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烽烟四起:逐鹿天下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只是借道梁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三十二章 只是借道梁州

佳乐郡是凉州六郡之一,距离幽州最近。

此时,南国新组的二十万军陈兵在此,由南靖这位新王亲征。

与之对峙的是柔然的二十万胡骑,可汗木骨仑亲至,俟力发吐贺真为帅。

双方会面于佳乐郡城下。

南靖首次见到这位柔然可汗,只见他身材魁梧,面容粗犷,眼中透着一股狡黠与霸气。

木骨仑身着华丽的毛皮大衣,腰间佩戴着锋利的弯刀,尽显草原霸主的气质。

“南国的新王,没想到你如此年轻。”木骨仑上下打量着南靖,用略带挑衅的口吻说道。

南靖心中虽有不悦,但面上依然保持着镇定:“木骨仑可汗,,您怎能言而无信?我们可是达成了协议的啊!”

木骨仑冷笑一声:“协议?哦,幽州已经拿到了,来人把这南国的君上南牧给放了”。

他言毕,俟力发吐贺真带人拥着南牧出来,身边还附带了几位胡女。

南牧见到儿子,老脸纵横,欣喜道:“靖儿,你终于来救孤了!”

柔然可汗木骨仑和俟力发吐贺真等人齐声嘲笑,还有人道:“南国新王,我们柔然可是对你们的君上南牧照顾有加,捧为座上宾,还特意找柔然的美女相陪。”

南靖深吸一口气,面对父亲南牧,他心情复杂。

接回父亲,那他这个新君上该如何?还退位为太子?

南靖看向木骨仑道:“说好的借兵二十万,何以可汗非但没有兑现承诺,反而兴兵攻打我梁州?”

木骨仑伸出粗壮的手臂,指向后方的二十万胡骑:“笑话,谁说我们是来攻打梁州了,我们正是来兑现承诺的。

二十万胡骑,只不过是借道梁州,为你去攻打张邺军。”

南靖脸色一变,一句借道梁州,竟然说得如此冠冕堂皇。他道:“既如此,何不把军队交给我?就不劳可汗亲自出征了”

木骨仑眼中闪过一丝凶光:“我柔然儿郎,岂会听命于你。只有本可汗亲自率领,方才能保证咱们间的约定。”

南靖不傻,自然不信道:“可汗之言,空口无凭!”

木骨仑道:“按你们荆人之语,‘君子一言,重若千金’。既然你不信,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既然你不愿意借道,那我们就来自己过!”

说罢,木骨仑一挥手,身后的柔然铁骑立刻发出一阵低沉的吼声,杀气腾腾。

南靖心中惊恐不已,转念一想道:“也好!便让出梁州的佳乐郡,让你们过去,北面便是青州。

你们若能助我打败张邺,这青州也一并让给你们。”

木骨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此话当真?”

“自然”

反正让你们柔然去碰张邺军,输赢都还不一定的。

毕竟,青州基本已经要失守了,与其被张邺所得,还不如引诱这些胡人过去与之抢夺。

如此,他南国才有夹缝求生的可能。

说不定还能借助胡人的力量,拿下张邺的地盘。

那可是八州三十二郡,可大的疆域了。

言毕,双方在此结盟,并歃血为盟,还把南国公主南韶仪的婚事都定下了,和亲柔然可汗。

南牧在场,竟然无语凝噎,心中却直骂儿子畜生。

临了,南靖离去,却没有接走南牧。

当南靖下令让出梁州佳乐郡时,君臣议论纷纷,尤其御史大夫崔钰等人激愤异常。

“君上,万万不可啊!”就在这时,御史大夫崔钰突然大声疾呼。

南靖眉头紧皱,心中怒气顿生:“崔大人,有何不可?”

崔钰痛心疾首地凝视着南靖:“君上,您先前已割让幽州给柔然人,如今他们仍不满足,得寸进尺。

倘若再纵容其侵略梁州,恐怕我南国将再无半分存活之地了啊!”

南靖沉默,高喝一声:“崔大人,孤已经说了三遍了,不是侵略,是借兵于我等。

岂不知?如今柔然大军借道梁州,若不借助他们的力量击退张邺军,我国必将陷入两面受敌之绝境啊!”

“君上,柔然人狡诈多变,岂会真心助我?

他们不过是想趁机谋取我南国更多利益罢了。

一旦让他们得逞,后果将不堪设想啊!”崔钰苦苦劝谏道。

南靖:“崔大人,孤意已决。若能借助柔然之力击退张邺军,即便付出沉重代价,亦在所不惜。”

“陛下……”崔钰见无法改变南靖的决定,只得无奈地摇头叹息。

随后,南靖下达了撤出佳乐郡的命令,期待着柔然胡骑过境直奔张邺。

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柔然再次爽约了。

柔然二十万胡骑又进一步深入梁州其他之郡。

南靖怒骂也无济于事。

“哼!南国新君,你以为我们是傻子吗?什么青州?帮你击退张邺,你又该如何报答我们?

再说了,梁州那可是一块肥沃之地,我们早已垂涎三尺了。”

木骨仑狂妄地笑道。

南靖听闻此言,如遭雷击,脸色变得惨白如纸:“可汗大人,你怎可一二再地言而无信?我们可是达成了协议的啊!”

“协议?哈哈哈!

在我们柔然人眼中,协议不过是一张废纸罢了。

你若识趣,就乖乖将梁州献出来,否则,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木骨仑得意洋洋地说道。

南靖气得浑身发抖:“可恶的柔然人!你们背信弃义,不得好死!”

然而,此时的愤怒已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

御史大夫崔钰等一干重臣,目睹南国的衰败,心中满是忧虑与无奈。

崔钰看着曾经繁荣的都城如今满目疮痍,心中暗暗叹息:“再这样下去,南国怕是要步荆国后尘了。”

这一日,崔钰秘密召集了几位同样对现状不满的大臣,在一处偏僻的府邸中商议对策。

“诸位大人,当今陛下即位以来,决策屡屡失误,致使国家陷入绝境。

如今柔然大军压境,而我们却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这可如何是好?”崔钰忧心忡忡地问道。

一位大臣附和道:“崔大人所言极是。陛下过于年轻,缺乏治国理政的经验,且刚愎自用,听不进忠言。

照这样下去,南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那我们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走向毁灭吗?”另一位大臣急切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