刚才已经说了。”
“若是查过账之后发现是我刘献在凭空捏造诬陷于你。”
“我这颗脑袋就当是给你赔罪了!”
“陛下,虽说按照《大乾律》的确不宜在没有实际证据的情况下强行清查钱庄账簿。”
“但刘大人既然说的如此言之凿凿,并还愿意以自己的脑袋担保。”
“想必,这其中冤枉的几率不会大。”
“毕竟,谁也不会平白无故拿着自己的脑袋跟人置气。”
首辅韩林直接站了出来。
上一次,沈佑安让自己在满朝文武面前丢了大脸的遭遇还历历在目。
很显然,这一次韩林是要来一波“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的戏码。
在一众大臣们纷纷站出来附议力挺查账的浪潮下。
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沈佑安倒真是有些傻眼了——卧槽!这帮老六摆明了是跟我玩阴的是吧!
说实话——自己在钱庄里一共存了多少钱,他自己都不太清楚。
没办法,进项太多又不是存在一个钱庄里。
刘献要是不说,他还真不知道自己竟然不知不觉中搞了那么多钱..............
这下子倒是有些难办了——人家用脑袋来跟你赌,这局还真不好破..............
自己的账那指定是经不起查的。
要是真上纲上线依据《大乾律》秉公执法的话。
那自己的这个贪赃金额已经够砍几百次脑袋的了...............
正当沈佑安思绪急转,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应对的时候。
韩林却突然开了口:“陛下。”
“按照规矩,但凡奉旨查抄的话,这些钱无非就两个去处——一是归入户部国库。”
“二是上缴内帑以做皇家之用。”
“臣想着——沈佑安虽然行事过激了些,但应该也不至于瞒着陛下干出如此猪狗不如、有负圣恩之事!”
“考虑到沈佑安当时在苏江府乃是奉了陛下密旨行事。”
“所以,臣估摸着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这些查抄银钱只是沈百户暂时以自己的名义暂存在了三大钱庄。”
“还没来得及将这些款项上缴内帑?”
韩林笑了笑,随即向皇帝拱手道:“如果是这样的话。”
“那接下来的事也就好办了。”
“刘大人不必掉脑袋,沈百户也无须被千刀万剐!”
“陛下只需下一道旨意——让沈百户将这500万两归于内帑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