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焦躁的情绪很难谈事情,特别是家人之间,更何况是皇家。

朱高煦进去第一时间就是控制住双方的情绪,开口第一句话就是。

“爹,大哥,别争那点钱了,瀛洲银矿那么多银子,你们赶紧帮忙催促下三保,尽快把船队弄好,夏季的季风一定得赶上。”

爷俩看看朱高煦,然后各自叹口气,放下手中凳子,朱高炽率先开口。

“国库都能跑耗子了,没钱怎么办?”

“加钱啊!,再发一次国债,这次钱一运回京城,让所有参与上次买国债的人看看,这次具体的收益有多少,他们会踊跃再次购买国债的,到时候就怕我从瀛洲回来,你们会嫌钱太多!”

朱棣看太子一眼,冷哼一声开口。

“那这次的钱,三七分,我同意了。不过瀛洲的钱得五五分。”

朱高炽立刻急眼,开口说道。

“不行,我怎么跟户部交代,造船这么多钱,可都是户部出的大头。”

朱棣一瞪眼。

“仗可是我儿子打的,有本事让他们自己打去!”

“那也是我弟弟打的,我太子府得占一份吧?”

“你太子府不用占,我死了这些钱不都是你的?你现在着急什么,急着登基啊?”

“老二,你跟爹说,他是不是过分了!”

朱高煦挠挠头,开口说道。

“要不你俩再商量商量,我有点饿了。”

俩人立刻异口同声。

“不行!”

叹口气,朱高煦一屁股坐在台阶上,看看俩人忽然笑了。

“爹,你说那个朝代像咱们爷们这么亲密,没事还能吵吵架!真好!”

朱棣和朱高炽也跟着笑,三人互相笑了一会儿,朱棣摆摆手说道。

“行,你也不容易,太子府给你分一成,就按你原来说的,四六分吧。”

朱高炽点点头,冲着一旁的朱高煦说道。

“老二,你可别骗咱爹跟我,万一到时候弄不来钱,咱们国库可就真空了!”

朱高煦呵呵笑道。

“我不是那人,你放心,我到时候只打银矿,没事派兵抓点干活的,不急着占领整个瀛洲,什么时候那里没有干活的了,再说。说不定还能给国内送点劳力,到时候修修路什么的,正好。”

朱棣嘿嘿笑,开口揶揄道。

“老二,适龄的女子往国内送点,咱们这里光棍汉还有很多,特别是军中,得多生孩子。”

“爹,你放心,我早想到了,到时候让三保专门运人运银子,保证你们收到手软。他们干活可比南边的猴子有劲儿,不信倒是你看看就知道了。”

朱高炽起身,跟朱棣行了个礼,说道。

“爹,那我先回去了,他们都等着我消息呢!”

“滚吧!”

朱高炽挪动肥硕的身躯,离开了大殿,朱棣看着太子走后,叹口气。

“你大哥不容易,哎!”

“爹,你得想办法让他减肥啊!万一,是吧!瞻基还小!”

“你也滚,说的什么混账话!”

朱高煦立刻滚蛋,一点都不留恋。

长江口,刘家港这里已经是忙的热火朝天,还没改名叫郑和的马三保正领着一群手下来回巡视,前几天刚接到陛下的旨意,要求务必在明年六月份前,必须造够能用的大船,至于质量,能开到瀛洲就行。

当时三保就明白朱棣的意思了,这是着急了,特别是太子的信送到后,他更清楚了事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几天连续开会催促,他要求不惜代价,一定要把船只造好。

“大人,这木料太湿了,肯定不行。”

一个工匠头领过来,向三保抱怨。

“那就想办法烤干!”

“可是,那样的话,这船用不了多久啊!”

“能用多久?”

“最多两年就得重新修,否则就要出问题。”

“两年够了,咱们现在没时间。”

工匠头领悻悻的离开,看着远处忙碌的人群,三保心里很是感慨。

后宫内,朱棣正和媳妇儿俩人吃晚饭,徐氏张口说道。

“怎么今天老大你俩听说差点打起来?你这爹当的可以啊!”

朱棣一听,顿时看向一旁的马云,马云臊眉耷拉眼的不敢说话。

“行了,不是他们说的,我派人给你送点心,看见的。”

朱棣回过头,笑着冲徐氏说道。

“别听他们瞎说,老大那么累,我才不舍得打他呢!这不最近南边的赔偿款快运回来了吗,我跟老大商量了商量。”

徐氏冷哼一声,不再说话。

太子府里,所有大臣们走后,朱高炽一屁股坐在榻上,几名侍女开始忙碌,太子妃端着水进来。

“怎么,听说今天你跟皇上吵架了?二叔还去劝了?”

“别听他们胡说八道,吵什么架,那是跟皇上商量事儿!回头得跟爹说说,这皇宫里是真藏不住事情!”

太子妃撇撇嘴,没再说话,放下手中的参汤,转身出了屋。

汉王府内,朱高煦逗着便宜儿子,一旁的韦氏小心翼翼的开口。

“王爷,听说今天太子跟父皇吵架了?”

“跟你没关系,以后这些事情少打听,看好儿子就行。”

韦氏悻悻闭嘴,不再说话。

朱能押解着大批财物抵达京城的时候,正值小年,太子率领文武大臣依旧出城十里迎接。毕竟是跟着朱棣出生入死的老人,朱高炽很客气的拉着朱能说了一会儿话。

现银八百万两,黄金三百斤,各种珍奇珠宝玉器不计其数,朱棣和太子以及朝臣们打了半天官司,那些靖难公侯们,还有那些当初买了国债的人,眼睛也绿了,都站在了朱棣这一边,开始轮番上阵。

双方的口水仗一直打到休沐,就这还不罢休,户部的官员开始联络各部,准备年后继续。

开年大朝会,朱棣放出了第一个炸弹,第二期国债要发放了。所有人的目光顿时盯上了这期国债,特别是看见利润的众人,得到小道消息的更疯狂了。因为这期国债的收益是瀛洲银矿十年的收益抵押,所有人看着只有一千万额度的国债,开始呼吁朱棣,多少加点,这点不够!

几个大臣频繁出入太子府,开始游说太子加额度,太子本着谨慎的原则死活不愿意,朱棣更不愿意,就这一千万还是额外加的,按他本来的意思,五百万就够了。这么大的油水,怎么能让别人分走呢!

朝堂上开始互相串联,文武也不分家了,大家互相开始紧密结合,结成统一战线,要求皇帝和太子必须在二期国债上增加额度,利息可以低点。

爷俩整不会了!拉来了朱高煦商量。

“老二,你说说,按他们说的再加一千万,将来亏还是赚?”

太子也在一旁询问。

“对,本来按咱爹和我的意思,五百万就够了,这要是再加这么多,不是寅吃卯粮吗?会不会将来亏很多?”

朱高煦笑呵呵的作答。

“怕什么,他们各家都有地,租给佃户也是租,咱们给他们发奴隶,用奴隶抵钱,那些佃户都迁到南边,朝廷分田分房子,再分点农具,是不是就活了!”

太子开始算账,朱棣也在思考其中的利弊。

“不用算,告诉所有人,奴隶随便用,管够,就是各家得负责安排所有佃户的路上吃住花销,奴隶咱们便宜一半的价格,让他们自己去算账去。”

朱棣一听,立刻拍腿笑道。

“可以,不过还不够,得让他们把迁移过去的农具也负责了,哪怕是木头也行,至于耕牛就算了。”

太子一听他爹都这么说了,立刻表示同意。

爷仨商量完,又丰富了其中的细节,大朝会上告诉了所有朝臣,加额度可以,移民你们负责帮忙,到时候奴隶的名额不但要看各家的需求,还看各家平安迁移到南方的人口。同时这些也跟第三期国债购买额度挂钩,你们自己看着办。

所有朝臣们下了朝都开往家跑,得赶紧安排管家,必须赶那群佃户走,给钱也得赶走。因为大家都知道,免费的奴隶种地很香!

至于造反,想多了,这是在大明!一天管顿稀的,农忙的时候加顿干的,这群老爷们比所有人都会当奴隶主。

春天的脚步刚进二月,大明朝的第一次人口大迁徙开始了,各家佃户们拿着自己老爷给的路费,跟着老爷派出的保镖,开始汇合在一起,一路管吃管喝的向着南方走去。

到地方还能分房分田地,这地还是一年三熟,还有农具和种子分,大家都很开心,除了老人有点留恋故土,年轻人都很热情。

和他们相对而行的,是大量从南边抓来的奴隶,两拨人路上各自对视,幸福立刻出现在大明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