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丝路大亨 > 第三百二十一章 冲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人!”一个小旗低声道:“您看,对面就有一个说书的!”

刘百户顺着手下手指的方向看去,原来酒肆的对面是一家茶馆,有个说书人正背对着这边,手舞足蹈,有几十个闲人正一边喝茶,一边听得入神。

“你过去听听,都说了些什么!”刘守有低声道。

“是,大人!”那小旗应了一声,便装出一副无事人的样子,晃晃悠悠的到对面去了。刘守有现在也无心吃饭,放下碗筷看着对面的茶馆。只见那个小旗找了个地方坐下,听了一会儿,便站起身来走到那说书先生旁,将其一把拖了下来。

“那厮在干什么!”刘守有立刻知道不对了,他赶忙招呼了一声,带着手下们向茶馆跑去。刚走到茶馆门口,便听到那手下得意洋洋的声音:“老子是京城来的,北镇抚司的人,奉了圣旨来办差的。这厮诋毁朝廷,要将其带回留都查办,都给我让开!”

刘守有随即听到茶馆里有人大声应答,只不过他是北方人,听不懂当地的吴侬软语,只得向随行的陈百户问道:“这边人在说些什么?”

“那人说你一个北方人,连我们这边的话都听不懂,又怎么知道他是在诋毁朝廷?”陈百户苦笑道。

那小旗虽然听不懂周围人说了些什么,但还是能从脸色里看出些端倪来,他一手抓住那说书先生的胳膊,一手拔刀出鞘,喝道:“你们居然敢阻挡锦衣卫办差?快让开,不然个个都是杀头大罪!”

面对那小旗的威吓,茶馆众人面面相觑,有人突然高声叫喊,众人齐声应和,纷纷散开向外跑去。不待刘守有发问,那陈百户便说道:“不好了,茶馆人说正好今日镇上有兰芳社的老爷,赶快通知他们过来处置!”

“大人!”正说话间,那小旗已经把那说书先生拖到刘守有面前,得意洋洋的一抱拳:“属下拿得钦犯一名!”

“你怎么知道他是钦犯?”刘守有又气又恼:“这说书先生说的都是吴语,你一个北方人听得懂他说什么吗?”

“是听不太懂!”那小旗有点莫名其妙的答道:“上头不是说了,这边说书场里面多有诋毁朝廷的,只要几棍子下去不就都招了,到时候顺藤摸瓜,定然能将其全部拿获!”

“住口!”刘守有听得气不打一处来,这小旗的办案手法其实也不能说算错,毕竟那年头也没有什么人权观念,类似的办案手法北镇抚司也是常用的!但这里是可以这么蛮干的地方吗?

“怎么了?”那小旗还有些莫名其妙。刘守有正准备让他将那个说书先生放了,便听到街道的另外一片传来一阵喧闹声,便看到方才那茶馆里的十几个闲人又回来了,还多了七八个体格健壮,跨刀背铳的汉子,一个闲人还指着自己这边说话,应该是在描述方才的事情。

“快把人放了!”刘守有厉声道。

“什么?”那小旗问道。

“我让你把这说书先生放了,耳聋吗?”

“是,是!”那小旗赶忙将地上那说书先生扶起身来,还拍了拍衣衫上的尘土。这时刘守有听到身后有动静,回头一看才发现多了几个手持枪棒的精壮汉子,回码头的退路也被切断了。

“你们是什么人,竟然在光天化日下公然冒充锦衣卫?”为首的短衣汉子走了过来,操着一口口音颇重的官话问道。

“我等的确是北镇抚司的,并未假冒!”刘守有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心知在这里不宜久留,取下腰牌递了过去:“方才不过是一场误会,还请见谅!”

“误会?”那汉子接过刘守有的腰牌,看了看腰牌,又看了看刘守有一行人,将信将疑的问道:“你们当真是锦衣卫?”

“千真万确!”刘守有赶忙道:“陈百户,你这里可有熟人,与他解释一番!”

“是!”陈百户赶忙上前一步道:“油伞刘可在,快去叫他来,就说我苏州老陈来了!”

“原来你认识刘老爷,为何不早说!”那汉子听到陈百户这么说,神色立刻变了,赶忙将腰牌还给刘守有,沉声道:“几位请稍待,我立刻派人去请刘老爷来!”说罢,他转身驱散围观之人,刘守有这才松了口气。

过了半盏茶功夫,一个五十多岁的锦衣老人急匆匆的过来,远远地看到陈百户便连敛衽下拜,陈百户赶忙上前扶住:“刘老哥,不必如此,不必如此!”

那老人看了看刘守有一行人,小心的问道:“陈大人,您这是——?”

陈百户笑道:“这几位是我京里的同僚,他们路过苏州,听说金山卫繁荣的很,便让我带他们转转,顺便买些海外的番货,途径此地起了点小冲突,只好麻烦老哥哥你了!”

“原来如此!”油伞刘显而易见的松了口气,他与那壮汉分说了几句,那汉子便带着手下离开了。他这才对陈百户道:“陈大人,相请不如偶遇,不如请诸位大人来小人家中坐坐?”

陈百户看了刘守有一眼,看到对方微微的点了点头,这才笑道:“那就叨扰了!”

油伞刘领着陈百户一行人来到自己家中,刘守有从两人交谈中得知此人原本是家伞商,祖上五代传下来的生意,也只能算是小康,却不想几年前遇到了贵人,得到了兰芳社一份四千支油布雨伞的订单,自此之后,这油伞刘就财运亨通,雨伞、雨衣、油布等各种订单如雨点一般落在他身上,几年下来,他作坊里光是工匠就有五六百人,在这个集镇也算得上第一等的大户人家了。